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85464 阅读:3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及使用方法,属于放电加热的自焙电极技术领域,包括电极及组合式把持器等,组合式把持器包括电极壳等,电极由上至下穿过下、中、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后置于电极壳底部的钢板上,电极与电极壳之间填充电极糊,把持器通过其上平台支撑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下、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之间及中、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之间均设有液压缸,上、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内腔均安装气囊抱闸,电极穿过气囊抱闸,电极壳与把持器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气囊抱闸、中、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液压缸的配合,将电极糊和电极组合体向下送入炉膛底工作而电极壳不动,使电极壳不消耗,提高了自焙电极强度,有效降低产品中铁含量,保证了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过放电加热的自焙电极
,具体说涉及一种容量在25. 5MVA 以上的。
技术介绍
目前,矿热炉冶炼中采用的电极只有自焙电极和预焙电极(包括碳素和石墨)两 种。预焙电极(包括碳素和石墨电极)是以低灰分无烟煤、冶金焦等原材料按一定的比例和 粒度在一定的温度下,加入粘结剂、浙青均勻搅扦、压制成型后,在一定的温度下焙烧或煅 烧转化而成,其成本较高,每吨约1. 5-3万元,其优点是不用焙烧,产品中铁的杂质带入低, 但由于其自身也存在易断、昂贵、断面尺寸受限等特性,导致生产难以持续,造成成本增加。而自焙电极是在矿热炉上部将电极糊装入用普通钢板焊成的电极壳内,利用通 过电极自身的电流焦耳热量和炉了的辐射热经熔化焙烧而成,电极糊在电极壳内一定的 糊柱压力下,经冶炼过程中缓慢的焙烧而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形状的导电性电极碳块,由于 边使用、边成型、边焙烧,省去了成型和焙烧工序,制作工艺简单,成本相对较低,每吨只有 0. 3-0. 5万元,但它的缺点是生产过程中电极壳也随之融入矿热炉内,造成产品中铁的含量 较高,不适宜冶炼对铁杂质含量控制严格的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其 制造成本低、可提高了自焙电极的强度同时降低了产品中铁的含量保证了产品质量。为了实现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 焙电极装置,其中包括三根电极、上、中、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把持筒及组合式把持器,所 述组合式把持器由筒状的电极壳、若干个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及若干个接触元件组成,所 述电极壳的底部焊接有钢板,所述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与接触元件分别呈中心对称分布于 电极壳的外表面中部和下端,三根所述电极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中、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 的中心孔后穿置于电极壳底部的钢板上,所述电极壳穿过把持筒的内腔且与把持筒之间留 有间隙,三根所述电极与电极壳及钢板之间的区域填充有电极糊,所述电极与所述电极糊 完全烧结在一起成为自焙电极,所述把持筒的上表面焊接把持器平台,所述把持器平台吊 装于两个固定在土建钢梁平台上的大液压缸下面,所述把持器平台通过其上的若干个立柱 支撑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所述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缸,所述 第一液压缸的上端支撑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所述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上表面设有若干 个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二液压缸的上端支撑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所述上、中电极压脱支撑 平台的中心孔内腔分别安装有三个第一、二气囊抱间,三根所述电极分别通过三个所述第 一、二气囊抱间的中心孔,所述电极壳与把持器平台通过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其中所述电极壳采用 δ 6mm-δ IOmm厚的铁素体不锈钢材质,所述电极采用碳素电极。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其中所述电极壳的内表面设有一 圈与电极壳轴线平行的不锈钢筋片,所述电极壳的外表面设有若干个T字形筋板,所述组 合式把持器的下端设有若干对与所述T字形筋板数量对应的接触元件,所述每对接触元件 夹紧一个T字形筋板。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其中所述电极壳的外表面与把持 筒的内腔之间留有20mm-30mm的间隙。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其中三根所述电极呈中心对称分 布于电极壳的内腔,所述电极的轴线与电极壳的轴线平行,三根所述电极的外表面均设有 螺纹,三根所述电极的两端分别设有内螺纹和专用接头。一种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当自焙电极在正常工作时,位于上、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中心孔内的第一、二 气囊抱间均处于夹紧电极状态,位于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3个第一液压缸和位于中电 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3个第二液压缸都处于收缩状态;(2)开始脱壳压放自焙电极时,将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中心孔的三个第一气囊抱 闸松开电极,然后延时2秒后,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若干个第二液压缸上升300mm后 停止,此时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升300mm,将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第一气囊抱间夹紧电 极,然后延时5秒后,将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第二气囊抱闸松开电极,延时2秒后,将 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若干个第一液压缸上升300mm后停止,此时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和 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同时上升300mm,接着将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若干个第二液压缸收 回300mm后停止,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三个第二气囊抱闸夹紧电极,此时电极压放的上 升动作完成;(3)接着将位于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若干个第一液压缸向下动作,带动中、上电 极压脱支撑平台及电极下降20mm后停止,电极的一次压放动作完成;(4)重复上述步骤(3),直至位于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第一液压缸的总行程为 下降300mm ;(5)开始新的一轮电极压放,即循环上述步骤⑴至步骤⑷。一种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的使用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当自焙电极正常工作时,位于上、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中心孔内的三个第一、 二气囊抱间均处于夹紧电极状态,位于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3个第一液压缸和位于中 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3个第二液压缸都处于收缩状态;(2)松开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中心孔的3个第一气囊抱闸,把位于中电极压脱支 撑平台的第二液压缸上升300mm后第一气囊抱间抱紧电极,此时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升 300mm,接着松开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第二气囊抱闸,使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 第二液压缸下压20mm,此时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下降20mm,电极的一次压放动作完成;(3)重复上述步骤0),直到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的第二液压缸下降300mm行 程,即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下降300mm ;(4)开始新的一轮电极压放,即重复上述动作(1)至步骤(3)。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自焙电极的脱壳装置及使用方法通过 第一、二气囊抱间、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位于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第二液压缸及位于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上的第一液压缸的配合,将电极壳内部烧结成自焙电极的电极糊和电 极组合体一起向下压放送入炉壳底部进行焙烧,而电极壳一直保持不动,实现电极壳与电 极及电极糊的自动脱壳,使电极壳不消耗或很少量消耗,从而达到控制产品中铁含量的目 的,该装置提高了自焙电极的强度,有效降低产品中铁的含量,保证了产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自焙电极的脱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电极与上支撑平台的结构放大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自焙电极的脱壳装置的电极壳与电极壳夹紧压 放装置的结构俯视示意图;图4是图3的局部B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的本专利技术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包括三根碳素电极 2、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4、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5、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6、把持筒7及组合 式把持器8 ;组合式把持器8由筒状电极壳1、6个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16及12对接触元件18 组成,电极壳1为筒状,电极壳1采用δ 6mm- δ IOmm厚的导电耐热性能好的铁素体不锈钢 材质,此种材质热膨胀系数小,本专利技术摒弃了现有电极壳多数采用普通碳钢,本专利技术中电极 壳1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和耐高温性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大型矿热炉组合式可脱壳自焙电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根电极(2)、上、中、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4,5,6)、把持筒(7)及组合式把持器(8),所述组合式把持器(8)由筒状的电极壳(1)、若干个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16)及若干个接触元件(18)组成,所述电极壳(1)的底部焊接有钢板,所述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16)与接触元件(18)分别呈中心对称分布于电极壳(1)的外表面中部和下端,三根所述电极(2)由上至下依次穿过上、中、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4,5,6)的中心孔后穿置于电极壳(1)底部的钢板上,所述电极壳(1)穿过把持筒(7)的内腔且与把持筒(7)之间留有间隙,三根所述电极(2)与电极壳(1)及钢板之间的区域填充有电极糊,所述电极(2)与所述电极糊完全烧结在一起成为自焙电极(3),所述把持筒(7)的上表面焊接把持器平台(10),所述把持器平台(10))吊装于两个固定在土建钢梁平台上的大液压缸(30)下面,所述把持器平台(10)通过其上的若干个立柱(11)支撑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6),所述下电极压脱支撑平台(6)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一液压缸(12),所述第一液压缸(12)的上端支撑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5),所述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5)的上表面设有若干个第二液压缸(13),所述第二液压缸(13)的上端支撑上电极压脱支撑平台(4),所述上、中电极压脱支撑平台(4,5)的中心孔内腔分别安装有三个第一、二气囊抱闸(14,15),三根所述电极(2)分别通过三个所述第一、二气囊抱闸(14,15)的中心孔,所述电极壳(1)与把持器平台(10)通过电极壳夹紧压放装置(16)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大伟张道林孙怀德王雨营王长阁孙国俊仝选歌李素伟杨富生
申请(专利权)人:登封电厂集团铝合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