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风罩出风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408953 阅读:5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风罩出风口,包括有框架、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所述框架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而所述第一导流板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口,且所述导流口的一侧分别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设置有所述第二导流板。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导引,空调不论是出风量大或小,都可以确实地达到广角出风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风罩出风口,特别涉及一种可有效达到广角出风效果的 空调风罩出风口。
技术介绍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非常重要的元素,而现今由于工业的发达,交通工具的发展, 使得空气污染日益严重,而为了使得室内能够有清新且干净的空气,各式各样的空调设备 也孕育而生,常见的空调设备有冷气机、暖气机、除湿机、空气清净机等等。人们通过将各式各样的空调设备设置于室内,以改善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或者 是品质。而现今的办公大楼,普遍都会装设有中央空调设备,并利用管线将气流传送到各 室内空间,而为了要使得气流可以平均地扩散于室内空间,在空调设备出风口处会装设有 风罩,通过风罩的设置可以将气流平均扩散至室内各空间。参见图6所示,其为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常用空调 风罩出风口包括有框架4,所述框架4可供架设于轻钢架上,并且所述框架4开设有一出风 口 5,所述出风口 5以支架6固定设置有多个呈倾斜的导流片7,通过所述导流片7的设置, 当空调经管线输出气流时,即可以通过这些倾斜的导流片7来导引气流扩散至室内空间。但是上述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在使用时,确实存在下列问题与缺失尚待改进—、参见图7所示,其为所述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一,由图中可清 楚看出,由于所述框架4的出风口 5以支架6固定设置有多个呈倾斜的导流片7,因此当使 用者调整空调设备出风量大时,当气流流至所述导流片7,气流确实可以通过倾斜的导流片 7向四周扩散。但是,再参见图8所示,其为所述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二,由 图中可清楚看出,若当使用者调整空调设备为出风量小时,由于出风量小,使得所述导流片 7失去了效果,导致气流直接向下排出,进一步造成了空调出风不平均。二、所述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利用所述支架来固定设置所述多个呈倾斜的导流 片,其结构复杂,模具成本高。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常用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技术的创作人与从事此行 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广角出风效果的空调风罩出风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可供空调输出气流,包括有框架、第一导流板与第 二导流板。所述框架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而所述第一导流板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设 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口,且所述导流口的一 侧分别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一第二导流板。其中,由于本技术设置有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因此当空调设备输出气流至所述出风口时,一部分气流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的导引而自第一导流板与框架间 排出;另一部分气流即可自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间排出。因此通过上述结构与动作,可以 有效地针对常用风罩出风口当空调出风量较小时,气流只能垂直向下流动的问题加以突破,本 技术的空调不论是出风量大或小,都可以确实达到广角出风的效果,具有实用进步性。本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省成本的空调风罩出风口。本技术仅利用了第一导流板与第二导流板的双层结构来导引气流,即可以 达到广角出风的效果,有效地针对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结构复杂的问题加以突破,可以节 省模具成本,兼具环保及绿色功能,且于低风量时,达到风量扩散效果,具有结构简单、节省 成本的实用进步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6为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立体图。图7为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一。图8为常用空调风罩出风口的动作示意图二。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本技术)框架1渐缩区段11连接口12出风口2第一导流板21第一连接件22支架.23导流口3第二导流板31第二连接件32(常用)框架4出风口 5支架6导流片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将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参见图1与图2所示,其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与立体分解图,由图 中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空调风罩出风口包括有框架1,所述框架1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 2,所述框架1朝出风口 2的另一侧延 伸形成有一渐缩区段11,并于所述渐缩区段11末端形成有一连接口 12,所述连接口 12处 设置有一支架23。所述框架1可架设于室内空间的轻钢架,而作为空调设备的出风口 2,此 处所指空调设备泛指空调机、暖气机、除湿机、空气清净机等可改善空气品质的设备,而所 述连接口 12即可以与空调设备的管线对接。第一导流板21,所述第一导流板21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22设置于所述出风口 2的一侧,所述支架23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22,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21开设有至少一导 流口 3,且所述导流口 3的一侧分别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32设置有一第二导流板31。所 述第一连接件22与第二连接件32可为固定柱、螺丝、螺母、铁链等相关连接固定元件,而所 述导流口 3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为四个,所述第一导流板21的面积可大于、等于或小于所述 出风口 2的面积,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为大于所述出风口 2。其中,所述框架1、第一导流板21与第二导流板31的材质可选用铁制、不锈钢、铝 或是ABS塑钢等等,本技术可根据实际场合、情况需要来决定适合的材质。参见图2、图3与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动作示意 图一与二,使用者可以将本技术的空调风罩出风口架设于室内空间的轻钢架上,通过 所述连接口 12以连接空调设备的管线,并作为空调设备的出风口 2,由于本技术的出 风口 2的一侧以所述第一连接件22连接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此空调设备的出风量不论是 大(如图2,其为出风量大时)或小(如图4,其为出风量小时),一部分的气流即可通过所 述第一导流板21的导引,使得气流会自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与框架1间的空间排出。又由 于所述第一导流板21开设有四个导流口 3,所述导流口 3的一侧分别以至少一第二连接件 32设置有第二导流板31,另一部分的气流即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导流板31与导流口 3间的 空间排出。其中,较佳实施例为所述第一导流板21的面积可大于所述出风口 2的面积,以达 到引导气流朝四周扩散的效果,而所述导流口 3的较佳实施例可设置为四个,以达到平均 出风的效果。参见图5所示,其为本技术的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 本实施例与前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为第一导流板21的面积等于所述出风口 2的面积,并且 所述导流口 3设置为一个,所述第二导流板31同样相对应设置为一个。通过上述结构,气 流同样可以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与第二导流板31的引导来达到广角出风的效果,使用 者可以根据现场实际需要来自行调整第一导流板21的面积与导流口 3的数量。因此,参见全部附图所示,本技术在使用时,与常用技术相比较,着实存在下 列优点一、本技术通过所述第一导流板21与第二导流板31的设置,有效地达到导引 气流的效果,空调出风量不论是大或是小,同样可以达到广角出风。二、本实用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风罩出风口,可供空调输出气流,包括有:一框架,其开设有至少一个出风口;一第一导流板,其以至少一个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出风口的一侧,其中,所述第一导流板开设有至少一个导流口,且所述导流口的一侧分别以至少一个第二连接件设置有一第二导流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又中
申请(专利权)人:中赞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