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装置和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59237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搭载在混合动力汽车(100)上的电源装置,具备:能够充放电的电容器(C1),用于在设置于混合动力汽车(100)的外部的充放电装置(50)与电容器(C1)之间输入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入输出部(40),检测电容器(C1)的温度(Tc)的温度传感器(21),基于温度传感器(21)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需要进行电容器(C1)的升温的情况下,进行从充放电装置(50)向电容器(C1)的充电和从电容器(C1)向充放电装置(50)的放电中的至少一方以使电容器(C1)升温的控制装置(30)。由此,能够使电容器(C1)升温而不会使变换器(14、15)等负载消耗电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装置和车辆,特别是涉及使包含于电源装置的蓄电装 置升温的技术。
技术介绍
近些年来,以环境问题为背景,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电 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等受到了人们的注目。这些车辆,作为动力源 搭载电动机,作为其电力源则搭载二次电池、电容器等的蓄电装置。一般地说,二次电池、电容器等的蓄电装置,当温度降低时容量会降 低,其结果是充放电特性降低。因此,在这样的车辆中,在车辆系统的起 动后,蓄电装置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需要迅速地使蓄电装置升温。例如,在日本特开2003-274565号公报中,公开了利用电池的反复充 放电而引起的电池内部的发热对电池加热的蓄电装置。该蓄电装置使得在 要使电池温度上升的情况下增加流向电池的电流来加速电池的温度上升成 为可能。日本特开2003-274565号公报所公开的蓄电装置在要使电池温度上升 的情况下,在电容器与电池之间进行充放电。但是,如果电池的充电状态 和电容器的充电状态都没有富余,则难于进行在电池与电容器之间的电力 的授受。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用于使电池温度上升的方法,例如考虑使 电流从电池流向负载。但是,在该情况下,正是由于为了使电池升温,负 载消耗电力,故储存在电池内的电力会白白地被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并且能够使蓄电装 置的温度上升到适合于蓄电装置的动作的温度的电源装置。本专利技术,简要地说,是搭载于车辆上的电源装置,具备能够充放电 的第1蓄电部;用于在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的充放电装置与第1蓄电部之间 输入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入输出部;检测第l蓄电部的温度的检测部;和在 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需要进行第l蓄电部的升温的情况下,进行 从充放电装置向第1蓄电部的充电和从第1蓄电部向充放电装置的放电中 的至少一方,使第l蓄电部升温的升温控制部。优选的是,充放电装置包括储存在与第l蓄电部之间进行授受的电部。升温控制部,通过以使得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电压上升的方式对上述电 压变换部进行控制而使电流从储存部流向第l蓄电部、和以使得电力输入 输出部的电压下降的方式对上述电压变换部进行控制而使电流从第1蓄电 部流向储存部,使第1蓄电部升温。更优选的是,充放电装置还包括将来自工业电源的交流电力变换成直 流电力,将直流电力向储存部供给的电力变换部。更优选的是,储存部储存从发电装置供给的直流电力。更优选的是,车辆具备第1和第2旋转电机;分别与第1和第2旋 转电机相对应地设置的第1和第2变换器;和连接到第1和第2旋转电机 上,将从电力输入输出部接受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而向第1和第2 旋转电机供给的直交变换部。升温控制部,控制第1和第2变换器,使得 将来自直交变换部的交流电力变换成直流电力而向第l蓄电部供给。优选的是,电源装置还具备能够经由电力输入输出部与充放电装置 之间进行充放电的第2蓄电部;连接第1蓄电部和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第1 连接部;和连接第2蓄电部和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第2连接部。升温控制部, 在第l和第2蓄电部中选择作为升温对象的蓄电部,将第l和第2连接部 中与作为升温对象的蓄电部对应的连接部设定成连接状态。优选的是,升温控制部,基于预先输入的升温结束时刻和第l蓄电部7的状态,计算升温开始时刻,在当前时刻达到了升温开始时刻的情况下, 开始第l蓄电部的升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是一种车辆,具备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包括: 能够充放电的第1蓄电部;用于在设置在车辆的外部的充放电装置与第1 蓄电部之间输入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入输出部;检测第l蓄电部的温度的检 测部;和在基于检测部的检测结果判定为必须进行第l蓄电部的升温的情 况下,进行从充放电装置向第1蓄电部的充电和从第1蓄电部向充放电装 置的放电中的至少一方,使第l蓄电部升温的升温控制部。优选的是,充放电装置包括储存在与第l蓄电部之间进行授受的电部。升温控制部,通过以使得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电压上升的方式对上述电 压变换部进行控制而使电流从储存部向流第l蓄电部、和以使得电力输入 输出部的电压下降的方式对上述电压变换部进行控制而使电流从第1蓄电 部流向储存部,使第l蓄电部升温。更优选的是,充放电装置还包括将来自工业电源的交流电力变换成直 流电力,将直流电力向储存部供给的电力变换部。更优选的是,储存部储存从发电装置供给的直流电力。更优选的是,车辆还具备第1和第2旋转电机;分别与第1和第2 旋转电机相对应地设置的第1和第2变换器;和连接到第1和第2旋转电 机上,将从电力输入输出部接受的直流电力变换成交流电力而向第l和第 2旋转电机供给的直交变换部。升温控制部,控制第1和第2变换器,使 得将来自直交变换部的交流电力变换成直流电力而向第l蓄电部供给。优选的是,电源装置,还具备能够经由电力输入输出部与充放电装 置之间进行充放电的第2蓄电部;连接第1蓄电部和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第 1连接部;和连接第2蓄电部和电力输入输出部的第2连接部。升温控制 部,在第l和第2蓄电部中选择作为升温对象的蓄电部,将第1和第2连 接部中与作为升温对象的蓄电部对应的连接部设定成连接状态。优选的是,升温控制部,基于预先输入的升温结束时刻和第l蓄电部的状态,计算升温开始时刻,在当前时刻达到了升温开始时刻的情况下, 开始第l蓄电部的升温。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实现能量的有效利用,并且能够使包含于电 源装置的蓄电装置的温度上升到适合于蓄电装置的动作的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源装置的混合动力汽车100的概略框图。图2是图1的控制装置30的功能框图。 图3是图1的电力储存装置58的框图。图4是示出了在从充放电装置50向混合动力汽车IOO供给电力的情况 下在混合动力汽车100的内部流动的电流的路径的图。图5是示出了图1的控制装置30进行的升温控制的流程图。图6是示出了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的构成的图。图7是图6的控制装置30A的功能框图。图8是示出了图6的控制装置30A进行的升温控制的流程图。图9是示出了连接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2的电源装置上的充放电装置 的构成的图。图10是说明实施方式2的电源装置和充放电装置的连接形态的另 一例 的图。图11是示出了具备本实施方式的电源装置的混合动力汽车的另一构 成例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边参照附图边详细地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 图中对于相同或相当部分标注相同标记而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l)图l是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l的电源装置的混合动力汽车100的概略框图。参照图l,混合动力汽车100具备电池B,升压转换器(converter) 12,电容器(capacitor) Cl ,电容器(condenser) C2,变换器(inverter) 14、 15,电压传感器IO、 11、 13,电流传感器24、 28,温度传感器20、 21, 连接部44、 46,电阻R2和控制装置30。发动机ENG以汽油等燃料的燃烧能为动力源产生驱动力。发动机 ENG所产生的驱动力,如图1的粗斜线所示,由动力分配机构PSD分配 成2个路径。一方是经由未图示的减速机传递给驱动车轮的驱动轴的路径。 另 一方是向电动发电机MG1传递的路径。电动发电机MG1、 MG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装置,该电源装置搭载于车辆,具备: 能够充放电的第1蓄电部; 用于在设置于上述车辆的外部的充放电装置与上述第1蓄电部之间输入输出电力的电力输入输出部; 检测上述第1蓄电部的温度的检测部;和 升温控制部,其在基 于上述检测部的检测结果而判定为需要进行上述第1蓄电部的升温的情况下,进行从上述充放电装置向上述第1蓄电部的充电和从上述第1蓄电部向上述充放电装置的放电中的至少一方,使上述第1蓄电部升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马贵也茂刈武志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