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恩申专利>正文

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8101 阅读:2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三轴多方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用于经手法复位后外固定。具有带“平转旋转轴”、“万向节”、“平面旋转轴”的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结构。由于伸缩管调节,适用大小儿童使用,所设计的三轴装置可完成多向调整节,使髋关节稳定。对髋臼浅平、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的不稳定脱位者,可通过调整旋转角、辅以弹力绷带,使其稳定,提高可复位率。本支具可使髋关节在复位安全系数内不断调整角度,使股骨头压力面不断转变受压面。两个伸缩管调整可以同时达到对髋关节一定的牵引作用,使股骨头压力减轻,预防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本支具可以爬行、起作、蹲立,下肢外展直立行走。可促进髋臼发育,早日康复。(*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小儿骨科医疗器械,具体地说是一种对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外固定用的三轴多方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特别适应于3岁以内髋脱位及5岁以内半脱位患儿。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对小儿先天性髋脱位的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技术,需固定9~12个月使髋臼、发育、关节稳定,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有些医院仍延用髋关节外展、外旋、屈曲90°位固定技术,即Lorenz体系蛙式位固定技术;其固定方式有石膏或后来改进的铅板。少部份医院采用外展、外旋75°位固定技术,即Human Position固定法。也有人用Lorenz位固定6个月后改用Human Position位固定方案。还有人认为固定3个月再改用外展、内旋位固定方案为好。上述在固定期9~12个月内或一直采用蛙式位固定,或改变一次固定位置使股骨头坏死发生率难以克服。其发生率在日本Twasa(1983年)报告门诊发生率为7.3%,病房达28%;Kalanchi(1980年)报告为11.5%,Gore(1974年)报告43例单纯先天性髋脱位,健侧发生头坏死5例,占11.6%。因此降低股骨头坏死率是本病疗效的关键(参考文献《先天性髋脱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轴多向调节式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治疗支具,具有与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支撑装置,在支撑装置上设固定用系紧装置,所述支撑装置由第一支板(9)及活动安装在其上的大腿套圈(8)组成,之间为伸缩结构;并设与小腿形状相适应的可调整间距的小腿套圈(11)与支撑装置可拆卸式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支板(9)的一端与L形连接板(6)一端固连,L形连接板(6)另一端通过万向节(5)与平转旋转轴(1)的一端活动相连,平转旋转轴(1)的另一端与平面齿状轴(4)在下方固连,在平面齿状轴(4)之间设有上伸缩管(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恩申
申请(专利权)人:黄恩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