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416082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包含一部或多部单舱电梯和一部或多部多舱电梯的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解决方案,在该系统中,乘客通过目的地呼叫设备输入目的地呼叫。接收乘客输入的目的地呼叫;根据电梯类型选择准则选择为目的地呼叫服务的电梯类型;并将目的地呼叫分配给与如此选择的电梯类型相符的电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系统。尤其,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包含单舱(single-deck)电梯和多舱电梯两者的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物通常包含许多电梯、自动扶梯、和在建筑物中将人从一层输送到另一层的其它相应运输工具。当乘客输入对电梯的呼叫时,电梯系统的群控功能按照电梯系统当时的状况并根据给定的优化准则分配为乘客服务的电梯。在传统电梯系统中,通过在建筑物的每一层上配备向上/向下按钮来安排呼叫输入,乘客通过这些向上/向下按钮来指示所希望行进方向,并且,在电梯到达乘客所在的楼层之后,乘客通过配备在电梯轿厢中的楼层选择按钮来指示所希望的目标楼层。然而,上述呼叫输入方法在高层建筑物中是不实用和低效的,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样的建筑物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目的地呼叫系统来实现电梯系统中的呼叫输入的原因,在这样的目的地呼叫系统中,每个乘客在登上电梯轿厢之前,在开始楼层,例如,在电梯门厅已经给出他/她各自的目的地数据。目的地呼叫通过使用按钮和/或像,例如,RFID(射频标识)标识符那样的电可读标识符经由特定目的地呼叫终端输入。随着结合目的地呼叫识别出每个乘客要行进的路线的起点和终点,和因此可用于群控,与传统呼叫输入系统相比,群控系统能够准确地和最佳地确定乘客的路线。分配乘客输入的呼叫旨在为乘客估计不同可替代路线并指定电梯要服务的呼叫,以便优化描述电梯系统的指示符之一或这样指示符的组合。传统上,最常用指示符与乘客服务时间有关,但也可以使用与电梯系统的能量或其它相应特性有关的优化准则。为了比较不同可替代路线,通常使用所谓的成本函数,对于不同可替代路线,其值(总成本)的最小化指示最佳分配。这种分配也可以这样实现,即在不同交通状况下应用最适合特定状况的成本函数。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系统可以适应当时的交通状况,例如,建筑物内的上行高峰交通状况。所涉及技术的相关描述可以在,例如,专利说明书FI972937中找到,它公开了通过识别当时的交通状况,并根据与上述交通状况相对应的优化准则控制电梯群,根据交通状况(即,当时的交通类型和交通强度)而优化电梯的控制的电梯群控制方法。为了识别当时的交通状况,可以按照每天的不同时间和每星期的不同日子,在电梯系统工作时收集统计数据,并根据收集的统计数据来产生有关电梯系统在未来每个时刻的状态的预报。所涉及的解决方案被命名为“交通预报器”。为了提高电梯系统的效率和避免拥挤,尤其在高层建筑物中,可以将电梯实现成多舱电梯。在多舱电梯中,在受驱动器驱动沿着电梯井运动的同一架构中安排两个或更多个电梯轿厢,以便使电梯在停止时同时为几个楼层服务。为了保证多舱电梯的有效工作,常常将建筑物的入口大厅划分成通过,例如,自动扶梯互连的两个或更多个等候大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目的地呼叫设备紧挨着电梯地布置在等候大厅中,或以集中方式布置在入口大厅中,按照分配的路线经由自动扶梯将乘客从入口大厅引导到等候大厅中,并进一步引导到为乘客服务的电梯。-->如上所述,多舱电梯甚至能够有效地为大量乘客服务,例如,在人们早上到达他们的工作地点和交通的主要方向是从入口大厅到建筑物中的上层的上行高峰条件期间。但是,已经证实,在某些交通状况下,例如,在交通流的方向从入口大厅到建筑物的上层或反过来,同时在建筑物内出现层间交通的午餐时间,当多舱电梯不得不为高峰交通和层间交通两者服务时,多舱电梯的输送能力可能显著降低。在立刻分配电梯为已经输入呼叫的乘客服务(和给予乘客相应信息)的目的地控制系统中,这个问题可能更加严重。在这种情况下,这种群控没有随后改变为呼叫服务的电梯的机会,因此不能优化所选电梯路线,而这样的可能性可出现在使用传统向上/向下呼叫输入方法的电梯系统中。因此,当在以前输入的呼叫之后分配新呼叫时,根据呼叫马上进行分配可能是不利的,导致电梯系统的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多舱电梯的使用还牵涉到另外某些缺点。多舱电梯不适用于像,例如,用作消防电梯那样的某些特殊应用,因为在这种应用中可能要求,为了提供电梯法规规定的服务能力,要在电梯井的上或下端提供额外的楼层空间。此外,就机械构造和控制系统两方面而言,与单舱电梯相比,多舱电梯更加复杂。多舱电梯的结构复杂性也可能随建筑物的层高的变化而增大,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多舱电梯不得不配备使电梯舱面之间的相互距离可以随层高而变,以便同时服务于所涉及的楼层的机构。总的说来,多舱电梯的使用提高了电梯系统的购置和维护成本,因此,多舱电梯系统很昂贵。解决上述一些问题的一种可能途径是在同一电梯系统中使用单舱电梯和多舱电梯两者来实现电梯系统。除了别的之外,日本申请公布JP11130349公开了包含单舱电梯和多舱电梯两者的电梯群。这种解决方案基于单舱电梯和多舱电梯在交通繁忙状况下为不同区域服务的分区安排。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或至少缓解在现有技术解决方案中遇到的上述缺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目的是实现一个或多个如下目标:-在不同交通条件和异常状况下提高电梯系统的输送能力;-减轻等候大厅的拥挤情况;-简化电梯系统;-通过根据不同优化准则分配不同电梯类型来提高行进舒适度;和-在呼叫分配时考虑乘客的特殊需要。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部分所公开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部分所公开的特征。本专利技术的其它实施例具有其它权利要求所公开的特征。这些专利技术实施例也体现在本申请的描述部分和附图中。公开在本申请中的
技术实现思路
也可以以除了定义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方式之外的其它方式定义。该
技术实现思路
也可以由若干独立专利技术组成,尤其当依据显式或隐式子任务或针对取得的数个优点或数组优点来考虑本专利技术时。在这种情况下,下面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的一些属性从独立专利技术构思的观点来看可以是多余的。在基本专利技术构思的框架内,本专利技术的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结合在一起来应用。下面定义用在本申请中的某些术语的含义:-多舱电梯:这个术语指的是在受电梯驱动器驱动沿着电梯井运动的同一架构中-->安装了两个或更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多舱电梯在停在楼层上时同时为两个或更多个等候大厅服务。在同一架构中含有两个电梯轿厢的多舱电梯叫做双舱电梯;-交通状况:定义电梯系统当时的交通类型和交通强度,例如,“畅通混合交通(light mixed traffic)”。交通类型指示电梯系统当时的客流方向,例如,上行交通(从入口大厅到建筑物的其它楼层)、下行交通(从建筑物的其它楼层到入口大厅)、内部交通(没有乘客进入或离开建筑物的层间交通)、双向交通(同时上行和下行交通)、和混合交通(不同交通类型的组合)。交通强度指示与电梯系统的最大输送能力有关的电梯系统当时交通的强度,例如,冷清交通、正常交通、和繁忙交通。除了上述那些之外,交通类型和交通强度也可能存在许多其它类别;-电梯类型:这个术语指的是单舱电梯或多舱电梯;-目的地呼叫交通类型:这个术语指的是像,例如,上行呼叫(从入口大厅到建筑物中的其它楼层的呼叫)、下行呼叫(从建筑物的其它楼层到入口大厅的呼叫)、内部交通呼叫(建筑物中的内部楼层之间的呼叫)、到双号楼层呼叫(从一个双号楼层到另一个双号楼层)、和到单号楼层呼叫(从一个单号楼层到另一个单号楼层)等那样,目的地呼叫的开始楼层和目标楼层所指的交通类型;-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电梯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所述电梯系统包含一部或多部单舱电梯和一部或多部多舱电梯,在该方法中,乘客通过目的地呼叫设备输入目的地呼叫,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接收乘客输入的目的地呼叫;-根据电梯类型选择准则选择为目的地呼叫服务的电梯类型;-将目的地呼叫分配给与如此选择的电梯类型相符的电梯;并且-将分配给乘客的电梯通知他/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I 2007-10-11 200707661.一种在电梯系统中分配目的地呼叫的方法,所述电梯系统包含一部或多部单舱电梯和一部或多部多舱电梯,在该方法中,乘客通过目的地呼叫设备输入目的地呼叫,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含如下步骤:-接收乘客输入的目的地呼叫;-根据电梯类型选择准则选择为目的地呼叫服务的电梯类型;-将目的地呼叫分配给与如此选择的电梯类型相符的电梯;并且-将分配给乘客的电梯通知他/她。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用的电梯类型选择准则由一条或多条分类规则组成,所述分类规则根据以下决定电梯类型:-根据预定标准楼层;或-根据接收的目的地呼叫的交通类型;或-根据附加在接收的目的地呼叫上的辅助数据,其中,辅助数据指示该呼叫的特殊输送和/或群体大小;或-根据楼层特有交通强度;或-根据电梯系统中电梯的负载度。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电梯类型的选择中,考虑多舱电梯的轿厢调整延迟。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从可分配电梯当中排除轿厢调整延迟长于与目的地呼叫相关联的行进时间的那些多舱电梯。5.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4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电梯系统当时的交通状况和/或异常状况选择电梯类型选择准则的分类规则和/或分类规则的阈值。6.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5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进一步包含如下步骤:-收集有关电梯系统中的乘客事件的统计数据;-将收集的统计数据用在确定电梯系统中的交通状况和/或楼层特有交通强度中。7.按照前面权利要求1-6的任何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接收的目的地呼叫是“建筑物内的内部交通”呼叫类型时,要选择的电梯类型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蒂莱哈南朱卡特佩南约翰尼斯德琼
申请(专利权)人:通力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