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控先导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7367 阅读:2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1)、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下端的连接头(5)、滑动配合于阀体(1)内腔且上端与阀体(1)之间形成进气腔(11)的阀芯(4)、设于阀芯(4)下端的顶刀(9)和套合在顶刀(9)上的弹簧(10),所述的顶刀(9)的下半部滑动套合于所述的连接头(5)的通孔(8)内;所述的顶刀(9)的下端设有斜向的锥面(9.1),所述的顶刀(9)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9.2)。该气控先导阀排气时不易堵塞、使配套的压差式气瓶阀开启更加顺利。(*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控先导阀
本技术涉及一种阀,特别涉及一种气控先导阀。技术背景目前,差压式气瓶阀上通常设有与其配套使用的气控先导阀,该气控先导阀包 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通过压紧螺母可拆式连接于阀体下端的连接头、滑动配合于 阀体内腔且上端与阀体之间形成进气腔的阀芯、设于阀芯下端的顶刀和套合在顶刀上的 弹簧,阀芯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密封圈;弹簧的一端抵于所述的阀芯的下端,弹簧的另一 端与所述的连接头相抵,连接头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排气孔,顶刀的下半部滑动套合 于所述的连接头的通孔内。为了方便手动操作,该先导阀上还设有顶杆,顶杆的下端 固定于阀芯上,顶杆滑动配合于阀体上端的通孔内,顶杆与阀体之间设有密封圈,且顶 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手动操作的顶块。打开气控先导阀的控制气源后,由于气控 先导阀的阀体的进气腔内气压升高,推动阀芯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阀芯下端的顶刀向下 运动,并通过顶刀刺破配套压差式气瓶阀上的泄放膜片,使该差压式气瓶阀腔内气体排 出,从而打开该压差式气瓶阀。现有技术的气控先导阀通常使用空心顶刀或螺线型顶刀。空心顶刀的刀尖一侧 内设有长孔且在刀体外圆周上均布数个小孔与该长孔相通,空心顶刀刺破配套气瓶阀上 的膜片后,气瓶阀内压缩气体依次通过空心顶刀上设有的长孔和小孔排出。但当气控先 导阀使用该空心顶刀刺破膜片时,刺破下来的膜片容易落入空心顶刀内孔造成堵塞,从 而阻碍了气瓶内的气体排出,使配套的压差式气瓶阀无法顺利开启,造成安全隐患。螺 线型顶刀的刀体周向上设有多条螺旋线形排气槽,螺线型顶刀刺破配套气瓶阀上的膜片 后,气瓶内压缩空气通过螺线型顶刀上的螺旋线形排气槽排出。但当气控先导阀使用该 螺线型顶刀刺破膜片时,刺破下来的膜片容易缠绕在螺旋线形排气槽内,堵塞排气槽, 使配套的压差式气瓶阀无法顺利开启,造成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气时不易堵塞、使配套的压差 式气瓶阀开启更加顺利的气控先导阀。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 有进气口的阀体、可拆式连接于阀体下端的连接头、滑动配合于阀体内腔且上端与阀体 之间形成进气腔的阀芯、设于阀芯下端的顶刀和套合在顶刀上的弹簧,所述的顶刀的下 半部滑动套合于所述的连接头的通孔内;所述的顶刀的下端设有斜向的锥面,所述的顶 刀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气控先导阀的顶刀下端设有斜向 的锥面,这样膜片刺破后,沿锥面方向卷缩成一团并仍连接于膜片上,不会堵塞排气孔 道。另外,顶刀的下部的外壁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使膜片刺破后,膜片与顶刀间有较大的空隙,方便配套的差压式气瓶阀的阀腔内的气体排出界外,从而顺利 开启气瓶阀。该气控先导阀的使用更加安全,能有效提高与其配套的差压式瓶阀的泄压 安全性能。作为优选,所述的锥面与顶刀的轴线的夹角α为45°。这样,刺破膜片后,膜 片的卷缩效果更好。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凹槽的半径R为5.5mm。这样,更加有利于气瓶阀的阀 腔内的气体的排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控先导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气控先导阀的顶刀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中1、阀体,2、顶杆,3、顶块,4、阀芯,5、连接头,6、压紧螺 母,7、排气孔,8、通孔,9、顶刀,9.1、锥面,9.2、环形凹槽,10、弹簧,11、进气腔,12、第一密封圈,13、进气口,14、管套,15、扣紧螺母,16、第二密封圈。α、锥面与顶刀的轴线的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2所示,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1、通过压紧螺 母6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下端的连接头5、滑动配合于阀体1内腔且上端与阀体1之间形 成进气腔11的阀芯4、设于阀芯4下端的顶刀9和套合在顶刀上的弹簧10,阀体1两侧 的进气口 13处均设有管套14,管套14通过扣紧螺母15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的两侧;阀 芯4的外圆周面上嵌有第一密封圈12,弹簧10的一端抵于阀芯4的下端,弹簧10的另一 端与连接头5相抵,连接头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多个排气孔7 ;顶刀9的下半部滑动套合 于连接头5的通孔8内;顶刀9的下端设有斜向的锥面9.1,顶刀9的下部的外壁上沿周 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9.2。为了方便手动操作,该气控先导阀上还设有顶杆2,顶杆2的下端固定于阀芯4 上,顶杆2滑动配合于阀体1上端的通孔内,顶杆2与阀体1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6,且 顶杆2的上端固定连接有用于手动操作的顶块3 ;顶刀9的下端设有斜向的锥面9.1,顶 刀9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9.2。锥面9.1与顶刀9的轴线的夹角α为30° 75°。环形凹槽9.2的半径R为 3mm IOmm0在本具体实施例中,锥面9.1与顶刀9的轴线的夹角α为45°。所述的环形凹 槽9.2的半径R为5.5mm。打开气控先导阀的控制气源后,由于气控先导阀的阀体1的进气腔11内气压升 高,推动阀芯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阀芯4下端的顶刀9向下运动,并通过顶刀9刺破配 套压差式气瓶阀上的泄放膜片,使该差压式气瓶阀腔内气体排出,从而打开该压差式气 瓶阀。手动操作时,可以手动向下压顶块3,通过顶杆2推动阀芯4向下运动,从而带动 阀芯4下端的顶刀9向下运动,并通过顶刀9刺破配套压差式气瓶阀上的泄放膜片,同样可以打开该压差式气瓶阀。 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 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如锥面9.1与顶刀 的轴线的夹角α可为30° 75°的任意值;环形凹槽9.2的半径R可为3mm IOmm 的任意值。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 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1)、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下端 的连接头(5)、滑动配合于阀体(1)内腔且上端与阀体(1)之间形成进气腔(11)的阀芯 (4),设于阀芯(4)下端的顶刀(9)和套合在顶刀(9)上的弹簧(10),所述的顶刀(9)的 下半部滑动套合于所述的连接头( 的通孔(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刀(9)的下端 设有斜向的锥面(9.1),所述的顶刀(9)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 凹槽(9.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面(9.1)与所述的顶刀 (9)的轴线的夹角(α)为30° 7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控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锥面(9.1)与所述的顶刀 (9)的轴线的夹角(α)为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控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9.2)的半径R 为 3mm IOmm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控先导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环形凹槽(9.2)的半径R 为 5.5mm0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1)、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下端的连接头(5)、滑动配合于阀体(1)内腔且上端与阀体(1)之间形成进气腔(11)的阀芯(4)、设于阀芯(4)下端的顶刀(9)和套合在顶刀(9)上的弹簧(10),所述的顶刀(9)的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控先导阀,包括两侧设有进气口的阀体(1)、可拆式连接于阀体(1)下端的连接头(5)、滑动配合于阀体(1)内腔且上端与阀体(1)之间形成进气腔(11)的阀芯(4)、设于阀芯(4)下端的顶刀(9)和套合在顶刀(9)上的弹簧(10),所述的顶刀(9)的下半部滑动套合于所述的连接头(5)的通孔(8)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刀(9)的下端设有斜向的锥面(9.1),所述的顶刀(9)的下部的外圆周面上沿周向设有呈圆弧状的环形凹槽(9.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翁国栋石瑞君沈云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三安制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