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69787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它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球体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孔壁和球体之间设有铜套,铜套为两个分位于球形孔两侧,两铜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润滑油注入孔,润滑油注入孔与间隙相通。第一连接件带有用于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带螺纹的柄部,球体中心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通孔。由于采用上述连接方案,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运动方向更能满足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接两零部件且两零部件之间有相互运动的连接机 构,采用本连接机构后零部件之间可以随意无定向地转动。
技术介绍
目前在有相对运动零部件的连接方式中,主要是用只能内圈转动的普通 轴承连接,这种连接方式限制了零件的运转方向,使零部件之间不能按自由 的方向和角度来运动。而用锥度齿轮改变运动方向又显得复杂且某些结构根 本不允许, 一些需要自由方向运转的零部件照此不能实现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两相互运 动件的连接机构,它能在保证两运动件可靠连接的情况下,让零部件之间以 自由角度运转。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 于它包括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 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球体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孔壁和球体之间设有铜套,铜套为两个分位于球形孔两侧, 两铜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润滑油注入孔,润滑油注入孔 与间隙相通。在球形孔内壁中心部位设有一环形凸台,环形凸台与球体之间留有间隙, 两铜套对称地位于环形凸台两侧由环形凸台两侧面定位,两铜套内侧的直径 大于外侧直径。所述第一连接件带有用于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带螺纹的柄部,球体 中心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通孔。由于采用了上述连接机构,零部件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简单,运动方向 更能满足使用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附图说明图l-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侧视图。图中l为第一连接件,2为球体,3为球形孔,4为柄部,5为通孔,6 为铜套,7为润滑油注入孔,8为间隙,9为环行凸台,IO为间隙。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和图2,从图上可以看出,本技术包括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 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2,球体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件1的球 形孔3内,第一连接件1的宽度要比球体窄,即球体2露出于球形孔3两端,两者之间的游隙要求球体转动灵活。第一连接件1带有制作了螺纹的柄部4, 用来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球体2中心制作一个贯通的通孔5,用来连接或安装另一个运动件。所述球形孔3孔壁和球体2之间设有铜套6,铜套6为两个分位于球形孔 3两侧,两铜套6之间留有间隙8 (图2所示的左右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l 上设有润滑油注入孔7,润滑油注入孔7与间隙8相通,这样在球体转动过程 中,间隙8 (环形的)中注入的润滑油就会进入铜套6和球体2之间使球体2 转动更加灵活。铜套6的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储油空间。在球形孔3孔壁中心部位设有一环形凸台9,环形凸台9与球体2之间留 有间隙IO (图2所示的上下间隙,与铜套之间的左右间隙不同),两铜套6对称地位于环形凸台9两侧由环形凸台9两侧面定位,两铜套6内侧的直径大 于外侧直径。该结构能够确保铜套不发生左右(图2所示的左右)窜动。第一连接件1通过柄部4的螺纹安装在其中一个运动件上,球体2的通 孔5连接另一个运动件,通过球体2的转动,就能够达到所连接的零部件之 间可以相对自由转动的目的。权利要求1、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和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2),球体(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球形孔(3)内。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球形孔(3)孔壁和球体(2)之间设有铜套(6),铜套(6)为两个分位于球 形孔(3)两侧,两铜套(6)之间留有间隙(8),所述第一连接件(1)上设 有润滑油注入孔(7),润滑油注入孔(7)与间隙(8)相通。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在球 形孔(3)孔壁中心设有一环形凸台(9),环形凸台(9)与球体(2)之间留 有间隙(10),两铜套(6)对称地位于环形凸台(9)两侧由环形凸台两侧面 定位,两铜套(6)内侧的直径大于外侧直径。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连接件(1)带有用于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带螺纹的柄部(4),球体(2)中心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通孔(5)。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它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球体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球形孔内。所述球形孔孔壁和球体之间设有铜套,铜套为两个分位于球形孔两侧,两铜套之间留有间隙,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润滑油注入孔,润滑油注入孔与间隙相通。第一连接件带有用于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带螺纹的柄部,球体中心设有用于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通孔。由于采用上述连接方案,零部件之间的连接更加简单,运动方向更能满足使用要求。文档编号F16C11/06GK201301885SQ20082010009公开日2009年9月2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4日专利技术者引 刘, 周明强, 枫 王, 蓝天伦, 淇 阎, 耽 陈 申请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相互运动件的连接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其中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和与另一个运动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为球体(2),球体(2)可自由转动地安装于第一连接件的球形孔(3)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引王枫阎淇周明强陈耽蓝天伦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建设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