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白祎斐专利>正文

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8525 阅读:2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食物馅料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包括一锅体,锅体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其动力装置,该搅拌装置为绕第一搅拌轴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和绕第二搅拌轴旋转的第二搅拌叶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改进加速了馅料在锅内的旋转翻动,水蒸气上升速度加快不会冷凝在锅体底部的搅拌机构件上,有效地降低了搅拌机构件上的润滑油随水蒸气落入锅体内馅料中的可能,使得馅料的卫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搅拌食物馅料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
技术介绍
搅拌机是食品馅料炒锅的核心部分,目前,国内外食品馅料生产商普遍使用的炒 锅搅拌机内部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上置单轴单向旋转(图幻,这种类型的搅 拌装置有两个致命缺陷,其一,馅料在炒制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 蒸气在上升过程中冷凝附着在锅体上方的搅拌机构件和电动机上面,与减速机中的润滑油 (不可食用)结合不可避免的落入在锅内正在炒制的馅料中,食品卫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其二,上升的水汽对安装在锅体上方的电动机寿命造成了很大的损害。第二类为下置单轴 单向旋转(图3)。以上这两种炒锅搅拌机构件在实际操作中由于锅体加热馅料时馅料与锅 体之间会产生气膜,这种气膜降低了馅料与锅体之间的摩擦力,使得馅料搅拌时不能翻动 只能随锅体进行旋转运动,因此馅料中的自然水分很难再短时间内达到质量要求,工作效 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能克服水蒸气对锅体的损害,增大内部的摩擦力,进一 步确保馅料的安全和卫生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为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为同心双 轴相向搅拌装置,包括一锅体,锅体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其动力装置,其中所述的搅拌装置为 绕第一搅拌轴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和绕第二搅拌轴旋转的第二搅拌叶轮。较优选地,所述的搅拌装置为绕第一搅拌轴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和绕第二搅拌轴 旋转的第二搅拌叶轮一起形成一段与锅体弧度相同,且高度小于锅体高度的圆弧。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搅拌叶轮是两段位于所述圆弧上部分的第一圆弧,第二搅拌 叶轮是一段位于所述圆弧下部分的第二圆弧。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转速均为40转/分钟-80转/分钟。 其中,可以优选地将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的转速设置为60转/分钟。更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与锅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 0mm-15mm,其中,可以优选地第一搅拌叶轮和第二搅拌叶轮与锅体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0mm。进一步优选地,第一搅拌轴和第二搅拌轴均垂直地穿过锅体的圆心,且第一搅拌 轴的上顶点到其与锅体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m-150mm。进一步优选地,锅体与所述的搅拌装置的动力装置是分体式设置的。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动力装置设有皮带轮A、皮带轮B、圆锥齿轮A、圆锥齿轮B、 圆锥齿轮C,皮带轮A连接皮带轮B,皮带轮B连接链轮A,链轮A连接链轮B,链轮B连接转 动轴,转动轴连接圆锥齿轮C,圆锥齿轮C连接圆锥齿轮A与圆锥齿轮B,圆锥齿轮A连接 第一搅拌轴,圆锥齿轮B连接第二搅拌轴,其中圆锥齿轮A的转速圆锥齿轮C的转速为31:3-1: 6,圆锥齿轮B的转速圆锥齿轮C的转速为1 3-1 6。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加速了馅料在锅内的旋转翻动,水蒸气上升速度加快 不会冷凝在锅体底部的搅拌机构件上,有效地降低了搅拌机构件上的润滑油随水蒸气落入 锅体内馅料中的可能,使得馅料的卫生得到了充分的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上置单轴单向旋转的炒锅搅拌机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置单轴单向旋转的炒锅搅拌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锅体,2-第一搅拌叶轮,3-第二搅拌叶轮,4-第一搅拌轴,5-第二搅拌 轴,6-电动机,7-皮带轮A,8-皮带轮B,9-链轮A,10-链轮B,11-转动轴,12-圆锥齿轮B, 13-圆锥齿轮A,14-圆锥齿轮C。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介绍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由锅体1,和锅体1内的搅 拌装置及其动力装置构成。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动力装置为电动机6。所述的搅拌装置为绕第一搅拌轴4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2和绕第二搅拌轴5旋转 的第二搅拌叶轮3。第一搅拌叶轮2与第二搅拌叶轮3—起形成一段与锅体1同弧度,且高 度小于锅体1高度的圆弧;其中第一搅拌叶轮2是两段位于所述圆弧上部分的第一圆弧,第 二搅拌叶轮3是一段位于所述圆弧下部分的第二圆弧。同时,第一搅拌叶轮2和第二搅拌叶轮3与锅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为10mm。第一 搅拌轴4和第二搅拌轴5均垂直地穿过锅体1的圆心,且第一搅拌轴4的上顶点到其与锅 体1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m-150mm。并且第一搅拌轴4和第二搅拌轴5的转速均为60转/分钟。锅体1与所述的电动机6是分体式设置的。电动机6是设有皮带轮A7、皮带轮B8、 圆锥齿轮A13、圆锥齿轮B12、圆锥齿轮C14,皮带轮A7连接皮带轮B8,皮带轮B8连接链轮 A9,链轮A9连接链轮B10,链轮BlO连接转动轴11,转动轴连接圆锥齿轮C14,圆锥齿轮C14 连接圆锥齿轮A13与圆锥齿轮B12,圆锥齿轮A13连接第一搅拌轴4,圆锥齿轮B12连接第 二搅拌轴5,其中圆锥齿轮A13的转速圆锥齿轮C14的转速比为1 3-1 6,圆锥齿轮 B12的转速圆锥齿轮C14的转速比为1 3-1 6。权利要求1.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包括一锅体(1),锅体(1)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其动力装置, 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装置为绕第一搅拌轴(4)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 和绕第二搅拌轴 (5)旋转的第二搅拌叶轮(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叶轮( 与第二 搅拌叶轮C3) —起形成一段与锅体(1)弧度相同,但高度小于锅体(1)高度的圆弧。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叶轮( 是两段 位于所述圆弧上部分的第一圆弧,第二搅拌叶轮C3)是一段位于所述圆弧下部分的第二圆 弧。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4)轴 和第二搅拌轴(5)的转速均为40转/分钟-80转/分钟。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轴(4)和第二搅 拌轴(5)的转速均为60转/分钟。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叶轮(2) 和第二搅拌叶轮⑶与锅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为0mm-15mm。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叶轮( 和第二 搅拌叶轮(3)与锅体(1)内壁之间的间距为IOmm08.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搅拌轴(4) 和第二搅拌轴( 均垂直地穿过锅体(1)的圆心,且第一搅拌轴的上顶点到其与锅体 (1)相交点之间的距离为100mm-150mm。9.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锅体(1)与所述 的搅拌装置的动力装置是分体式设置的。10.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动力装置 设有皮带轮A (7)、皮带轮B (8)、圆锥齿轮A (13)、圆锥齿轮B (12)、圆锥齿轮C (14),其中皮 带轮A (7)连接皮带轮B (8),皮带轮B (8)连接链轮A (9),链轮A (9)连接链轮B (10),链轮 B(IO)连接转动轴(11),转动轴(11)连接圆锥齿轮C(14),圆锥齿轮C(14)连接圆锥齿轮 A(13)与圆锥齿轮B(12),圆锥齿轮A(13)连接第一搅拌轴G),圆锥齿轮B(12)连接第二搅 拌轴(5),其中圆锥齿轮A(13)的转速圆锥齿轮C(14)的转速为1 3-1 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同心双轴相向搅拌装置,包括一锅体(1),锅体(1)内设有搅拌装置及其动力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搅拌装置为绕第一搅拌轴(4)旋转的第一搅拌叶轮(2)和绕第二搅拌轴(5)旋转的第二搅拌叶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祎斐
申请(专利权)人:白祎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