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323849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包括包括海水取水单元、海水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清水单元,海水取水单元与海水混凝单元通过海水提升泵及管路连通,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与沉淀清水单元的斜管沉淀池溢流连通,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单元和絮凝单元之间的加砂絮凝单元,混凝单元与加砂絮凝池溢流连接,加砂絮凝池与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之间在下部连通,微砂加料器与加砂絮凝池连通,水力旋流分离器经微砂回流泵与斜管沉淀池的泥砂排出口连接。优点是:增加了加砂絮凝单元,提高了絮凝能力,当进水悬浮物含量在100-1000mg/L时,系统出水悬浮物含量<15mg/L,满足热法海水淡化进水要求;系统工艺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海水淡化
,尤其涉及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淡水占 2. 5%,而海水占97. 5%,故而海水淡化是当今解决淡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重要措施之一。多 级闪蒸和低温多效蒸馏是其中最主要的热法海水淡化方法。然而,海水中悬浮物、胶体等颗 粒物可能在换热管束沉积产生污垢,降低热传导性能,造成换热管腐蚀;海水中菌藻类物质 大量繁殖,堵塞管道,增加设备腐蚀,其所带来的危害不一而足。所以在海水进入多级闪蒸 和低温多效蒸馏装置之前,都要对海水进行预处理。现有技术中对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的方 法很多,对于水质较好的区域,一般直接采用格栅和加氯杀菌处理,对于水质较差的区域, 采用混凝、沉淀、砂滤的预处理工艺。现有技术的不足是对于低温低浊的海水,现有技术的 预处理方法不能使海水达到进水要求。因此,低温低浊的海水,一直是海水淡化预处理的一 个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解决热法海水淡化中 低温低浊海水预处理难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包 括海水取水单元、海水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清水单元,海水取水单元包括海水集水池 和海水提升泵,海水集水池与海水提升泵相连;海水混凝单元包括海水混合池、混凝剂计量 泵、混凝剂储存容器和设在海水混合池中的混凝搅拌器,海水提升泵用管路与海水混合池 联通,混凝剂计量泵的输入端用管路与混凝剂储存容器相连接,混凝剂计量泵的输出端与 海水混合池相通;絮凝单元包括强化絮凝池、设在强化絮凝池中的强化絮凝搅拌器、助凝剂 计量泵和助凝剂储存容器,助凝剂计量泵的输入端用管路与助凝剂储存容器相连接,助凝 剂计量泵的输出端与强化絮凝池联通;沉淀清水单元包括斜管沉淀池和清水池,斜管沉淀 池中设有斜管、集水槽和刮泥机,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与沉淀清水单元的斜管沉淀池溢 流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单元和絮凝单元 之间的加砂絮凝单元,所述加砂絮凝单元包括加砂絮凝池、设置在加砂絮凝池内的加砂絮 凝搅拌器、微砂加料器、微砂回流泵和水力旋流分离器,微砂加料器中装有微砂,混凝单元 的海水混合池与加砂絮凝池溢流连接,加砂絮凝池与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之间在下部联 通,微砂加料器用管路与加砂絮凝池联通,水力旋流分离器用管路通过微砂回流泵与沉淀 清水单元的斜管沉淀池的泥砂排出口连接,水力旋流分离器的污泥排出口与污泥排放管连 接,水力旋流分离器的微砂拍出口与微砂容器连通。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在于所述加砂絮 凝单元的微砂容器中的微砂的粒度为0. 02mm-0. 6mm。3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砂絮凝单元中 的加砂絮凝池内的微砂含量为l_5mg/L。。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砂加料器只在 系统初始运行时加砂,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微砂。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砂絮凝单元的 加砂絮凝池中的加砂絮凝搅拌器为框式直桨叶搅拌器。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海水混凝单元的 海水混合池中的混凝搅拌器为平直叶桨式搅拌器,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中的强化絮凝搅 拌器为框式直桨叶搅拌器。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混凝单元 的海水混合池中的混凝搅拌器、加砂絮凝池中的加砂絮凝搅拌器和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 中的强化絮凝搅拌器的搅拌转速逐级递减。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海水混凝单 元的海水混合池中的混凝搅拌器、加砂絮凝池中的加砂絮凝搅拌器和絮凝单元的强化絮 凝池中的絮凝搅拌器的搅拌转速分别为海水混凝单元的海水混合池中的絮凝搅拌器外 缘线速度为l-5m/s,加砂絮凝单元的加砂絮凝池中的加砂絮凝搅拌器桨板中心速度为 0. 4-0. 5m(lm)/S,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中的强化絮凝搅拌器桨板中心速度为0. 2m_0. 4m/So本技术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斜管沉淀池中 的刮泥机为中心悬挂式刮泥机。本技术的预处理工艺方法是包括将经过粗筛消毒处理的海水由海水提升泵 从海水集水池提升到海水混凝单元的海水混合池中,在海水混合池中与来自混凝剂溶液储 存容器的经混凝剂计量泵泵入的混凝剂用混凝搅拌器搅拌混合,混合均勻后溢流至加砂絮 凝池,在加砂絮凝池中与从微砂加料器中加入的微砂用加砂絮凝搅拌器混合,混合均勻后 从加砂絮凝池下部进入强化絮凝池,在加砂絮凝池中与经计量泵计量泵人的来自助助凝剂 储存容器的助凝剂用絮凝搅拌器搅拌混合至发生絮凝,后溢流至斜管沉淀池中,在斜管沉 淀池中经斜管沉淀10分钟后,斜管沉淀池上清液通过集水槽收集至清水池,斜管沉淀池底 部下沉的泥砂用刮泥机经斜管沉淀池底部的泥沙排出口排出,经微砂回流泵回流至水力旋 流分离器,在水力旋流分离器中分离中污泥与微砂分离,污泥溢流至排泥管排出,微砂返回 微砂储存容器。微砂加料器只在系统初始运行时加砂,运行一段时间后根据实际情况补充 微砂。本技术的优点是由于在预处理系统中增加了一级加砂絮凝单元,使的预处 理系统的絮凝能力得到提升,克服了现有技术处理低温低浊海水难的不足,当进水悬浮物 含量在100-1000mg/L时,本预处理系统的出水悬浮物含量< 15mg/L,可满足热法海水淡化 进水的要求;同时,本系统工艺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附图说明本技术共有附图1幅,是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附图中,1、海水集水池 2、海水提升泵 3、海水混合池 4、海水混合池中的平直4叶桨式混凝搅拌器 5、加砂絮凝池 6、加砂絮凝池中的框式直桨叶加砂絮凝搅拌器 7、 强化絮凝池8、强化絮凝池中的框式直桨叶强化搅拌器9、斜管沉淀池10、中心悬挂式 刮泥机 11、海水清水池 12、斜管 13、集水槽 14、清水池 15、球阀16、微砂回流泵 17、水力旋流分离器 18、污泥排放池 19、加砂管 20、微砂加料器 21、混凝剂计量泵 22、混凝剂存储器23、助凝剂计量泵24、助凝剂存储器25、沉淀池泥沙排出口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是斜管沉淀池为向上流斜管沉淀池,斜管内切圆直径为35mm,斜管沉淀 池表面负荷为10-60m3/(m2/h)。海水提升泵的提升量为25000t/h,海水混合池2的容积为 49m3,加砂絮凝池5的容积为94m3,强化絮凝池9的容积为240m3,微砂的粒度为0. 05mm,微 砂加入量量为l_5mg/L,海水混合池中的絮凝搅拌器外缘线速度为3m/s,加砂絮凝池中的 加砂絮凝搅拌器桨板中心速度为0. 4m/s,强化絮凝池中的强化絮凝搅拌器桨板中心速度为 0. 2m/s。将经过粗筛消毒处理的海水由海水集水池1经海水提升泵2提升,进入机械搅拌 海水混合池3中,来自混凝剂存储器22经计量泵21计量的混凝剂投加进机械搅拌海水混 合池3中,平直叶桨式搅拌器4以较大的转速搅拌使其快速混合,然后海水溢流至机械搅拌 加砂絮凝池5与来自微砂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包括海水取水单元、海水混凝单元、絮凝单元和沉淀清水单元,海水取水单元包括海水集水池(1)和海水提升泵(2),海水集水池(1)与海水提升泵(2)相连;海水混凝单元包括海水混合池(3)、混凝剂计量泵(21)、混凝剂储存容器(22)和设在海水混合池中的混凝搅拌器(4),海水提升泵(2)用管路与海水混合池(3)联通,混凝剂计量泵(21)的输入端用管路与混凝剂储存容器(22)相连接,混凝剂计量泵(21)的输出端与海水混合池(3)相通;絮凝单元包括强化絮凝池(7)、设在强化絮凝池中的强化絮凝搅拌器(8)、助凝剂计量泵(23)和助凝剂储存容器(24),助凝剂计量泵(23)的输入端用管路与助凝剂储存容器(24)相连接,助凝剂计量泵(23)的输出端与强化絮凝池联通(7);沉淀清水单元包括斜管沉淀池(9)和清水池(11),斜管沉淀池中设有斜管(12)、集水槽(13)和刮泥机(10),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7)与沉淀清水单元的斜管沉淀池(9)溢流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法海水淡化的预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混凝单元和絮凝单元之间的加砂絮凝单元,所述加砂絮凝单元包括加砂絮凝池(5)、设置在加砂絮凝池内的加砂絮凝搅拌器(6)、微砂加料器(20)、微砂回流泵(16)和水力旋流分离器(17),微砂加料器(20)中装有微砂,混凝单元的海水混合池(3)与加砂絮凝池(5)溢流连接,加砂絮凝池(5)与絮凝单元的强化絮凝池(7)之间在下部联通,微砂加料器(20)用管路(19)与加砂絮凝池(5)联通,水力旋流分离器(17)用管路通过微砂回流泵(16)与沉淀清水单元的斜管沉淀池(9)的泥砂排出口(25)连接,水力旋流分离器(17)的污泥排出口通过管路与污泥排放池(18)连接,水力旋流分离器的微砂排出口与加砂絮凝池(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常利峰王光儒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公司一重集团大连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