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康复保健床,它由床架、座板、座箱、支撑座、轴杆、套筒管、倒钩架、绑带、把手、微动开关、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等部件组成,根据人体上重下轻特点,利用身体自身重量,采取固定踝关节后头低足高式进行牵引,达到医治脊柱疾病目的。它具有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易接受,不会造成负损伤,治疗安全可靠、疗效高等优点,还具有结构简单,一床多用,成本低廉,便于家庭普及推广应用等特点,是一种理想牵引医疗器械。(*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人体医治脊柱疾病的康复保健医疗器械,特别适用于作人体头低足高式医治脊柱疾病的脊柱康复保健床。目前医院中医治脊柱疾病方法之一通常采用市售的机械牵引床,这种机械牵引床虽然对医治患者的脊柱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疗效稳定在60%至67%的治愈率。但这种牵引方法是捆绑胸部、骨盆固定带,捆绑的力度不易掌握,过紧过松病人都不舒适。另外这种方法牵引为强行用力,作用力局限,容易造成新的损伤,并且病人不能自行牵引治疗。同时机械牵引床制造成本高,价格贵,不能普及家庭应用,而且操作繁锁,使用麻烦,耗电量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根据人体上重下轻的特点,利用身体自身重量治疗脊柱疾病的头低足高式的脊柱康复保健床,并本技术还具有操作简便,病人无痛苦,病人可以自行牵引治疗,无电也能工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普及推广等特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由床架1、床板2、座箱3、轴杆4、支撑座5、套筒管6、倒勾架7、锁紧螺钉8、绑带9、把手10、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微动开关16组成。其中床板2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上,床架1安置在座箱3上面,轴杆4通过固定夹安装在床架1前侧下面,轴杆4两端活动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的轴孔内,把手10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前端上,套筒管6焊接在床架1左侧端的下面两侧,倒勾架7两插杆插装在套筒管6内,锁紧螺钉8螺蚊结构安装在套筒管6下面,绑带9套勾在倒勾架7横杆上,支撑座5焊接在床架1右侧下面,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上端用销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下面安置或装配在座箱3底板上,微动开关16一个安装在座箱3左侧顶部,另一个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顶部的下面。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本技术手动升降装置11由折叠式或拉杆式支撑杆构成;自动升降装置11由轴筒12、丝杠13、减速传动齿轮14、电动机15构成,其中手动升降装置11的折叠式或拉杆式支撑杆上端用销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下端顶住安置在座箱3左侧底板上;自动升降装置11的轴筒12上端用销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下端筒内紧配合安装螺母,丝杠13上端丝杠杆螺纹结构安装在螺母内,下端紧配合安装传动齿轮,电动机15轴上齿轮与减速传动齿轮14、丝杠13下端传动齿轮啮合联接,微动开关16用导线与电动机15电源接线及外接交流电源连接。并本技术床架1以轴杆4为轴心、其后侧升降与座箱3水平面的倾斜夹角17为0至85度。本技术相比
技术介绍
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根据人体上重下轻的特点,利用身体自身重量,采取固定踝关节后头低足高式进行牵引治疗脊柱疾病,因此不需捆绑胸部、骨盆,病人无痛苦,易于接受,而且方法简便,病人可以自行牵引治疗。本技术还具有牵引作用力广,可以减轻脊柱整体负荷。2.本技术采取头低足高式的利用身体自身重量进行牵引,改变脊柱受力方向,不会造成负损伤,治疗安全可靠,疗效高于机械牵引床,达到预防和治疗脊柱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而引起的多种病症。3.本技术操作简便,具有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因此有电无电均可使用,耗电量小,而且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便于家庭普及推广应用。而且可以一床多用,既可作牵引,又可作生活休息、保健、治疗、康复等用途。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自动升降装置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本技术由床架1、床板2、座箱3、轴杆4、支撑座5、套筒管6、倒勾架7、锁紧螺钉8、绑带9、把手10、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微动开关16组成。本技术的床板2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上,床架1安置在座箱3上面,轴杆4通过固定夹安装在床架1前侧下面,轴杆4两端活动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的轴孔内。实施例床架1采用市售角钢材料机械加工成长×宽为200×60厘米的框架结构,在框架中间焊接5根横梁加强筋,床板2采用市售的5合板材料安装在床架1的框架里制作成床板。座箱3采用市售角钢材料焊接成长×宽×高为100×60×80厘米箱子框架结构,本技术采用角钢型材大小无特殊要求,座箱3上面的角钢型材伸出箱体框架5厘米,并加工有轴孔,用来活动安装轴杆4,座箱3周围用市售的5合板材料安装,底部用2毫米的钢板材料安装,轴杆4采用市售直径为20毫米圆钢材料加工。把手10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前端上,套筒管6焊接在床架1左侧端的下面两侧,倒勾架7两插杆插装在套筒管6内,锁紧螺钉8螺纹结构安装在套筒管6下面,绑带9套勾在倒勾架7横杆上。实施例把手10采用市售直径为10毫米的圆钢材加工而成。套筒管6采用长为500毫米、直径粗为20毫米的钢管材料加工制作。套筒管6左侧下面螺纹结构安装锁紧螺钉8,锁紧螺钉8采用圆钢材料自制而成。倒勾架7用直径粗为15毫米的圆钢材料加工成L型结构,L型结构的插杆长度加工成500毫米,横杆长度加工成600毫米,调节插杆插在套筒管6内的长度可以调节床架1牵引的长度,满足高矮人牵引要求。调节插杆长度后用锁紧螺钉8锁定。绑带9采用市售的牛皮带制作,用来捆绑人体足部踝关节。支撑座5焊接在床架1左侧下面的加强筋上,其作用作为升降装置的支撑点。实施例采用钢板材料加工而成。本技术手动升降装置11由折叠式或拉杆式支撑杆构成,上端用锁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下端直接顶住在座箱3左侧底板上,其作用支撑床架1以轴杆4为轴心,使其后侧升降与座箱3水平面的倾斜角度达到一定的角度,实施例折叠式支撑杆由3节园钢材料加工而成支持杆,拉杆式支撑杆由3节粗细不同的钢管材料加工而成套装结构支撑杆,使用不同节数的支撑杆手动达到调节床架1的倾斜角度大小。本技术自动升降装置11由轴筒12、丝杠13、减速传动齿轮14、电动机15构成。轴筒12上端用销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下端筒内紧配合安装螺母,丝杠13上端丝杠杆螺纹结构安装在螺母内、下端紧配合安装传动齿轮,电动机15轴上齿轮与减速传动齿轮14、丝杠13下端传动齿轮啮合联接。实施例轴筒12采用市售直径为50毫米的钢管材料自制加工,轴筒12长度为65厘米,丝杠13采用市售圆钢材料自制加工而成。丝杠13直径与轴筒12内螺母配合,长度为65厘米,轴筒12、丝杠13的长度应尽量长,但不能高于座箱3,保证轴筒12升高的高度能使床架1倾斜角度达到最大的角度,本技术床架1以轴杆4为轴心,其后侧升降与座箱3水平面的倾斜夹角17为0至85度。实施例电动机15采用市售能正反转动的小功率单相电机制作,减速传动齿轮14根据设计的转速比自制加工而成。本技术微动开关16一个安装在座箱3左侧顶部,另一个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顶部的下面,微动开关16用导线与电动机15电源接线及外接交流电源连接,电源开关安装在座箱3侧部,其工作过程当电动机15接通电源正方向转动时,丝杠13的转动使轴筒12上升,举起床架1的后侧升高,当床架1的后侧升高与座箱3水平面的倾斜角达到85度时,床架1前侧底部接触前端微动开关16,使电动机自动切断电源。当电动机15接通电源反方向转动时,丝杠13转动使轴筒12下降,床架1后侧下降使其与座箱3水平面的倾斜角减小直至达到0度时,床架1后侧底部接触左侧微动开关16,电动机自动切断电源,达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床架(1)、床板(2)、座箱(3)、支撑座(5)、锁紧螺钉(8)、绑带(9)、把手(10)组成的脊柱康复保健床,其特征在于还有轴杆(4)、套筒管(6)、倒勾架(7)、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微动开关(16)构成,其中床板(2)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上,床架(1)安置在座箱(3)上面,轴杆(4)通过固定夹安装在床架(1)前侧下面,轴杆(4)两端活动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的轴孔内,把手(10)用紧固件安装在床架(1)前端上,套筒管(6)焊接在床架(1)左侧端的下面两侧,倒勾架(7)两插杆插装在套筒管(6)内,锁紧螺钉(8)螺纹结构安装在套筒管(6)下面,绑带(9)套勾在倒勾架(7)横杆上,支撑座(5)焊接在床架(1)右侧下面,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上端用锁钉与支撑座(5)活动安装联接,手动或自动升降装置(11)下面安置或装配在座箱(3)底板上,微动开关(16)一个安装在座箱(3)左侧顶部,另一个安装在座箱(3)右侧前端顶部的下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怀全,
申请(专利权)人:于怀全,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