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18061 阅读:6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苯菊酯和噻嗪酮为有效成分的组合物,该组合物添加入农药助剂、软化水或填料等可制备成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等剂型的杀虫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将联苯菊酯和噻嗪酮复配后,两者组合在一起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点,能产生很好的增效作用,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有利于保护环境,降低农民的使用成本,其毒性低、残留少,另外能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该杀虫剂应用于水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的防治有较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农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防治水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 等害虫的杀虫剂。
技术介绍
在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一方面,防治病虫害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害虫抗药 性的产生,随着农药长年大面积连续单独使用,已经使害虫抗药性不断增强,使施药剂 量不断加大,用药量越来越大。另一方面,农业上重要的害虫如鳞翅目害虫由于其繁殖 周期短,繁殖量大,移动性小,自交程度高,许多害虫和害螨已对农药产生了一定的抗 性,致使一些农药实际防治效果较差。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产品的数量、 质量及其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是,近十年来,由于水稻、蔬菜等作物的优 质、高产和多样化,以及气候变暖和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为害总体 呈大幅度上升态势。稻飞虱、蚜虫、粉虱等主要害虫频繁暴发,水稻稻飞虱在长江流域 及其以南稻区常暴发成灾,是晚稻穗期重要害虫。蔬菜等经济作物则由于品种布局多 样、茬口复杂,害虫频频发生,化学农药施用量增加,农药残留超标惊人。化学农药不 仅造成了严重的农田生态环境和水质污染,而且直接增加了农产品有毒化学物质的残留 量,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我国危害水稻的飞虱主要有三种灰飞虱、褐飞虱、白背飞虱,我国以褐飞虱 危害最重。在江淮稻区,褐飞虱常年发生2-5代,白背飞虱4-5代。灰飞虱一般在当地 越冬,只进行短距离迁移,在江浙地区常年发生5-6代,但以1-2代危害最重。我国稻 飞虱的防治在60-80年代主要应用有机磷有机氯、有机氮类等杀虫剂在若虫高峰期喷雾 防治;但在90年代以后,我国推广使用噻嗪酮防治稻飞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90年代 末期,开始推广应用吡虫啉防治稻飞虱,但由于连续使用,在生产上产生了一定的抗药 性,防治效果下降,又由于近年来生产上推广使用三唑磷防止水稻螟虫,该药剂对水稻 飞虱有刺激其繁殖的作用,使得近年来稻飞虱(特别是褐飞虱和灰飞虱)呈特大发生。 目前我国对稻飞虱的防治稻飞虱的防治主要有噻嗪酮、吡虫啉、氟虫腈、敌敌畏、敌百 虫等,这些药剂中有的已有抗药性,有的对稻田天敌有很强的杀伤作用,有的使用不安 全,在稻田使用容易造成施药人员的中毒,对环境影响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低毒的防治水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 的杀虫剂农药,解决由于长年使用单一的农药而出现害虫的抗药性问题,以减少农药的 使用量,保护环境,且能避免和延缓抗药性产生,延长农药的使用寿命。不同农药品种的组合混配,是防治农业抗性害虫的常见方法。通过农药配方 筛选,筛选出合理的配方,可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用药4量,降低成本,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本申请人经过研究、筛选和试验,提供了一种由联苯菊酯与噻嗪酮的组合物杀 虫剂方案。联苯菊酯(bifenthrin,CAS 82657_04_3),化学名称2_甲基联苯基_3_基甲 基-(Z)-(IRS)-顺-3-(2-氯-3,3,3-三氟-1-丙烯基)-2,2-二甲基环丙烷羧酸酯, 中文名称氟氯菊酯、天王星、虫螨灵、毕芬宁等。属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杀螨剂。 主要用于防治棉花、柑桔、蔬菜、果树、烟草、茶树等害虫,其作用方式以触杀和胃毒 为主,无内吸熏蒸作用,杀虫谱广,作用迅速。在土壤中不移动,对环境较为安全,残 效期较长。在碱性介质及土壤中易分解失效。在美国是最主要的旱地作物害虫防治药 剂。噻嗪酮(英文通用名称buprofezin,其它名称优乐得、扑虱灵)属于一种抑 制昆虫生长发育的新型选择性杀虫剂,触杀作用强,也有胃毒作用。作用机制为抑制昆 虫几丁质合成和干扰新陈代谢,致使害虫蜕皮畸形或翅畸形而缓慢死亡。同时,可以使 成虫缩短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数是不育卵,幼虫即使孵化也很快死亡。对 飞虱、叶蝉、粉虱等有特效,对矢尖蚧、长白蚧等一些介壳虫也有较好效果,残效期较 长,但药效速度较馒。噻嗪酮对水稻、果树、茶树、蔬菜上的鞘翅目、部分同翅目以及 蜱螨目具有持效性杀虫活性,可有效地防治水稻上的大叶蝉科、飞虱科;马铃薯上的大 叶蝉科;柑桔、棉花和蔬菜上的粉虱科;柑桔上的斯科、盾阶科和粉阶科。噻嗪酮的优 点是毒性非常小而且在常用浓度下对作物、害虫天敌及访花昆虫安全,另外该药持效期 长达35-40天。是目前害虫综合防治中一个比较理想的农药品种。本专利技术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其有效成份为联苯菊酯和噻嗪酮,联苯菊 酯与噻嗪酮的重量份比为1 300 500 1。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各种农药剂型,其中 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0.1 30%、噻嗪酮50 0.1%、农药助剂5 20%、 余量为软化水或填料。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各种农药剂型,其中 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5 20%、噻嗪酮30 5%、农药助剂5 20%、余 量为软化水或填料。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各种农药剂型,其中 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6 10%、噻嗪酮15 8%、农药助剂5 20%、余 量为软化水或填料。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各种农药剂型,其中 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8%、噻嗪酮12%、农药助剂5 20%、余量为软化 水或填料。所说的农药助剂是指该组合物中除了联苯菊酯和噻嗪酮两种有效组分以外的辅 助组分,包括农药载体、分散剂、润湿剂、防腐剂、填料、溶剂、表面活性剂、软化水 等组分。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水乳剂、微乳剂、悬 浮剂、可湿性粉剂剂型的杀虫剂。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水乳剂剂型的杀虫 剂,其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6 10%噻嗪酮15 8%溶剂10 20%表面活性剂10%软化水余量。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微乳剂剂型的杀虫 剂,其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6 10%噻嗪酮15 8%溶剂10 20%表面活性剂20%软化水余量。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悬浮剂剂型的杀虫 剂,其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6 10%噻嗪酮15 8%分散剂4%润湿剂软化水余量。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与农药助剂组合制备成可湿性粉剂剂型的杀 虫剂,其中各组份的重量百分比为联苯菊酯6 10%噻嗪酮15 8%表面活性剂4%填料余量。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水乳剂剂型的杀虫剂,其中溶剂为二甲苯,表 面活性剂为EWOl或SFR08。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微乳剂剂型的杀虫剂,其中溶剂为二甲苯,表 面活性剂为502#、T60#和34#。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悬浮剂剂型的杀虫剂,其中分散剂为L 12、润 湿剂为L13所说的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可湿性粉剂剂型的杀虫剂,其中表面活性剂为 0203Β,填料为轻钙或高岭土之类。有益效果和优点由联苯菊酯与噻嗪酮复配组合,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的联苯菊酯和噻 嗪酮组合物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的效能,有效提高实际防治效果,减少农药的使用 量,有利于保护环境。对防治水稻飞虱、茶树茶小绿叶蝉等害虫有较好的效果。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联苯菊酯和噻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联苯菊酯和噻嗪酮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的有效成份为联苯菊酯和噻嗪酮,联苯菊酯与噻嗪酮的重量份比为1~300∶500~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粟乃庆吴红城黎柱忠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安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