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饮料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2650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饮料罐(10)包括一个具有侧壁的罐体(12)、一个具有直径缩小的罐颈部分(16)、一个闭合的罐盖(14)以及所述罐盖(14)上的锚状装置(18)。所述锚状装置(18)位于相对于所述罐盖(14)偏离中心的位置。一个拉环(20)包括一个与所述锚状装置相适应的固定孔(32)。所述拉环(20)的一端包括一个拉扣(16),另一端包括一个用于刺穿的突出部(28)。所述拉环(20)在所述锚状装置(18)上是能够转动的,因此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封闭罐盖(14)进行转动。所述拉环(20)正好与位于所述封闭罐盖(14)之上的外围凹槽(24)的相对位置相适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 种铝制的饮料罐,其可以用来储存用于消费的饮 料,包括啤酒、汽水、糖浆以及其它类似的饮料。本专利技术对包括拉环 且开启后拉环仍然附着于罐体的饮料罐结构做了改进。
技术介绍
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铝制饮料罐一直在被改进,包括降低成本、 减少铝材的用量,以及为了保护环境而将开启部件的所有部分保留在 罐体和罐盖上。通过将原本使用后即与罐体分离的拉环改进为保留后 仍然附着与罐体的拉环,使得拉环能够和罐体一起回收,从而垃圾得 以减少。起先,这些饮料罐的罐盖与罐体的直径是相等的。现在一些饮料 罐会提供尖细的罐颈。在减小罐颈部分的尺寸以节省铝材的同时,当前制造这些更小的 饮料罐的制造工艺需要多道工序,并且需要仔细地设计或制造饮料罐 的罐壁。目前美国每年消耗约2千亿片铝材用于制造两片型铝罐。如果每 一千片铝材可以节省1.00美元,那么每年可以节省2亿美元。 如下专利文献构成了现有技术的例子 美国专利号396775437953403858754401445545508518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2/0139800 2004/0056032专利号为3967754的美国专利揭示了 一种包括拉环的饮料罐盖结 构,其在正常情况下被所述罐盖上的直立邻接物互锁,可以防止不经 意地转动拉环而导致开启饮料罐。专利号为3795340的美国专利揭示了 一种包含可部分旋转的拉环 的饮料罐,其可以避免罐盖的过早撕裂。专利号为3858754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拉环以及与一横向折痕 (L)连接的突起状罐盖,其可以减少罐盖在压力增大时膨胀的趋势。专利号为3934750的美国专利描述了 一种包含突起的闭合片的饮 料罐盖,该闭合片与所述罐盖的剩余部分连接为一体。当拉环被拉起 时,所述拉环迫使所述突起物向下开启所述饮料罐。专利号为4014455的美国专利揭示了一种罐盖、 一种拉环,以及 一个或多个直立柱状物,其可以防止饮料罐在储存的过程中所述拉环 被误拉起而导致所述饮料罐被开启。专利号为4550851的美国专利包括一种罐盖,以及一种带有延长 的凹槽的拉环,该拉环被铆钉固定在所述罐盖上。该铆钉位于罐盖的 中心,凹槽允许所述拉环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或旋转。公开号为2004/0056032的美国专利申请涉及一种与较早打开饮 料罐相关的改进的饮料罐结构。最后,公开号为2002/0139800的美国专利申请揭示了 一种饮料罐 以及拉环,其包括加宽的拉环,这使得使用者通过一个简单的拉环拉 开两个刻痕区i或(scored area)。图1以及图2示出现一个在被应用的、典型的饮料罐的结构示意 图,该々欠料罐包括一侧壁202、 一罐盖301以及所述罐盖301的边框 或边缘101。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通常边框或边缘101为巻边连接 (crimp connection )或压条(bead )。所述先前的罐盖301包括一个易拉拉舌(area of weakness )或者刻痕线304以及一个带活动端305的拉环302和一个突出部306。所 述拉环302被位于罐盖301中心的锚状装置或者铆钉303所固定,当 所述4i环302的一端305 ^皮^是起时,所述突出部306刺穿并压迫所述 易拉拉舌,从而完成通常的开启过程。在这个先前的设计中,在所述拉环302的一端305与所述罐盖301 的所述边框101的内侧之间有间隙L4 (参见图1 ),以使得使用者可 以将手指甲放入所述拉环302的一端305下面并拉起所述拉环。参考 图1,目前罐盖的边框101的内径至少不小于Ll+L2+L3+L4。因为所 述拉环302已经很短了,由所述刻痕线304确定的刺穿区域的空间已 经被最低限度地考虑了 ,这些都是进一步减小罐盖尺寸的限制因素。本专利技术考虑实现如下一个或多个目标提供一种新的改进的饮料 罐结构,其包括一个较小的罐颈/罐盖表面以节约铝材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实现现有罐盖设备可以被用于将饮料罐盖装配至饮料罐。通过在饮料罐开启后仍然附着于饮料罐的开启结构实现环保。这样的开启结构所附带的铝能够和空饮料罐一起被自动回收。通过降低开启饮料罐所需的最小拉力来方便使用者开启饮料罐。 实现在制造的多个过程中的方便操作,例如饮料罐的堆叠,以及自动化装置的使用。在一定尺寸下,通过阶梯状或逐渐缩小的罐颈部分来减少铝材的使用量。在一个优选例中,通过独立权利要求l,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 效果通过之前陈述的结构特征予以实现。在第 一实施例中, 一个罐盖的外径可以被大约减小到现有技术中 罐盖外径的一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改进罐盖的表面积可以减小75%。这 样,每一千个罐盖可以节省3.00美元至5.00美元的铝材,从而每年 可以节省成本6亿美元到IO亿美元。在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图4所示的包括阶梯状的罐颈部分被采用,并且被证明这样的结构不需要增加额外的厚度即可达到与饮料罐的 侧壁相同的强度。其它的特征和优点将在下文中变得明显。附图说明在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几个实施例的多幅附图中,以及根据申请人所考虑的方案,构成了如下描述的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思想的最佳模式图1示出现有饮料罐的一个俯视图,其中描述了包括通常的锚状 拉环机制的罐盖,并且示出一个典型的用于开启饮料罐的刻痕区域。图2示出图1所示现有饮料罐的一个主视图,其示出一个以圓周、 防漏巻边连接方式连接罐盖和罐体的边框(rim)。 图3示出对应图4中线3 — 3的俯一见图。 图4示出图3所示改进的饮料罐的主视图。图5a示出本专利技术的饮料罐的罐盖的俯视图,其示出一个包括一 存储状态时位置的以及使用之前的拉环,该俯视图对应图4中的线5a 一5a。图5b示出图5a所示改进的饮料罐的罐盖的俯视图,其示出所述 拉环在预备打开所述饮料罐时在图5a所示位置的基础上转动180度。图5c示出对应图5a中的线5C—5C的剖^L图。图6示出类似于图5b的、但假设除去拉环的情况下罐盖剩余部 分结构的俯视图。图7a示出一个修改后的罐盖的俯视图,还示出用于图4所示容 器的改进后的拉环的结构。图7b示出对应图7a中的线7b—7b的剖一见图。图8示出图7a以及图7b中的拉环部件的俯视图。图9a示出图8所示所述拉环的透^L图,其中,所述拉环处于平 躺状态、并处于覆盖所述罐盖的位置。图9b示出另一个类似图9a的透视图,但未描述当准备打开所述 容器且所述拉环的部分处于刚使用时的情况。ii图9c示出又一个透视图,其中描述所述拉环的连续动作,且拉 环刚好处于将被拉起时的情况。图9d示出又一个透视图,其中描述所述饮料罐被开启后所述拉 环的最终结构。图10示出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改进后的拉环的俯视图。图11示出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 所述4i环的俯;f见图。图12示出另一个进一步改进的可使用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 的所述拉环的俯—见图。图13示出安装于图4或图14所示饮料罐的罐盖的所述拉环的俯 视图。图14示出可使用上述多种拉环的饮料罐的主视图。 图15示出两种类型的饮料罐堆叠时的部分正面以及部分纵向区 域的视图。图16示出图15所示位于上方的饮料罐的仰视图,其中描述了其 不同结构特征。图17示出另一个两种不同饮料罐以改进后的方式堆叠时的部分 正面以及部分纵向区域的浮见图。图18示出图17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饮料罐,包括: a)一管状罐体,其包括一侧壁, b)所述管状罐体进一步包括直径小于所述侧壁的罐颈部分, c)一个用于从顶部密封所述侧壁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罐盖,其包括外围的凹槽和外部的边框,其中,所述罐盖包括用于确定易拉 拉舌的刻痕线, d)所述罐盖包括位于其上、偏离中心且与中心非对称位置的锚状装置, e)一个包括相对两端的拉环20,其中,所述拉环20的一端为能够被使用者的手指勾住并向所述拉环施加拉力的拉扣26, f)所述拉环20的另一端为 用于穿刺的突出部28,其被正常地覆盖在所述罐盖上, g)所述锚状装置进一步在所述拉环与罐盖之间提供可转动的轴承连接,以使所述拉环可以在所述罐盖上不同角度的位置之间手动转动, h)其中一个所述位置相当于所述拉环完全位于所述罐盖的边 缘之内, i)其中所述另一个位置相当于所述拉环在相反方向且所述拉环的拉扣完全位于所述罐盖的边缘之外,以有助于使用者的手指勾住所述拉扣, j)当所述拉环位于所述另一个位置时,所述拉环的突出部上覆于所述易拉拉舌,以便当所述拉扣被提起 时允许所述突出部刺穿所述易拉拉舌以打开所述饮料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常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准塑胶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