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更新专利>正文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8099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物理疗法器械,例如用于寻找或刺激体内反射点的装置,在底座上具有座椅、连接底板、立柱杆、横支架、侧牵引连接底板、侧牵引套柱杆、伸缩柱杆、垂直牵引蜗轮蜗杆、沟轮、侧牵引蜗轮蜗杆、沟轮、垂直牵引重力计、侧牵引重力计、定滑轮,垂直牵引钢丝绳连接垂直牵引吊支架头、侧牵引钢丝绳连接侧牵引支架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治疗过程中牵引施力操作准确快捷,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且成本低廉等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物理疗法器械,例如用于寻找或刺激体内反射点的装置,特别是一种颈椎牵引装置。目前用于治疗颈椎间盘、颈椎骨关节、软骨及韧带、肌肉、筋膜等所产生的退行性改变;劳损、慢性无菌性炎症以及脊髓神经血管等组织造成的继发性病变;包括颈部软组织和关节的各种病变等多种原因因素产生的对神经、血管的纵向压迫和刺激症状及颈椎弯曲异常、小关节紊乱等疾病所采用的牵引器械,如牵引器具、牵引固定器、牵引装置有多种多样,牵引器械的治疗有利于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炎症消退,牵引使患者受累的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引起的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痉挛、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运;有利于脊椎后关节微细异常改变,恢复正常关系,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有利于椎间盘脱出、颈椎病、神经刺激症状的解除,但实际治疗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其治疗的效果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是牵引施力大小难以掌握,牵引施力准确率较低,牵引施力过大易造成非病变组织产生损伤,牵引施力过小达不到治疗的效果,牵引施力与人颈椎正常生理弯曲不一致,牵引施力不能够完全作用到具体病变部位,牵引施力操作时较为繁锁,费时费力,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从而影响了治疗的效果及效率等缺点,为克服上述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颈椎牵引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避免牵引施力过大或过小,牵引施力与人颈椎正常生理弯曲一致,牵引施力能够完全作用到具体病变部位,牵引施力操作准确快捷,简单灵活,省时省力,提高治疗效率,减轻、减少患者的痛苦,结构简单紧凑的颈椎牵引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底座呈长方形,在底座的上面部安装有座椅,在座椅左侧底座的左侧边部安装有连接底板及立柱杆,在立柱杆的上顶端部安装有横支架,横支架与立柱杆呈直角形状,在横支架的右侧中部开有开口贯通滑槽,在横支架开口贯通滑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调节间距的前、后定滑轮,在横支架的左端部、立柱杆的上端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前、后定滑轮,在立柱杆的左侧中部分别安装有上支架、下支架,在立柱杆左侧上支架下部安装有垂直牵引蜗轮蜗杆、沟轮,在立柱杆左侧下支架上部安装有侧牵引蜗轮蜗杆、沟轮,垂直牵引吊支架头呈长条棱形状,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的上中部安装有定滑轮,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的下部端面上安装有一组挂钩,垂直牵引钢丝绳一端固定在垂直牵引蜗轮蜗杆、沟轮上,垂直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绕位于在横支架左端部、立柱杆上端部前定滑轮、横支架可调节间距的前定滑轮后绕位于垂直牵引吊支架头中的定滑轮后返回横支架可调节间距的后定滑轮、横支架左端部、立柱杆上端部的后定滑轮后连接固定在垂直牵引重力计的一端,垂直牵引重力计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立柱杆左侧中部的上支架上,在座椅右侧底座的右侧边部安装有侧牵引连接底板及侧牵引套柱杆,在侧牵引套柱杆上端部安装有调节高度紧固套帽,在调节高度紧固套帽及侧牵引套柱杆内安装有伸缩柱杆,在伸缩柱杆的上端部分别安装有前、后定滑轮,在侧牵引连接底板及侧牵引套柱杆的下端底部、左侧边部连接底板及立柱杆的下端底部位于底座中部分别安装有前、后定滑轮,在底座的左、右两端侧对应侧牵引连接底板及侧牵引套柱杆下端底部、左侧边部连接底板及立柱杆下端底部位于底座中部前、后定滑轮的上方分别开有贯通孔,侧牵引支架头呈长条棱形状,在侧牵引支架头的右侧中部安装有定滑轮,在侧牵引支架头的左侧端面上安装有一组挂钩,侧牵引钢丝绳一端固定在侧牵引蜗轮蜗杆、沟轮上,侧牵引钢丝绳的另一端贯穿底座左侧端贯通孔绕位于在左侧边部连接底板及立柱杆下端底部的前定滑轮、侧牵引连接底板及侧牵引套柱杆下端底部的前定滑轮后贯穿底座右侧端贯通孔绕位于在伸缩柱杆上端部的前定滑轮后绕位于侧牵引支架头右侧中部的定滑轮后返回伸缩柱杆上端部的后定滑轮后贯穿底座右侧端贯通孔后绕位于侧牵引连接底板及侧牵引套柱杆下端底部的后定滑轮、左侧边部连接底板及立柱杆下端底部的后定滑轮后贯穿底座左侧端贯通孔后连接固定在侧牵引重力计的一端,侧牵引重力计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立柱杆左侧中部的下支架上。本技术有利于患者损伤的软组织修复,促进炎症消退,牵引使患者受累的软组织得到充分的休息,减少运动引起的刺激,有利于充血、水肿的吸收消退及软组织损伤的修复;有利于解除肌肉的痉挛、切断疼痛的恶性循环、放松肌肉、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运;有利于脊椎后关节微细异常改变,恢复正常关系,使脊柱后关节嵌顿的滑膜复位或关节轻微错位的复位;有利于椎间盘脱出、颈椎病、神经刺激症状的解除,在治疗过程中牵引施力易以掌握,牵引施力准确率较高,避免了牵引施力过大或牵引施力过小,治疗时患者坐在座椅上,将枕颌牵引带套于患者的下颌及后枕部,枕颌牵引带的上端部与垂直牵引吊支架头下部端面一组挂钩相挂连接后,牵引施力在2-100Kg之间进行治疗,将半圆状的颈套带位于患者的后颈部,颈套带的侧端与水平至30度角的侧牵引支架头左侧端面一组挂钩相挂连接后,侧牵引施力在1-60Kg之间进行治疗,牵引施力与人颈椎正常生理弯曲一致,牵引施力能够完全作用到具体病变部位,牵引施力操作准确快捷,简单灵活,省时省力,提高了治疗的效率,减轻、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治疗效果明显,具有结构简单紧凑,安全可靠,且易于制造及推广应用,成本低廉等优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例由以下附图给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局部剖视主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总体结构局部剖视右视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其实施例将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附图1、图2所示底座11呈长方形,在底座11的上面部安装有座椅10,在座椅10左侧底座11的左侧边部安装有连接底板12及立柱杆21,在立柱杆21的上顶端部安装有横支架1,横支架1与立柱杆21呈直角形状,在横支架1的右侧中部开有开口贯通滑槽,在横支架1开口贯通滑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可调节间距的前、后定滑轮,在横支架1的左端部、立柱杆21的上端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前、后定滑轮,在立柱杆21的左侧中部分别安装有上支架19、下支架14,在立柱杆21左侧上支架19下部安装有垂直牵引蜗轮蜗杆17、沟轮18,在立柱杆21左侧下支架14上部安装有侧牵引蜗轮蜗杆15、沟轮16,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呈长条棱形状,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的上中部安装有定滑轮,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的下部端面安装有一组挂钩,垂直牵引钢丝绳2一端固定在垂直牵引蜗轮蜗杆17、沟轮18上,垂直牵引钢丝绳2的另一端绕位于在横支架1左端部、立柱杆21上端部前定滑轮、横支架1可调节间距的前定滑轮后绕位于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中的定滑轮后返回横支架1可调节间距的后定滑轮、横支架1左端部、立柱杆21上端部的后定滑轮后连接固定在垂直牵引重力计20的一端,垂直牵引重力计2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立柱杆21左侧中部的上支架19上,在座椅10右侧底座11的右侧边部安装有侧牵引连接底板9及侧牵引套柱杆8,在侧牵引套柱杆8上端部安装有调节高度紧固套帽7,在调节高度紧固套帽7及侧牵引套柱杆8内安装有伸缩柱杆6,在伸缩柱杆6的上端部分别安装有前、后定滑轮,在侧牵引连接底板9及侧牵引套柱杆8的下端底部、左侧边部连接底板12及立柱杆21的下端底部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颈椎牵引装置,其由底座(11)、座椅(10)、连接底板(12)、立柱杆(21)、垂直牵引蜗轮蜗杆(17)、沟轮(18)、侧牵引蜗轮蜗杆(15)、沟轮(16)、垂直牵引钢丝绳(2)、垂直牵引重力计(20)、侧牵引连接底板(9)、侧牵引套柱杆(8)、调节高度紧固套帽(7)、伸缩柱杆(6)、侧牵引钢丝绳(5)、侧牵引重力计(13)及定滑轮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底座(11)呈长方形,在底座(11)的上面部具有座椅(10),在座椅(10)左侧底座(11)的左侧边部具有连接底板(12)及立柱杆(21),在立柱杆(21)的上顶端部具有横支架(1),横支架(1)与立柱杆(21)呈直角形状,在横支架(1)的右侧中部具有开口贯通滑槽,在横支架(1)开口贯通滑槽的两侧分别具有可调节间距的前、后定滑轮,在横支架(1)的左端部、立柱杆(21)的上端部两侧分别具有前、后定滑轮,在立柱杆(21)的左侧中部分别具有上支架(19)、下支架(14),在立柱杆(21)左侧上支架(19)下部具有垂直牵引蜗轮蜗杆(17)、沟轮(18),在立柱杆(21)左侧下支架(14)上部具有侧牵引蜗轮蜗杆(15)、沟轮(16),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呈长条棱形状,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的上中部具有定滑轮,在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的下部端面具有一组挂钩,垂直牵引钢丝绳(2)一端固定在垂直牵引蜗轮蜗杆(17)、沟轮(18)上,垂直牵引钢丝绳(2)的另一端绕位于在横支架(1)左端部、立柱杆(21)上端部前定滑轮、横支架(1)可调节间距的前定滑轮后绕位于垂直牵引吊支架头(3)中的定滑轮后返回横支架(1)可调节间距的后定滑轮、横支架(1)左端部、立柱杆(21)上端部的后定滑轮后连接固定在垂直牵引重力计(20)的一端,垂直牵引重力计(20)的另一端连接固定在立柱杆(21)左侧中部的上支架(19)上,在座椅(10)右侧底座(11)的右侧边部具有侧牵引连接底板(9)及侧牵引套柱杆(8),在侧牵引套柱杆(8)上端部具有调节高度紧固套帽(7),在调节高度紧固套帽(7)及侧牵引套柱杆(8)内具有伸缩柱杆(6),在伸缩柱杆(6)的上端部分别具有前、后定滑轮,在侧牵引连接底板(9)及侧牵引套柱杆(8)的下端底部、左侧边部连接底板(12)及立柱杆(21)的下端底部位于底座(11)中部分别具有前、后定滑轮,在底座(11)的左、右两端侧对应侧牵引连接底板(9)及侧牵引套柱杆(8)下端底部、左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更新
申请(专利权)人:陈更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