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贺为民专利>正文

高效捕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742 阅读:3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效捕鱼装置,其特征是:栏墙的前部和后部呈“八”字形,其中栏墙的前部凹入中部内;在栏墙的前端有前食台,在栏墙内有后食台;在栏墙前部的入口处有前门,前门经拉绳与固定在栏墙上的插销连接,在栏墙出口处插接有滤鱼板,该栏墙后部的出口端经活动套筒与圆筒连接,圆筒的尾端设有倒须,在圆筒的后部安装有取鱼箱,在取鱼箱上设有后门。该捕鱼装置结构巧妙,捕捉方便,鱼体不受损伤,进鱼速度快,捕鱼率高,可一日多捕,并且可按所需数量和大小进行捕鱼。(*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Efficient fishing device

An efficient fishing devic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ront and rear wall column was \eight\ shape, the front wall of the central concave bar; a front table in front of the fence, in the column walls after eating table; a front door in front of the fence at the entrance door, through a pull rope and the bolt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column wall, a filter plate on the wall at the outlet of fish bar plug, the rear column wall outlet end of the movable sleeve and the cylind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cylinder, the tail end is provided with inverted beard, the cylinder is arranged at the back of the box to take fish, take fish in the tank is provided with a back doo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artful structure, convenient capture, no damage to the fish body, fast fish feeding rate and high fishing rate, and can catch more than one da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捕鱼装置本技术涉及一种捕鱼装置,尤其是高效捕鱼装置。传统的捕鱼工具是捕鱼网,由于捕鱼网会因水域的乱石、夹沟、石坎、淤泥、木桩、芦苇、杂草等复杂的水下地形和障碍物而损坏,因此,用捕鱼网捕鱼起捕率低,捕劳成本高,对鱼体损伤大。随着社会的发展,捕鱼工具不再局限在捕鱼网上,已有《笼式捕鱼具》、《捕鱼栏》、《巧捕底层鱼装置》等出现,但这些捕鱼工具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中国专利89216835.8《笼式捕鱼具》成本高,所捕得的鱼被卡在丝挂网网眼里,对鱼体损伤大,捕鱼也不能按需有选择地捕取。中国专利94227417.2《捕鱼栏》虽对鱼体的损伤小,但鱼在栏墙外徘徊时间长,进鱼速度慢。鱼进入栏墙内要通过关闭栏门后追赶鱼进入小门外的捕鱼框才能捕捉,这样会对鱼类造成惊吓,不能达到一日多次捕捞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合鱼类生活游动习惯、且对鱼体无损伤的高效捕鱼装置。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包括栏墙、取鱼箱,其特征在于:栏墙的前部和后部呈“八”字形,其中栏墙的前部凹入中部内;在栏墙的前端有前食台,在栏墙内有后食台;在栏墙前部的入口处有前门,前门经拉绳与固定在栏墙上的插销连接,在栏墙后部的出口处插接有滤鱼板,该栏墙后部的出口端经活动套筒与圆筒连接,圆筒的尾端设有倒须,在圆筒的后部安装有取鱼箱,在取鱼箱上设有后门。本技术将栏墙的前部和后部设计成“八”字形,适合鱼类游动习惯,并在栏墙前端设置前食台,在栏墙内设置后食台,在后食台内可放上生态式鱼食,不仅可消除鱼类的警觉感,而且便于鱼类迅速进入捕鱼具中;本技术通过选择不同稀密度的滤鱼板,可捕捉不同大小的鱼,通过控制活动套筒和取鱼箱的后门捕捉所需数量的鱼;本技术通过栏墙后面的活动套筒、圆筒、取鱼箱进行捕捉,鱼体不受损伤,在圆筒尾端设置倒须,鱼不能倒回于圆筒中。采用上述方案结构巧妙,制作简单,捕捉方便,进鱼速度快,捕鱼率高,可-->一日多次捕鱼,捕捉时鱼体不受损伤,可按所需数量和大小进行捕鱼。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合示意图,也是本技术的一种实施例。从图1可知:本技术主要由前食台1、栏墙2、前门3、活动套筒4、圆筒5、取鱼箱6、后门7、倒须8、滤鱼板9、内食台10、拉绳11、插销12组成,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是:栏墙2的前部和后部呈“八”字形,其中栏墙2的前部凹入中部内;在栏墙2的前端有前食台1,在栏墙2内有后食台10;在栏墙2前部的入口处有前门3,前门3经拉绳11与固定在栏墙2上的插销12连接,在栏墙2后部的出口处插接有滤鱼板9,该栏墙2后部的出口端经活动套筒4与圆筒5连接,圆筒5的尾端设有倒须8,在圆筒5的后部安装有取鱼箱6,在取鱼箱6上设有后门7。如图1所示:前门3是两扇内开门;滤鱼板9位于活动套筒4的前面,该滤鱼板9可从栏墙2的出口处随时抽出或插入。本技术的栏墙2、滤鱼板9和取鱼箱6可用竹条、木条、芦苇、树技、腾条或滤水性硬质塑料、聚乙稀密网等制得。在本捕鱼装置制作好后,将其放于捕鱼水域中,使其露出水面,鱼跃不出栏墙为准。不需捕鱼时,活动套筒4不将圆筒5和栏墙2(出口端)连接起来,即栏墙2只是一个养鱼场所,鱼可自由地顺着“八”字形栏墙前部入口进入栏墙2内,又由“八”字形栏墙后部出口游出,久而久之,鱼形成定时、定音、定位食饵的条件反射。需捕鱼时,先将滤鱼板9插入栏墙的出口处(滤鱼板的疏密程度按所需捕鱼的大小选择),然后用活动套筒6把圆筒5和栏墙2的末端(出口处)连接起来,当鱼顺着“八”字形栏墙前部入口进入栏墙2内时,解开系在插销12上的拉绳12,前门3关闭,鱼顺着“八”字形栏墙后部经滤鱼板9进入活动套筒4及圆筒5中,最后进入取鱼箱6内。这时只需一人就可方便地捕捉鱼。在鱼进入前门3后,即使不关前门3也可捕鱼。若捕鱼量已够,可取出活动套筒4或打开取鱼箱上的后门7,让其他鱼游走。不需捕鱼时,取出活动套筒4,使栏墙2与圆筒5及取鱼箱6分离,栏墙2出口敞开,打开前门3,鱼又可自由地游进游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捕鱼装置,包括栏墙(2)、取鱼箱(6),其特征在于:栏墙(2)的前部和后部呈“八”字形,其中栏墙(2)的前部凹入中部内;在栏墙(2)的前端有前食台(1),在栏墙(2)内有后食台(10);在栏墙(2)前部的入口处有前门(3),前门(3)经拉绳(11)与固定在栏墙(2)上的插销(12)连接,在栏墙(2)后部的出口处插接有滤鱼板(9),该栏墙(2)后部的出口端经活动套筒(4)与圆筒(5)连接,圆筒(5)的尾端设有倒须(8),在圆筒(5)的后部安装有取鱼箱(6),在取鱼箱(6)上设有后门(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捕鱼装置,包括栏墙(2)、取鱼箱(6),其特征在于:栏墙(2)的前部和后部呈“八”字形,其中栏墙(2)的前部凹入中部内;在栏墙(2)的前端有前食台(1),在栏墙(2)内有后食台(10);在栏墙(2)前部的入口处有前门(3),前门(3)经拉绳(11)与固定在栏墙(2)上的插销(12)连接,在栏墙(2)后部的出口处插接有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为民
申请(专利权)人:贺为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