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及光学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425630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包括用于转动光盘(9)的转盘(7)和用于对光盘(9)记录及再生信息的光学头(3),驱动准直透镜(16)的步进马达(13)搭载在光学头(3)的光学头基座(17)上,步进马达(13)的定子(42)的一部分从光学头盖(14)的开口部(14a)、柔性基板(15)的开口部(15a)及盖(41)的开口部(13a)以及盖(41)的开口部(13b)露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及使用该光学头的光盘记录 再生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DVD、 CD等光盘在记录有信息的记录层上具有光透过层,通过该光透过层对 记录层照射光,来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此时,光透过层的厚度存在误差,当偏离规定 值时,会因该误差而产生球面像差。公知有这样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为了修正该球面 像差,将可移动的准直透镜搭载在光学头上,根据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 面像差(例如,参照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11一259906号)。图14是表示以往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准直透镜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 14所示的透镜驱动机构160,根据光盘的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面像差, 包括与光轴平行地配置的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以及由这些基准轴161、 162支撑的 准直透镜支架163。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被安装固定在光学头的固定部上。此外,准直透镜支架163 相对于这些基准轴161、 162沿光轴方向可滑动移动地予以支撑。并且,将被移动操作以消 除球面像差的准直透镜搭载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即,该透镜驱动机构160,通过沿着基 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前后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则与光轴方向平行地前后移动搭载在 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准直透镜。此外,透镜驱动机构160,作为沿基准轴161及副基准轴162前后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 的驱动机构,包括作为移动准直透镜支架163的驱动源的DC马达164,以及将DC马达164 的转动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并传递给准直透镜支架163的齿轮机构165。并且,通 过由齿轮机构165将DC马达164的转动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来移动准直透镜支架 163,根据光盘的光透过层的厚度移动准直透镜以消除球面像差。齿轮机构165包括安装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齿条(rack)166;为了传递DC马达164 的转动力而安装在DC马达164的转动轴上的第一齿轮167;用于将DC马达164的转动转换5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的第二齿轮168;以及用于将由第二齿轮168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 平行移动的驱动力传递给齿条166的第三齿轮169。为了消除齿条166与第三齿轮169之间的齿隙,由第三齿轮169传递了驱动力的齿条 166形成两片齿条166a、 166b重合的两片结构,齿条166a、 166b通过弹簧171而被连结。在使用透镜驱动机构160移动准直透镜时,使DC马达164转动。由此,第一齿轮167 转动。第一齿轮167的转动被传递给第二齿轮168,并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由第 二齿轮168转换为沿光轴方向的平行移动的驱动力通过第三齿轮169而被传递给齿条166。在此,齿条166安装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准直透镜支架163相对于基准轴161、 162 沿光轴方向可滑动移动地予以支撑。因此,利用通过第三齿轮169传递给齿条166的驱动力, 准直透镜支架163沿光轴方向移动。由此,搭载在准直透镜支架163上的准直透镜沿光轴方 向移动。在以上述方式构成的透镜驱动机构160中,能够高精度地移动准直透镜,从而很好地 消除因光透过层的厚度的偏差而引起的球面像差。另一方面,在搭载在笔记本型计算机等上的DVD驱动器等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 笔记本型计算机本身的薄型化及轻量化,因而要求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及轻量化。然而,在使用了上述的透镜驱动机构160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DC马达164的 直径较大,所以使用这样的DC马达难以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此外,如果单纯减小马达的直径,则马达的转矩降低,因此为了产生与以往相同的转 矩,需要流过更多的电流。在此情况下,该大电流引起的马达的发热量增加,但在上述那 样的薄型化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于内部没有足够的空间,所以无法进行充分的散热, 因而存在转矩降低、马达自身发生故障等问题。此外,光盘有CD、 DVD、使用蓝色激光实现更高密度记录的BD (BlirrayDisc,蓝 光盘)、HD-DVD等,在进行这些光盘的记录及/或再生的多DVD驱动器中,由于需要与不 同光盘对应的多种物镜和与这些物镜对应的光学系统,所以部件数目增多,光盘记录再生 装置的薄型化更加困难,并且散热也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热,并且能够防止从驱动 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所造成的恶劣影响,还能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薄型化的光学头 及光盘记录再生装置。6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用于使光盘转动的转动部件和用于对上述光 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上述光学头包括射出光的光源、将上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 在上述光盘上的物镜、沿上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上述物镜的物镜致动器、配 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驱动上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 搭载上述光源、上述物镜致动器、上述可动部件及上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上述驱动部 件包括转动体及固定体,上述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根据上述结构,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所以能够通过由光盘转 动产生的气流充分地散发来自驱动部件的发热,并且由于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也 随着该气流的流动向离开光盘的方向排出,所以能够防止从驱动部件产生的粉尘等异物造 成的恶劣影响,此外,由于驱动部件的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能够省略配置在该露 出部分的部件,所以能够縮小驱动部件以使光学头薄型化,从而能够实现光盘记录再生装 置的薄型化。附图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学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所示的光学头取下了光学头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1至图3所示的光学头的光学系统的结构的示意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球面像差修正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图6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水平方向的 流动的示意图。图7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由光盘转动产生的气流的垂直方向的 流动的剖面示意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四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l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五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六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七实施例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开口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4是表示以往的光盘记录再生装置中使用的准直透镜驱动机构的结构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图l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光盘记 录再生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光学头的结构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 图2所示的光学头取下了光学头盖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另外,在图1中,为了便于图示,省 略保持驱动器盖2及机械基座5等的驱动器基座、覆盖驱动器整体的整个外壳等的图示。图1所示的光盘记录再生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记录再生装置,具有用于使光盘转动的转动部件和用于对所述光盘记录及/或再生信息的光学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头包括: 射出光的光源; 将所述光源射出的光聚光到所述光盘上的物镜; 沿所述光盘的聚焦方向及追踪方向驱动所述 物镜的物镜致动器; 配置在所述光源与所述物镜之间的光路中的可动部件; 驱动所述可动部件的驱动部件;以及 搭载所述光源、所述物镜致动器、所述可动部件及所述驱动部件的光学基座,其中, 所述驱动部件包括转动体及固定体,所述 固定体的至少一部分被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田秀辉爱甲秀树志波正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