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高活性成分利用率和定量给药精确度的透皮治疗系统透皮治疗系统(TTS)引入治疗中已多年。对于特别是在疼痛治疗 领域中的应用的参考参见文献(B. Asmussen, Transde腿le Therapeut ische System-Eigenschaf ten und Anwendungen; In: Likar Rudolf: Praxis der transdermalen Schmerztherapie, 第1版 -Bremen 2002)。近年来一 系列活性成分被引入透皮疗法中,特别是日剂量低于30 mg、甚至还低于5 mg的高活性的活性成分尼古丁、芬太尼、丁丙诺 啡、硝酸甘油、雌二醇、罗替高汀,仅列数例。对全部这些物质都使 用了平面系统,所述系统使用有机硅聚合物、聚异丁烯粘合材料或聚 丙烯酸酯粘合材料的聚合物类中的至少一种。因为通过相应的衍生化 对活性成分的需要做出应对的便利可能性,还因为通常不需其它添加 剂便足以粘附在皮肤上,特别优选使用丙烯酸酯聚合物用于透皮治疗 系统。对此的实例特别是新近引入的Durogesic SMAT ,以及大量普 通芬太尼-T ...
【技术保护点】
透皮治疗系统,用于以最高30mg的日剂量给予至少一种在室温下非挥发性的药物活性成分,所述透皮治疗系统包含背对皮肤的、不透过活性成分的背衬层,邻接的远离皮肤的基于聚异丁烯的聚合物层,紧贴所述远离皮肤的聚合物层的基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粘附性皮肤接触层,以及可以从所述皮肤接触层剥离的、不透过活性成分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离皮肤的层具有至少80g/m↑[2]的涂布量并且所述皮肤接触层具有至多50g/m↑[2]的涂布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DE 2006-11-21 102006054733.01. 透皮治疗系统,用于以最高30mg的日剂量给予至少一种在室温下非挥发性的药物活性成分,所述透皮治疗系统包含背对皮肤的、不透过活性成分的背衬层,邻接的远离皮肤的基于聚异丁烯的聚合物层,紧贴所述远离皮肤的聚合物层的基于丙烯酸酯共聚物的粘附性皮肤接触层,以及可以从所述皮肤接触层剥离的、不透过活性成分的保护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离皮肤的层具有至少80g/m2的涂布量并且所述皮肤接触层具有至多50g/m2的涂布量。2. 权利要求1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离皮肤的层 具有100-200 g/m2的涂布量。3. 权利要求1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接触层具 有20-30 g/m2的涂布量。4. 权利要求1到3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离皮肤 的层的涂布量与所述皮肤接触层的涂布量的比例至少为2: 1。5. 权利要求4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比例为3: 1到5: 1。6. 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制 备所述系统并达到扩散平衡后,所述活性成分大部分从所述远离皮肤的 层迁移至所述皮肤接触层。7. 权利要求1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接触层的 聚合物基质由选自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和乙 烯化合物的组的单体的共聚物组成。8. 权利要求5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化合物是 乙酸乙烯酯。9. 前述权利要求中至少一项的透皮治疗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活性成分选自止痛剂、支气管扩张药、抗糖尿病药、血管舒张药、戒瘾 药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霍斯特曼,W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LTS勒曼治疗系统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