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4311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能够仅沿期望的方向调节光轴的倾角的镜头装置(10)。焦点镜头框架(32)由第一导向轴(34)和第二导向轴(36)可移动地支撑。第一导向轴设置在镜筒(12)中,且第一导向轴的两个端部都被固定。第二导向轴的前端部被可摆动地支撑,而该第二导向轴的后端部配合到水平细长孔(62)中,并且第二导向轴仅沿水平方向被可移动地支撑。第二导向轴插入穿过形成在摆动框架(72)中的第一细长孔(84),并且当摆动框架摆动时,第二导向轴水平摆动。然后,当第二导向轴水平摆动时,焦点镜头框架水平摆动,从而调节光轴的水平倾角。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镜头装置,且更特别地,涉及具有调节光轴的功能的镜头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一种镜头装置,其采用诸如音圈电机(VCM)之类的线性致动器驱动可移动镜 头,如焦点镜头和变焦镜头(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 2007-102106)。在如上所述的采用线性致动器驱动镜头的镜头装置中,通常,镜头框架由平行光 轴设置的导向轴可滑动地支撑,并且镜头被可移动地支撑。因此,如果未准确地装入导向 轴,则镜头的光轴倾斜,且不能实现期望的光学性能。考虑到上述问题,已经提出了能够通过调节导向轴的倾角而调节光轴的倾角的多 种镜头装置。例如,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 2008-209647提出了一种结构,其中偏心凸轮部 件形成在导向轴中,并且偏心凸轮部件插入穿过镜头框架。根据这种结构,当导向轴旋转 时,偏心凸轮部件偏心旋转。因此,偏心凸轮部件插入穿过的镜头框架沿正交于光轴的方向 移动,以便调节光轴的偏移。此外,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No. 2006-227170提供了一种结构,其中导向轴的一 端固定至镜筒,而导向轴的另一端由可旋转地设置至镜筒的支承构件偏心支撑。根据这种 结构,当轴承构件旋转时,导向轴的由轴承构件支撑的所述另一端偏心旋转。结果,导向轴 摆动,从而形成圆弧,以便调节光轴的倾角。
技术实现思路
同时,包括可移动镜头的镜头装置通常包括用于检测可移动镜头的位置的传感 器。这种传感器的例子是MR传感器(磁阻传感器)。通常,MR传感器包括放置在镜筒中的 传感器主体、和放置在镜头中的用于位置检测的磁铁。在放置时,需要将传感器主体和磁铁 放置为彼此相对且将该传感器主体和磁铁放置为两者之间的间隔(空气间隙)落入给定范 围内。在如上所述采用MR传感器的镜头装置中,当根据日本专利申请特许公开 No. 2008-209647和2006-227170中的每一个的结构调节镜头的光轴时,引起沿正交于光轴 的方向(X方向、Y方向、以及X-Y结合方向)的随机移动。因此,放置在镜筒中的传感器主 体和放置在镜头中的磁铁之间的空气间隙的间隔改变,这导致镜头的位置检测精度恶化或 损失的缺点。已经考虑到这种情况进行了本专利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能够仅沿目标方向 调节光轴的倾角的镜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镜头装置,包括镜筒;第一导 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平行于所述镜筒中的光轴设置;第二导向轴,所述第二导向轴平行于 所述镜筒中的光轴设置;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所述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前端固定至所述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第一导向轴后端固 定部,所述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后端固定至所 述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所述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设置到所 述镜筒并能够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前端;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所述第二导向 轴后端支撑部作为水平细长孔和垂直细长孔中的一个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二导向 轴的后端配合到所述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中,以仅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 可移动地受到支撑;保持镜头的镜头框架;第一导向部,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到所述镜头 框架并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接合,以由此引导所述镜头框架的移动;第二导向部,所述第二导 向部设置到所述镜头框架并与所述第二导向轴接合,以由此引导所述镜头框架的移动;摆 动构件,所述摆动构件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设置到所述镜筒;第一 细长孔,所述第一细长孔形成在所述摆动构件中,并且所述第二导向轴插入穿过所述第一 细长孔;旋转构件,所述旋转构件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旋转轴能够旋转地设置到所述 镜筒;偏心销,所述偏心销平行于所述光轴设置到所述旋转构件,并且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 心设置;第二细长孔,所述第二细长孔形成在所述摆动构件中,并且所述偏心销插入穿过所 述第二细长孔;和线性致动器,所述线性致动器使所述镜头框架移动,其中通过使所述旋 转构件旋转,所述第二导向轴以水平方式和垂直方式中的一种摆动,从而能够调节所述镜 头的光轴的水平倾角和垂直倾角中的一个。根据本专利技术,镜头框架由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支撑,使得镜头沿着光轴被可 移动地支撑。引导镜头框架的第一导向轴具有固定到设置至镜筒的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 部的前端;以及固定到设置至镜筒的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的后端。另一方面,第二导向 轴具有由设置到镜筒的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可摆动地支撑的前端;以及后端,所述后 端配合到作为水平细长孔(或垂直细长孔)而形成在镜筒主体中的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 中,以仅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被可移动地支撑。因此,当第二导向轴的后端水平(或 垂直)移动时,第二导向轴以其前端的由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支撑的支撑部为支点沿水 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摆动。因此,当第二导向轴的后端水平(或垂直)移动时,能够调节 镜头的光轴的水平(或垂直)倾角。在这里,第二导向轴插入穿过可摆动地设置至镜筒的 摆动构件的第一细长孔。第二细长孔也形成在摆动构件中,并且可旋转地设置至镜筒的旋 转构件的偏心销插入穿过第二细长孔。当旋转构件旋转时,摆动构件相对于平行于光轴设 置的摆动轴通过第二细长孔和偏心销之间的动作而进行摆动。然后,当摆动构件相对于摆 动轴摆动时,第二导向轴的后端通过第一细长孔和第二导向轴之间的动作在第二导向轴后 端支撑部内水平地(或垂直地)移动。以这种方式,根据本专利技术,当旋转构件旋转时,第二 导向轴的后端可以水平地(或垂直地)移动。而且,当第二导向轴的后端水平地(或垂直 地)移动时,第二导向轴可以仅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摆动,这使得能够仅调节光轴的 水平倾角而不沿垂直方向摆动(在第二导向轴沿垂直方向摆动的情况中,能够仅调节光轴 的垂直倾角而不沿水平方向摆动)。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方面的镜头装置,还包括 MR传感器,所述MR传感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检测所述镜头的位置,其中所述MR传感器包 括:MR传感器主体,所述MR传感器主体连接到所述镜筒,以平行于所述第二导向轴后端支 撑部;和位置检测磁铁,所述位置检测磁铁连接到所述第二导向部,以与所述MR传感器主体相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导向轴仅沿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摆动,以由此调节光轴的倾 角,且因此即使在调节光轴的倾角时,设置至镜筒的MR传感器主体和设置至第二导向部的 位置检测磁铁之间的空气间隙的间隔也不会变动。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便于组装并且稳定 地检测镜头的位置。应当注意到,MR传感器主体和位置检测磁铁在其中第二导向轴后端支 撑部形成为水平细长孔的情况中水平设置,而在其中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形成为垂直细 长孔的情况中垂直设置。也就是说,MR传感器主体和位置检测磁铁平行于第二导向轴沿其 摆动的平面放置。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的镜头装置, 还包括摄像元件,所述摄像元件水平连接到所述镜筒的后端部,并具有16 9的纵横比,其 中所述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作为所述水平细长孔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仅沿水平方向可 移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后端。根据本专利技术,具有16 9的纵横比的摄像元件水平连接至镜筒的后端部。在如上 所述水平延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镜头装置(10),其特征在于,包括:镜筒(12);第一导向轴(34),所述第一导向轴平行于所述镜筒中的光轴设置;第二导向轴(36),所述第二导向轴平行于所述镜筒中的光轴设置;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所述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前端固定至所述第一导向轴前端固定部;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56),所述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一导向轴的后端固定至所述第一导向轴后端固定部;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60),所述第二导向轴前端支撑部设置到所述镜筒并能够摆动地支撑所述第二导向轴的前端;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62),所述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作为水平细长孔和垂直细长孔中的一个设置到所述镜筒,并且所述第二导向轴(36)的后端配合到所述第二导向轴后端支撑部中,以仅沿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中的一个方向可移动地受到支撑;保持镜头的镜头框架(32);第一导向部(44),所述第一导向部设置到所述镜头框架并与所述第一导向轴接合,以由此引导所述镜头框架的移动;第二导向部(46),所述第二导向部设置到所述镜头框架并与所述第二导向轴接合,以由此引导所述镜头框架的移动;摆动构件(72),所述摆动构件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摆动轴能够摆动地设置到所述镜筒;第一细长孔(84),所述第一细长孔形成在所述摆动构件中,并且所述第二导向轴插入穿过所述第一细长孔;旋转构件(74),所述旋转构件相对于平行于所述光轴的旋转轴(90)能够旋转地设置到所述镜筒;偏心销(92),所述偏心销平行于所述光轴设置到所述旋转构件,并且相对于所述旋转轴偏心设置;第二细长孔(86),所述第二细长孔形成在所述摆动构件中,并且所述偏心销插入穿过所述第二细长孔;和线性致动器(38,40),所述线性致动器使所述镜头框架移动,其中:通过使所述旋转构件(74)旋转,所述第二导向轴(36)以水平方式和垂直方式中的一种摆动,从而能够调节所述镜头的光轴的水平倾角和垂直倾角中的一个。...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内俊一郎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