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49437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天线结构,包含接地部、馈入段、匹配部、第一辐射体及复数个辐射段。馈入段相邻于接地部,接收外部馈入讯号。匹配部包含第一匹配段、第二匹配段及第三匹配段,依次垂直连接且同向弯折;其中,第一匹配段电连接馈入段,第三匹配段电连接接地部。第一辐射体激发天线结构的第一共振模态。复数个辐射段平行设置且电连接于第一辐射体及第一匹配段间,用以增加天线结构的频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天线结构,特别是一种可增加操作频宽的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现今,无线通讯技术已应用于许多电子产品,如手机、笔记型计算机、个人数字助 理(PDA)、GPS卫星导航系统、电子书阅读器(E-book reader)等。通常,为了美观考虑,会 采用隐藏式天线,如微带天线、平面倒F型天线、平面螺旋天线等,而将天线置于电子装置 的壳体内。但,现今电子产品诉求轻薄的设计与多样化的功能。因此,如何于壳体有限的内部 空间中,容纳天线及繁复的电子构件,是隐藏式天线设计的重要考虑。尤其,因电子构件及 电路运行时产生的电磁辐射将对天线造成影响,导致电子构建布局时必须考虑天线的摆放 及天线设计。通常,设计时会将电子构件电路,尤其是高频电路,与天线保持间隔距离,甚至 于其间以接地金属隔开,避免讯号互相干扰。使得天线可用空间更受局限,间接限制天线的 辐射强度及频宽。因此,如何在有限空间内,提高天线的操作频宽范围是天线设计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增加操作频宽的天线结构。本技术提出一种天线结构,包含接地部;馈入段,相邻于接地部,接收外部 馈入讯号;匹配部,包含第一匹配段、第二匹配段及第三匹配段,第一匹配段、第二匹配段及 第三匹配段依次垂直连接且同向弯折;其中,第一匹配段电连接馈入段,第三匹配段电连接 接地部;第一辐射体,激发天线结构的第一共振模态;复数个辐射段,平行设置且电连接于 第一辐射体及第一匹配段间,用以增加第一共振模态的频宽。较佳地,本技术提出的天线结构更包含第二辐射体,电连接第一辐射体,而激 发天线结构的第二共振模态。较佳地,该第一共振模态的频率高于该第二共振模态的频率。较佳地,该第一辐射体呈三角形。较佳地,该第一辐射体的至少一角呈圆弧状。较佳地,该些辐射段其中之一电连接至该第一辐射体的锐角端。较佳地,该第一辐射体的其中一角为直角,且该第二辐射体电连接于该第一辐射 体的直角端。较佳地,该天线结构为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层。较佳地,该天线结构为金属件。本技术透过多条辐射段的设计,增加流向辐射体的电流,而可在有限空间的 限制下,增大天线频宽。有关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功效,兹配合图式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实施例多条辐射段的回书贵损失比较图。图3为本技术第--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多条辐射段的回书贵损失比较图。图6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二实施例的再一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 接地部2:馈入段21 馈入点3 匹配部31 第一匹配段32 第二匹配段33 第三匹配段4 第一辐射体5 辐射段6 第二辐射体71 第一路径72 第二路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举出具体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内容,并以图式作为辅助说明。本技术提出的天线结构由金属构成,实质上可为印刷电路板的导电层;或可 为金属件,例如以冲压方式制成的金属件。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天线结构,包含接地部1、馈入段2、 匹配部3、第一辐射体4及复数个辐射段5。馈入段2相邻于接地部1,用以接收外部馈入讯 号。匹配部3包含第一匹配段31、第二匹配段32及第三匹配段33。第一匹配段31、第二 匹配段32及第三匹配段33依次垂直连接且同向弯折。其中,第一匹配段31电连接馈入段 2,第三匹配段33电连接接地部1。第一辐射体4用以激发天线结构的第一共振模态。复数 个辐射段5平行设置且电连接于第一辐射体4及第一匹配段31间,用以增加该天线结构的 频宽。于此,馈入段2的一端为馈入点21,用以电连接至外部信号馈线(未示于图中)的 正端;而馈入段2的另一端电连接至第一匹配段31。外部信号馈线的负端则电连接至接地 部1。据此,无线通讯机可透过外部信号馈线馈入信号至天线结构,而透过天线结构将信号 辐射出去。请参阅图2所示,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多条辐射段的回馈损失比较图。以具有单一辐射段5(如图3所示)及两条辐射段5(如图1所示)的天线结构为例,比较其回 馈损失。图中标示A为具有单一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的回馈损失;标示B为具有二辐射段 5的天线结构的回馈损失。以-IOdB而言,具有单一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其频宽位于2190MHz ^20MHz之 间;具有两条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其频宽位于2320MHz 3060MHz之间。相较之下,具有 两条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的频宽较单一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多了 110MHz。可见透过多条辐 射段,而产生多条辐射路径,流至第一辐射体4末端的电流量因此增加,而造成天线结构的 频宽增加。请参阅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相较于第一实施例,本实用 新型第二实施例提出的天线结构更包含第二辐射体6,电连接第一辐射体4,而激发天线结 构的第二共振模态。较佳地,第一辐射体4呈三角形,且其中的一辐射段5电连接至第一辐射体4的锐 角端。第一辐射体4的其中一角实质可为直角,且第二辐射体6电连接于第一辐射体4的直 角端。据此,第一辐射体4提供一渐变路径,提供电流自连接辐射段5的锐角端流向另一锐 角端而形成第一路径71 ;及流向直角端而流至第二辐射体6末端,而形成第二路径72。因 此,电流经第一路径71或第二路径72而产生二共振模态。由于第一路径71较第二路径72短,因此,第一辐射体4激发的第一共振模态的频 率高于第二辐射体6激发的第二共振模态的频率。于此,第一辐射体4的三角可略微修整,以符合天线结构的阻抗设计需求。举例而 言,第一辐射体4的至少一角呈圆弧状。请参阅图5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多条辐射段的回馈损失比较图。以具 有单一辐射段5 (如图6所示)、二辐射段5 (如图4所示)及三辐射段5 (如图7所示)的 天线结构为例,比较其回馈损失。图中标示A’为具有单一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的回馈损失; 标示B’为具有二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的回馈损失;标示C’为具有三辐射段5的天线结构 的回馈损失。以-IOdB而言,于第一共振模态,因在多重辐射段5形成的多重路径下,使得电流 部分互相抵销,造成第一共振模态的频宽随辐射段5数量增加而减少。但,于第二共振模 态,因多重辐射段5的数量增加,可使流向第二辐射体6的电流增加,进而使第二共振模态 的频宽增加。于此,为了兼顾第一共振模态与第二共振模态的辐射效率,辐射段5的数量以两 条为佳。但可视实际需要的频段与天线效率,选择适合的辐射段5数量进行设计。综上所述,本技术透过多条辐射段5的设计,增加流向辐射体的电流,而可在 有限空间的限制下,增大天线频宽。虽然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已经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 用新型,任何熟习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 于本技术的范畴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所界定者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接地部;一馈入段,相邻于该接地部,接收外部一馈入讯号;一匹配部,包含一第一匹配段、一第二匹配段及一第三匹配段,该第一匹配段、该第二 匹配段及该第三匹配段依次垂直连接且同向弯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接地部;  一馈入段,相邻于该接地部,接收外部一馈入讯号;  一匹配部,包含一第一匹配段、一第二匹配段及一第三匹配段,该第一匹配段、该第二匹配段及该第三匹配段依次垂直连接且同向弯折;其中,该第一匹配段电连接该馈入段,该第三匹配段电连接该接地部;  一第一辐射体,激发该天线结构的一第一共振模态;及  复数个辐射段,平行设置且电连接于该第一辐射体及该第一匹配段间,用以增加该天线结构的频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洋凯赖佑昌
申请(专利权)人:长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