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50652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离合排档连动机构,是利用一个驱动马达驱动一个线性驱动件,使该线性驱动件可带动一个排档件去移动一个排档拔叉,而控制车辆排档机构的一个变速传动齿轮装置的排档操作,并使该线性驱动件可带动一个离合动作装置,而控制车辆离合机构的一个离合器的离合操作,藉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只需使用一个驱动马达作动力,即可连动控制排档机构的变速传动齿轮装置与离合机构的离合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动机构,特别是涉及一种离合排档连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电动车在自动排挡的设计上,一般多是利用一个马达来控制一个排档机构 的选档操作与排档操作,另外,也有采用两个马达来分别控制排档机构的选档操作与排档 操作的设计,如此,再配合另一个马达来控制一个离合机构的离合操作,即可让电动车在行 驶过程中产生自动换档的作用,然而,这些控制方式都需利用至少两个马达来作为控制该 排档机构与该离合机构的动力,如此,不但会增加制造成本,且不同马达之间在控制上也需 进行互相匹配的设计,才能让该排档机构与该离合机构互相配合,以期顺利地完成换档操 作。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 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 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 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离合 排档连动机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 新型结构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让排档机构与离合机构连 动操作,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 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包含一个基座单元、一个线性驱动件、一个排档件, 及一个离合动作装置。该线性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单元,该线性驱动件具有一个 第一导斜面,及一个第二导斜面,该线性驱动件沿一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第 一极限位置、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二极限位置、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 之间并邻近于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位置、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并邻近于 该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二位置与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的过渡位置之间移动。该排 档件枢设于该基座单元,该排档件具有一支对应于该第一导斜面的第一导销,及一支对应 于该第二导斜面的第二导销,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绕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 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位置的第一档位置、一个对应于该第二位置的第 二档位置与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之间并对应于该过渡位置的空档位置之间转动, 当该线性驱动件在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的其中一者时,该排档件在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 其中一者,且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离开该第一、第二导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 件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转动至该空档位置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其中一者 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保持接触,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另一者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互相离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从该空档位置转动至该第一、第二档位 置的其中一者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离开该第一、第二导销。该离合动作装置具有一 个枢设于该基座单元并被该线性驱动件驱动的转动件、一支枢设于该基座单元的离合器推 杆,及一支枢接于该转动件与该离合器推杆之间的连接杆,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离合器推 杆绕一垂直于该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第二 极限位置的其中一者的接合位置与一个对应于该过渡位置的分离位置之间摆动。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 现。较佳地,前述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其中所述的线性驱动件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 向延伸的驱动条,及一个设置于该驱动条的导滑块,该驱动条具有一个前端面,该导滑块具 有一个从该前端面朝前延伸出的基部、一个形成于该基部顶面的第一导滑部,及一个形成 于该基部底面的第二导滑部,该第一导斜面由前朝后并朝内倾斜地形成于该第一导滑部的 其中一侧,该第二导斜面由前朝后并朝内倾斜地形成于该第二导滑部相反于该第一导斜面 的其中一侧,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倾斜方向互相相反,该第一导滑部具有一个与该第一导 斜面后端连接并间隔于该前端面的第一后端面,该第二导滑部具有一个与该第二导斜面后 端连接并间隔于该前端面的第二后端面,该第一后端面与该前端面之间界定出一个沿该第 一方向延伸的第一通道,该第二后端面与该前端面之间界定出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第 二通道,该排档件具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延伸的杆身、一个设置于该杆身顶端的第一臂部, 及一个沿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一臂部间隔设置于该杆身并位于该第一臂部之下的第二臂部, 该第一导销设置于该第一臂部的底端并朝下延伸出,该第二导销设置于该第二臂部的顶端 并朝上延伸出,该第一、第二导销绕该第二方向互相错开,当该排档件在该第一档位置时, 该第二导销位于该第二通道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轨迹上,当该排档件在该第二档位置时, 该第一导销位于该第一通道沿该第一方向移动的轨迹上。较佳地,前述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其中所述的驱动条还具有一个底端面、多个沿 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形成于该底端面的底轮齿,该转动件具有一个转盘,及一个与该转盘同 轴设置并与所述底轮齿的其中多个啮合的被驱动齿轮,该连接杆枢接于该转盘与该离合器 推杆之间。较佳地,前述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单元的驱动装置,该 驱动条还具有一个顶端面、多个沿该第一方向间隔地形成于该顶端面的顶轮齿,该驱动装 置具有一个驱动马达,及一个设置于该驱动马达的一支输出轴并与所述顶轮齿的其中多个 啮合的驱动齿轮。较佳地,前述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还包含一个设置于该基座单元的排挡拨叉,该 排档件还具有一个沿该第二方向与该第二臂部间隔设置于该杆身并位于该第二臂部之下 的第一衔接部,该排挡拨叉具有一个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杆部、一个设置于该杆部并与该 第一衔接部衔接的第二衔接部,及一个设置于该杆部并与该第二衔接部互相间隔的叉部。较佳地,前述的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其中所述的第一衔接部是凸块,该第二衔接部 是凹槽。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实用新 型提出的一种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包含一个基座单元;一个线性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单元,该线性驱动件具有一个第一导斜面,及一个第二导斜面,该线性驱动件沿一第 一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第一极限位置,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二极限 位置之间移动;一个排档件,枢设于该基座单元,该排档件具有一支对应于该第一导斜面的 第一导销,及一支对应于该第二导斜面的第二导销,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绕一垂直 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第一档位置、一个第二档位置与一个介 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之间的空档位置之间转动,当该线性驱动件在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 的其中一者时,该排档件在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且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离 开该第一、第二导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转动 至该空档位置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其中一者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保持接触, 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另一者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互相离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 该排档件从该空档位置转动至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 离开该第一、第二导销;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该离合排档连动机构包含:  一个基座单元;  一个线性驱动件,可移动地设置于该基座单元,该线性驱动件具有一个第一导斜面,及一个第二导斜面,该线性驱动件沿一第一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第一极限位置、一个相反于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二极限位置、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并邻近于该第一极限位置的第一位置、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之间并邻近于该第二极限位置的第二位置与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位置之间的过渡位置之间移动;  一个排档件,枢设于该基座单元,该排档件具有一支对应于该第一导斜面的第一导销,及一支对应于该第二导斜面的第二导销,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绕一垂直于该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位置的第一档位置、一个对应于该第二位置的第二档位置与一个介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之间并对应于该过渡位置的空档位置之间转动,当该线性驱动件在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的其中一者时,该排档件在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且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离开该第一、第二导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从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转动至该空档位置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其中一者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保持接触,该第一、第二导斜面的另一者与相对应的该第一、第二导销互相离开,当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排档件从该空档位置转动至该第一、第二档位置的其中一者时,该第一、第二导斜面分别离开该第一、第二导销;以及  一个离合动作装置,具有一个枢设于该基座单元并被该线性驱动件驱动的转动件、一支枢设于该基座单元的离合器推杆,及一支枢接于该转动件与该离合器推杆之间的连接杆,该线性驱动件驱使该离合器推杆绕一垂直于该第一、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相对于该基座单元在一个对应于该第一、第二极限位置的其中一者的接合位置与一个对应于该过渡位置的分离位置之间摆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翰学吴柏庆黄国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华汽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