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原大司专利>正文

孑孓捕获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41243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孑孓捕获容器。该孑孓捕获容器具有:能盛放天 然水的盛放容器(8)、能嵌入盛放容器(8)内且上部开口的凹形 引导筒(1)、位于凹形引导筒(1)下部的通道口(4)、至少在盛 放容器(8)和凹形引导筒(1)内水位处于通道口(4)上端以下时 封闭通道口(4)的通道口封闭部(5)、位于盛放容器(8)和凹形 引导筒(1)间的上部的封闭空间(11),在凹形引导筒(1)内被 产卵、孵化出来的孑孓在穿过上述通道口(4)后移动到上述盛放空 间(8)和上述凹形引导筒(1)之间,并于该处羽化为成虫,尔后 该成虫在该上述封闭空间(11)内死亡并被积存于该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孑孓捕获容器。该孑孓捕获容器原理为,将装满 雨水等天然水的捕获容器设置在户外引诱雌蚊在其中产卵,在数曰 后由卯孵化出来的孑孓在捕获容器中沿斜面下沉,被引导到难以逃 脱的捕获容器内部区域,孑孓在捕获容器内部成长羽化为成虫后、 在捕获容器内死亡,从而将其除掉。该孑孓捕获容器带有自动关闭通道的功能,环状浮子阀会随水量 的增减而上下移动,在水位下降时自动封闭通道,防止因自然蒸发 水位下降时,在捕获容器内羽化出来的成虫向外脱逃。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人们有目的地在蚊子生息处放置装满水的容器, 引诱雌蚊在其中产卵,并在蚊子还处于卵或幼虫孑孓阶段时,人工 将卵或幼虫连同水一起处理掉,以将它们彻底清除。此后进一步发展出如下的技术其一,例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 报特开平10 - 146145 (专利文献1 ),其将从卵孵化来的孑孓封入 由凹凸的引导筒组成的容器内部,以省去人工倒水之麻烦;其二, 例如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开公报特开2006 - 223276 (专利文献2),使 用此前的捕获容器,户外设置时难以避免地进入到捕获容器内的异 物或是在捕获容器内繁殖的水生生物等都会堵住孑孓的沉降通道, 而该专利文献2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上述除蚊装置在驱除处于卵或幼虫孑孓阶段的蚊子上效率高,并 且也是很有效的技术手段。但是,现状是一般都没有怎么使用这样的孑孓捕获容器。理由可 列举出如下几个问题点。(1) 蚊子的卵非常小,极难用眼睛判断蚊子是否已在捕获容器 内的水面上产卵,因此,很难把握倒掉水的时机。(2) 需定期有人来倒水、添水,本身也很麻烦。假如一旦忘了 倒水,就不仅达不到驱除之目的,相反可能给其提供了一个适宜繁 殖的环境。(3) 因用来捕获孑孓的捕获容器是设置在户外使用的原因,所有水生生物在其中繁殖,如果是上述专利文献1的捕获容器,使凹 凸的引导筒彼此嵌合,形成孑孓下沉通道,这时,因二者的间隙被 设定的非常之小,所以在将捕获容器设置在户外后,上述间隙很快 就会被异物填堵,使捕获机能受损。(4) 为了避开异物形成的阻隔,维持正常的捕获机能,随时进 行拆解清洗就显得十分必要,但如果是像专利文献2那样的捕获容 器,在拆解时,部件拆得一个一个的,所以,在重新组装时,可能 会忘了装某一部件或是丟掉某一部件,亦可能使部件变形或受损。(5) 孑孓具有大致竖直地从水底浮到水面进行呼吸的习性,因 此,如果是专利文献2那样的捕获容器,即,通道口位于中空管的 底面上,也就是说,通道口垂直朝下开口,此时,孑孓逆着中空管 向上浮起时、逃脱的机率较高,容易导致捕获效果的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一种捕获容器,具有能盛放天然水的盛放容器、 安装在该盛放容器内且上部开口的凹形引导筒、位于该凹形引导筒 下部的通道口 、至少在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内的水位处 于上述通道口上端部以下时封闭上述通道口的通道口封闭部、位于 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的上部的封闭空间,蚊子在上 述凹形引导筒内产卵、孵化出来的孑孓在穿过上述通道口后进入到 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并于该处羽化为成虫,尔后 该成虫在该上述封闭空间内死亡并^皮积存于该处。此外,可以是如下的进一步的结构。在上述凹形引导筒的下部设 置有向下突出的中空管,在中空管的内壁面形成有倾斜引导板,上 述通道口设置在中空管周壁、面向倾斜引导板下端的位置。上述通 道口封闭部为能够根据上述盛放容器内的水位在上述中空管径向外 侧上下滑动且不会脱离中空管的环状浮子阀。此外,还可以是如下的进一步的结构。上述凹形引导筒为能够根 据上述盛放容器内的水位上下滑动但不会从盛放容器脱离的凹形浮 动引导筒。在上述凹形浮动引导筒的下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中空管, 在中空管的内壁面形成有倾斜引导板,上述通道口设置在中空管周 壁、面向倾斜引导板下端的位置。上述通道口封闭部为从上述盛放 容器底面向上竖起且能让上述中空管嵌入其中的通道封闭筒。附图说明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中的孑孓捕获容器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孑孓捕获容器进行 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孑孓捕获容器具有供盛 放天然水的盛放容器(8);安装在该盛放容器(8)内且上部开口 的凹形引导筒(1 );形成在该凹形引导筒(1 )下部的通道口 (4); 作为通道口封闭部的环状浮子阀(5),该环状浮子阀(5)至少在 盛放容器(8)和凹形引导筒(1)内水位下降到通道口 (4)上端部 以下时封闭通道口 (4);死虫槽(11 ),该死虫槽(11 )由位于盛 放容器(8)和凹形引导筒(1 )之间的上部的封闭空间所构成。在凹形引导筒(1)的下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中空管(3),该中空管(3)的内壁面上形成有倾斜引导板(2),通道口 (4)设置在 中空管(3)环形壁面上,面向倾斜引导板(2)下端的位置。环状 浮子阀(5)能在中空管(3)的径向外侧按照盛放容器(8)内水位 上下滑动,并且不会脱离中空管(3)。本专利技术的捕获容器构造如上,在使用该捕获容器时,需要预先使 盛水容器(8)内呈满水状态,但是,此时不要使用经净化处理过的 自来水,而是使用河流、水塘或是雨水积水等富含有机质的天然水, 即所谓的受雌蚊喜欢且会在其中产卵的水。盛水容器(8)内一旦被添加了过多的水时,多出来的水会从排 水槽(7)排出,能够使满水时的水位(12)保持不变。此外,为了使雌蚊在所设置的捕获容器内集中产卵,需尽可能清 除蚊子生息区内的其他积水,并整理周边环境,防止雨水等再次积 存。在进行完上述前期准备后,选择一个不受阳光直射,不受风影响, 且在降雨时能将雨水等天然水导入凹形引导筒(1)内的地点,将该 捕获容器设置于该处,并使之呈竖直方向稳定的状态,尔后等待雌 蚊向产卵槽(9)内产卵。产出的蚊卵(14)要么粘在凹形引导筒(1)的内壁上,要么漂 浮在水面上。数日后,该蚊卵(14)孵化成孑孓(15),之后开始 在水中游动,反复在水底和水面间下潜、浮起,进行捕食和呼吸。因此,如果凹形引导筒(1 )内水量保持在不会影响产卵的位置, 则套在中空管(3)上的环状浮子阀(5)会在浮力作用下上浮,在 碰到凹形引导筒(1 )外周壁的底部后停住,让通道口 (4)处于打 开状态。因此,从蚊卵(14)孵化成的孑孓(15)被顺着凹形引导 筒(1 )的锥形的内壁斜面引导到中央的开口部,随后沿着中空管(3 ) 内的倾斜引导板(2)的斜面滑落,在穿过通道口 (4)后,移动到 生长槽(10)内。因为在该生长槽(10)内的天然水中生长有作为孑孓铒料的水藻 和微生物,并且在水面上方的空间内还存在空气层,所以,孑孓能本实施方式中,因为通道口 (4)同时还在从生长槽(10)到产 卵槽(9)的逆行通道中,但其位置偏离了只在竖直方向上、不断进 行下潜、上浮的孑孓移动路径,即因通道口 (4)在中空管(3)的 环形壁面上开口,因此,孑孓不会逆行上浮到产卵槽(9)内,而是 在生长槽(10)内继续成长,并最终都在生长槽(10)内的水面上 羽化成成虫(16)。羽化后的成虫(16)为找寻出口 ,会向死虫槽(11 )内移动,但 在该空间内并没有可逃往外界的开口,而且,其中也没有成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孑孓捕获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盛放天然水的盛放容器、安装在该盛放容器内且上部开口的凹形引导筒、位于该凹形引导筒下部的通道口、至少在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内的水位处于上述通道口上端部以下时封闭上述通道口的通道口封闭部、位于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的上部的封闭空间, 蚊子在上述凹形引导筒内产卵、孵化出来的孑孓在穿过上述通道口后进入到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并于该处羽化为成虫,尔后该成虫在该上述封闭空间内死亡并被积存于该处。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06.9.21 JP 285514/20061.一种孑孓捕获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用于盛放天然水的盛放容器、安装在该盛放容器内且上部开口的凹形引导筒、位于该凹形引导筒下部的通道口、至少在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内的水位处于上述通道口上端部以下时封闭上述通道口的通道口封闭部、位于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的上部的封闭空间,蚊子在上述凹形引导筒内产卵、孵化出来的孑孓在穿过上述通道口后进入到上述盛放容器和上述凹形引导筒之间,并于该处羽化为成虫,尔后该成虫在该上述封闭空间内死亡并被积存于该处。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孑孓捕获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原大司
申请(专利权)人:福原大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