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秀荣专利>正文

乳癌术后充气式包扎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3343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品,是为乳癌术后患者康复而设计的一种充气式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扎带的前胸部分为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气囊。乳癌术后扎上此包扎带,向内囊内充进适当气体,可对伤口区产生一个均匀一致的压力,以促使皮瓣与胸壁贴紧,防止皮下积液。其优点是:包扎方便、快捷、压力可随意调节,且均匀一致。(*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品,是专为乳癌术后患者康复而设计的一种新型包扎带。乳癌是妇女最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主要治疗措施是手术切除。此手术剥离皮瓣多,创面较大,术后遗留较大一个皮下腔隙。因此,除放置引流管外,术后还需将伤口加压包扎,以防止皮下渗出液聚积,促使皮瓣与胸壁贴紧、粘连,从而达到伤口愈合。传统的包扎方法是用绷带缠绕胸部,加压包扎,或用多头胸带包扎。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且常因加压包扎不均匀造成切口皮下积液或皮瓣坏死,影响切口愈合。本技术之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状为促进乳癌术后伤口愈合而提供一种乳癌术后专用充气式包扎带。本技术是按如下方式实现的充气式包扎带用棉布制成,在其前胸部制成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内囊,通过一根与内囊相连的导管,可向内囊里打气。在包扎带的一侧缝制一段松紧带,使其有一定弹性。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使乳癌术后伤口包扎方便、快捷,对伤口区加压可以随意调节,且压力均匀,可防止皮下积液,促使伤口愈合。 附图说明如下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3是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其中 1、前胸部2、背部3、肩带4、气囊5、导管6、松紧带7、肩带连接点8、搭扣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所示乳癌术后充气式包扎带由前胸部(1)背部(2)和肩带(3)组成。前胸部缝制成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气囊(4),其大小比伤口创面稍大。气囊与一导管(5)相连,由此向气囊内打气。在包扎带的一端内设制一段松紧带(6)。肩带(3)的末端亦缝制一段松紧带,并将肩带与包扎带背部(7)点处缝制在一起。包扎带的两端缝制三对搭扣(8)。使用方法缝合乳癌手术切口后,腋窝及胸部手术区覆盖无菌纱布或棉垫,将患侧上肢穿过包扎带,将包扎带前胸气囊部分(4)对准手术区,用搭扣(8)固定包扎带。然后通过导管(5)向气囊内打气、气囊鼓起时对手术区可产生一个均匀一致的可调节的压力,使皮瓣与胸壁贴紧,防止皮下积液。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乳癌术后充气式包扎带。它的前胸部分为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气囊,通过一根导管可向囊内打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品,是为乳癌术后患者康复而设计的一种充气式包扎带。其特征在于:包扎带的前胸部分为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气囊。乳癌术后扎上此包扎带,向内囊内充进适当气体,可对伤口区产生一个均匀一致的压力,以促使皮瓣与胸壁贴紧,防止皮下积液。其优点是:包扎方便、快捷、压力可随意调节,且均匀一致。文档编号A61F5/01GK2300374SQ97210858公开日1998年12月16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2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2日专利技术者李秀荣, 张宏建, 苗荷香 申请人:李秀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癌术后充气式包扎带。它的前胸部分为双层,在双层中间放一气囊,通过一根导管可向囊内打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秀荣张宏建苗荷香
申请(专利权)人:李秀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