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形种植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7052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整形种植体,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可植入人体骨头中并与骨头产生骨性结合的种植钉,以及可固定到种植钉上并暴露在皮肤外,用以携带仿真假体的种植桩。(*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人体组织缺失的整形装置,尤其涉及可固定于骨组织以固定连接赝复体的种植体。
技术介绍
面部严重缺损畸形常同时伴面部某一器官(眼、鼻、耳等)的缺失,无论整形技术多么高超,像薄薄的眼睑、睫毛及明亮的眼睛这样精细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也是无法再造的。像鼻、耳等器官即使能够再造,因结构复杂,手术则需多次完成,疗程长,痛苦大,形态也欠逼真。过去这类缺损畸形常靠戴用赝复体治疗,但赝复体一直难于稳妥固定。以全耳缺失为例,传统的整形手术是采用自体肋软骨分期再造和自体肋软骨或生物材料耳支架一期再造法治疗。分期再造法,手术约需三期到四期,甚至更多,治疗时间约需要2年。一期再造法虽大大缩短了治疗时间,但仍不能避免提供患者自体肋软骨或皮肤移植带来的继发手术创伤和疤痕。采用生物材料耳支架的病例,常常发生支架外露,甚至排异等并发症。上述无论那种方法所再造的耳廓,均难以做到外形逼真,耳廓精细结构的再造至今仍是临床上的技术难题。1964年,瑞典Branemark报道了骨内纯钛装置能与骨组织产生永久的骨性结合,并率先将钛制人工牙用于无牙颌患者。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作为赝复体的骨内固定源应用,这是颜面赝复体修复历史进程的一大进步。种植整形治疗是指对那些伴有面部器官或大块组织缺损畸形的患者先进行一些常规的整形手术,包括对颅面部一些移位组织的复位和缺损组织的移植等手术。在此良好的框架或基床上,再采用种植技术将能与活骨产生骨性结合的种植体预植于颅颌骨内,其上端外露与赝复体上的固定装置连接,以便为面部赝复体提供稳定和半永久性的固定。采用这种治疗方法避免了单纯采用自体组织移植再造器官需多次手术,痛苦大、疗程长、形态欠逼真的弊端。同时解决了过去赝复体戴入时方向不定,边缘不适合,易脱落或皮肤反应等问题,使患者能够放心地参加各项活动。通过简单的种植手术和综合加工工艺完成的种植整形治疗,为面部严重缺损畸形开创了全新的另一整形修复领域。国外自1977年开始将种植体用于牙种植以外的领域,起初先作为助听器的骨内固定和传导源,2年后用于颜面赝复体的骨内固定源,1993年开始报道作为四肢小关节及义指修复的骨内固定源应用。至今穿皮肤的种植体作为各类赝复体的骨内固定源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从种植手术到上部构造(连接种植体与赝复体的部分)及赝复体的制作等技术已十分成熟。但国外的种植体系统及种植仪器等均十分昂贵,上部构造及赝复体的制作还需特殊设备,工序繁琐,在我国至今不能推广应用。采用纯钛做原料的整形种植体相关的专利申请如中国专利第94248061号,第93216051号,第93208829号。这些专利所揭示的种植体比较适用于安装义齿,而且其结构较为复杂,种植体比较难于在骨内固定,且在种植手术中或手术后,种植体容易受外力作用而旋转,导致松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牢固地固定于骨组织以固定连接赝复体的种植体。本技术的一种整形种植体,其包括种植桩和种植钉,种植钉可植入人体骨头中并与骨头产生骨性结合,种植桩包括桩圈和桩芯,两者螺纹固定到种植钉上并暴露在皮肤外,以携带缺失组织器官的仿真假体。种植钉包括钉檐和钉体,钉檐的直径略大于钉体,可防止种植钉向骨头内下沉。种植钉钉体的下端形成一个缺口,该缺口在种植钉旋入骨头时,可起到切削引导作用,以便使种植钉易于旋入。种植钉钉体的末端形成一个贯穿左右两侧的圆孔,在种植钉植入骨头之后,骨组织可长入该圆孔中,从而使种植钉与骨组织结合更加牢固,并可防止种植钉由于受外力作用造成的旋转。种植体还包括临时盖帽,临时盖帽包括螺杆部及螺帽部,该临时盖帽可固定到种植桩或种植钉的凹槽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形种植体装配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形种植体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整形种植体种植桩圈的桩芯与桩圈的组合示意图。图4为种植钉及临时盖帽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本技术整形种植体由种植桩2和种植钉1两部分组成,另外种植体还配有治疗期间需暂时应用的临时盖帽3。该三部分均采用纯钛制作。请参阅图2,种植钉1由钉檐12及从钉檐12向下延伸出的圆柱状螺旋钉体11组成。钉檐12的直径略大于钉体11,应用中,当种植钉植入人体骨头内之后,可防止种植钉1向骨头内下沉。种植钉1由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圆柱状的凹槽16,并在其中形成内螺纹(未图示)。钉体11的最下端为圆锥状的末端13,在该圆锥状的末端13形成一个缺口15。该缺口15在种植钉1旋入骨头时,可起到切削引导作用,以便使种植钉1易于旋入。在该钉体11的末端13还形成一个贯穿左右两侧的圆孔14。在种植钉1植入骨头之后,骨组织可长入该圆孔14中,从而使种植钉1与骨组织结合更加牢固,并可防止种植钉1由于受外力作用造成的旋转。请继续参阅图3,种植桩2由桩圈22和桩芯21组成,桩芯21包括下部23、比下部23直径大的上部24和直径介于上部24与下部23之间的中间部28。由于上部24、下部23及中间部28的直径不同,在三者之间形成两个台阶291和292。下部23为带有外螺纹(未图示)的实心螺杆,上部24的外表面形成外螺纹(未图示),从其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一个圆柱状的凹槽27,并在其中形成内螺纹(未图示)。桩圈22由上面的圆筒部26及下部的卡座25构成,圆筒部26内部为中空且在其中形成内螺纹(未图示),卡座25包括向内凸伸到圆筒部26内部的圆周形凸出部251及向外凸出然后向下延伸的卡扣部252。临时盖帽3包括螺杆部32及螺帽部31,螺杆部32外侧具有外螺纹(未图示),螺帽部31上方设有十字花纹的33。以全耳缺失整形为例,本技术整形种植体在使用时,首先在颅颌骨上钻孔,将种植钉1植入骨内,由于种植钉1的末端13有缺口15,在种植钉比较容易旋入,由于钉檐12的阻挡作用,植钉植入人体骨头内之后不会向骨头内下沉。请参阅图4,此时,临时盖帽3的螺杆32安装到种植钉的圆柱状的凹槽16中,以覆盖该凹槽16,防止种植钉上部及周边的组织长入该凹槽16内。此时种植钉1及临时盖帽3被埋在人体组织内。经过3~6个月后,种植钉1与人体骨组织产生骨性结合后,可以安装种植桩2。首先将临时盖帽3取下,将种植桩2桩圈22的卡座25安装在种植钉1的钉檐12上,卡扣部252卡扣在钉檐12的外周。桩芯21的下部23旋入种植钉1的凹槽16内,上部24旋入种植桩2圆筒部26内部的内部空间中,此时,台阶292抵靠在种植钉1的上表面,台阶291抵靠在桩圈25的凸出部251上,然后将临时盖帽3旋入桩芯21的凹槽27中。此时种植桩穿皮肤暴露在外,经过一段时间后,与皮肤产生良好的愈合。最后,取患者健康器官的模型,根据健康器官模型或正常时候的照片等制作缺失组织器官的仿真假体,将种植体的临时盖帽取下并将仿真假体固定安装到种植桩上,完成治疗。采用本技术整形种植体进行缺失组织器官再造,整个治疗约在8个月内完成,只需做两次简短的种植小手术就可以制作和配戴仿真假体,明显缩短治疗时间,不用提供自体组织移植,减少创伤和多次手术的痛苦,同时能够获得比传统器官再造更加逼真的器官外形及良好的功能。种植桩2与仿真假体固定连接,为其等提供稳定和半永久性的固定,避免了过去赝复体戴入时方向不定,边缘不适合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丽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