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介质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62631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其中多个内导体孔(71a,71b,71c)从电介质块(70)的第一表面穿透至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外导体(72)和输入/输出电极(73a,73b)形成在电介质块(70)的外表面。每个所述输入/输出电极(73a,73c)的对着所述第一表面的边基本平行于所述第一表面,对着所述第二表面的边和对着所述第六表面的边的交汇处为斜角形。在这种结构下,使衰减特性较少地受TE模式的影响,改善了衰减频带的衰减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介质滤波器,该电介质滤波器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块外表面上的外导体和输入/输出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块内部的内导体。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具有形成在电介质块外表面上的外导体和输入/输出电极、以及形成在所述电介质块内部的内导体,形成多个TEM模式的共振器,该介质滤波器降低了由输入/输出电极之间的寄生电容所导致的耦合,并增加了外部耦合电容。图1展示了专利文献1的介质滤波器的实施例结构。在图1中,介质滤波器1具有形成在长方体电介质块2外表面的外导体5和输入/输出电极7和8,以及形成在内部的内导体孔3和4。外部耦合电容由形成在内导体孔的内导体和输入/输出导体彼此相对的区域大小来确定。因此,为了增加外部耦合电容,两个输入/输出电极7和8从面向安装基板的安装面(图1的上表面)绕到电介质块的两个侧面。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6221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尽管如此,这种在长方体电介质块的外表面上形成有外部导体的电介质滤波器中,除了原来利用的TEM模式共振之外,在电介质块和电介质块外表面的外导体形成的空间中也产生TE模式共振。TM模式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包括:矩形电介质块;设置在所述电介质块内部的多个彼此平行的内导体孔,该多个内导体孔从所述电介质块的第一表面穿透至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内导体孔的内表面上的内导体;形成在第二表面至第六表面的外导体,所述第二表面至第六表面为所述电介质块除所述第一表面之外的外表面;输入/输出电极,该输入/输出电极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五表面,所述三个表面上未形成外导体的部分将所述输入/输出电极与所述外导体分开,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处于所述内导体孔的排列方向两端并靠近所述内导体孔的侧面,所述第五表面为对着安装板的安装表面,其中,对着所述第一表面的每个所述输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JP 2007-2-9 030143/20071.一种电介质滤波器,包括:矩形电介质块;设置在所述电介质块内部的多个彼此平行的内导体孔,该多个内导体孔从所述电介质块的第一表面穿透至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形成在所述内导体孔的内表面上的内导体;形成在第二表面至第六表面的外导体,所述第二表面至第六表面为所述电介质块除所述第一表面之外的外表面;输入/输出电极,该输入/输出电极从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延伸到所述第五表面,所述三个表面上未形成外导体的部分将所述输入/输出电极与所述外导体分开,所述第三表面和所述第四表面为处于所述内导体孔的排列方向两端并靠近所述内导体孔的侧面,所述第五表面为对着安装板的安装表面,其中,对着所述第一表面的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后川祐之冈田贵浩由井孝欣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