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线保护中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341176 阅读:9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基于电流变化量快速CT断线的母线保护方法及整套技术方案。利用对母线各连接单元的原始电流采样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门槛比较形成电流向上变化单元数,向下单元变化单元数,无变化单元单元数。通过三个变化的单元数的比较和制动电流的变化量的方向来区分母线的正常的CT断线与母线故障,能有效的判断出CT断线,防止母线保护误动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母线保护中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法,属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 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用于母线保护的CT断线判别方法为差电流大于CT断线闭锁定值且经过一段 时间的延时。此方法只是对差电流进行监视,不对母线保护所连接间隔的电流进行判别,不 能定位CT断线的间隔及其相别。由于需要秒级的延时才能判断出CT断线,对于大电流间 隔CT断线往往会导致差动保护误动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母线保护的快速CT断线判别新方 法,可正确、快速地判别CT断线。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母线保护中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 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数据采集对母线上各连接间隔(母联,线路,变压器等)的A,B,C三相电流以恒定的采样频 率进行电流采样;步骤2、计算各间隔每相电流的变化量和零序电流分别计算母线上各连接间隔(母联,线路,变压器等)的A,B,C三相电流变化量,ΔΙηΦ = |ιηΦ|-|ιηΦ_τ其中,ΙηΦ为前采样点,Ιη )_τ为前两周波采样点,φ分别为Α,B,C三相,η表示母 线上的第η个连接间隔,Δ ΙηΦ表示在当前采样点的电流与上二个周波对应采样点的电流 之差;当ΔΙηΦ > Κ*Ιη,为向上变化NUntc = 1 ;当Δ ΙηΦ < -Κ*Ιη,为相下方向=NDnil = 1 ;当I Δ ΙηΦ I < K*In 为无变化NUni) = 0,NDntc = 0 ;其中In为额定二次电流值;NU为电流向上变化,ND为电流向下变化,K为设定的 固定系数,范围一般在0.01-1 ;零序电流的计算In0 = Ina+Inb+Inc ;其中,In0为η间隔的当前零序采样点,Ina, Inc, Inc为η间隔当前采样点;当II1J > Κ*Ιη第η间隔存在零序电流,其相应的零序电流标志NLn = 1 ;步骤3、计算差流及制动电流及其变化量计算母线上的差流权利要求1. 一种母线保护中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对母线上各连接间隔的A,B, C三相电流以恒定的采样频率进行电流采样;2)计算各间隔每相电流的变化量和零序电流分别计算母线上各连接单元的A,B, C三相电流变化量Δ ΙηΦ, 当 ΔΙηΦ >Κ*Ιη,为向上变化NUntc = 1 ; 当 ΔΙηΦ < _Κ*Ιη,为相下方向=NDnil = 1 ; 当 I Δ ΙηΦ I < K*In 为无变化NUni) = 0,NDntc = 0 ;其中In为额定二次电流值;NU为电流向上变化,ND为电流向下变化,K为设定的固定 系数,范围为0.01-1 ; 零序电流的计算Intl,当I Intl I > Κ*Ιη第η间隔存在零序电流NLn = 1 ;3)计算差流及制动电流及其变化量 计算母线上的差流计算母线上的差流Id和制动电流If,并计算制动电流的变化量Δ If,当Δ Iftc > Iset 为制动电流向上变化=NFU41 = 1 ;NFU为制动电流向上变化,Iset为设定的固定值,范围为0. 1Ιη-2Ιη ;4)电流变化量的统计 电流变化量统计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的基于电流变化量快速CT断线的母线保护方法及整套技术方案。利用对母线各连接单元的原始电流采样值的变化量与预设门槛比较形成电流向上变化单元数,向下单元变化单元数,无变化单元单元数。通过三个变化的单元数的比较和制动电流的变化量的方向来区分母线的正常的CT断线与母线故障,能有效的判断出CT断线,防止母线保护误动作。文档编号G01R31/02GK102004208SQ20101056818公开日2011年4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5日专利技术者周小波, 唐治国, 康丰, 汪思满 申请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母线保护中快速判别CT断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采集:对母线上各连接间隔的A,B,C三相电流以恒定的采样频率进行电流采样;2)计算各间隔每相电流的变化量和零序电流:分别计算母线上各连接单元的A,B,C三相电流变化量ΔI↓[nΦ],当ΔI↓[nΦ]>K*In,为向上变化:NU↓[nΦ]=1;当ΔI↓[nΦ]<-K*In,为相下方向:ND↓[nΦ]=1;当|ΔI↓[nΦ]|<K*In为无变化:NU↓[nΦ]=0,ND↓[nΦ]=0;其中In为额定二次电流值;NU为电流向上变化,ND为电流向下变化,K为设定的固定系数,范围为0.01-1;零序电流的计算I↓[n0],当|I↓[n0]|>K*In第n间隔存在零序电流:NL↓[n]=1;3)计算差流及制动电流及其变化量:计算母线上的差流:计算母线上的差流Id和制动电流If,并计算制动电流的变化量ΔIf,当ΔIf↓[Φ]>Iset为制动电流向上变化:NFU↓[Φ]=1;NFU为制动电流向上变化,Iset为设定的固定值,范围为0.1In-2In;4)电流变化量的统计:电流变化量统计:N1=*NU↓[nΦ];N2=*ND↓[nΦ];N3=*NL↓[n0];N4=*NFU↓[nΦ];其中:N1为电流变化量向上的总数,N2为电流变化量向下的总数,N3为有零序电流的总数,N4为有制动电流变化量的总数。5)快速CT断线逻辑判断:在CT断线没有判出的条件下:1)若电流变化量向上的总数(N1)大于0,则认为不是CT断线特征,不进行快速CT断线判别;2)若电流变化量向下的总数(N2)大于1,则认为不是CT断线特征,不进行快速CT断线判别;如果电流变化量向下的总线(N2)等于1时,记录下电流变化的间隔及其相别;3)若零序电流的总数(N3)大于1,则认为不是CT断线特征,不进行快速CT断线判别;如果零序电流的总数(N3)等于1时,记录下有零序电流的间隔;4)若制动电流变化量的总数(N4)大于0,则认为不是CT断线特征,不进行快速CT断线判别;5)产生差流(Id↓[Φ])的相别要与条件2)记录的相别一致,否则不是CT断线特征;6)条件2)记录的间隔要与即条件3)记录下的间隔一致,否则不是CT断线特征;7)电流变化间隔的三相电流比较:有变化的相电流比其它相电流都要小,且有变化相的电流小于K*In,其余两相电流幅值大于本间隔电流最大相幅值的K倍,如果此条件不满足,则不是CT断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丰汪思满唐治国周小波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