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衣着用弹性的贴身松紧带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3099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具有松紧口的一次性衣着(10),沿着一批分隔开的接合点(50),此种衣着有一弹性件(25,60,70)围绕该松紧口与衣着外片(21,40,61,71)之边缘部分接连,同时连到内片(20,62,72)的一边缘部分或外片(40a)的折叠部分,此弹性件的外侧边同与之相连的内外片部分基本上相重合.弹性件是在延伸条件下连接到上述内外片部分.然后可以回缩而在接合点之间的外片上形成微皱褶(51).(*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广泛地说涉及到一次性衣着的领域;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这样的弹性结构,它们可用来沿一次性衣着的开口,例如沿人体的腰、腿、踝、颈或腕部等提供贴身的松紧带。这里所用的“一次性衣着”一词,是指包括婴儿与成年人在内的人们穿戴的那些衣着产品。它们设计来作单一性或临时性的用途,并在一次使用后即行舍弃,而不再加以浆洗或干洗供再次利用。在一般品种之一次性衣着中的几个例子是一次性尿布;成年人失禁衣着;外科手术的罩衣、帽子以及鞋或护袜等医院用一次性衣着;医院中病人穿戴的单一用途衣着,例如一次性的睡衣与睡裤;以及试验室大褂、一次性防雨套衣等其它各类衣着。单用途的或一次性的衣着通常绝大多数是由下述一些轻量膜料或薄片材料制成,例如热塑性薄膜、非织造的热塑性或化纤布料、纸、涂层的薄膜或涂层的纸,以及上述这类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各式复合材料。这些一次性衣着上用的材料显然不同于这样的织物材料,后者是取来制造作供长期使用或经受重复浆洗或干洗的缝合衣着或制品的。除此,一次性衣着一般必须采用模切、热封、声波密封与粘接剂等,而不是应用通常生产纺织衣着的缝纫方法。许多一次性衣着采用了某种弹性体围口的形式,以便为人体的某个部分提供贴身的松紧带。例如一种一次性尿布,常设置有松紧的裤口以减少沿着婴儿的腿流洩,或者有时也配上松紧的腰口;一种大褂或类外套的一次性衣着常可使之配上松紧的腕口,给人体的腕部提供舒适而保暖的贴合;一次性的护袜可带有松紧的踝口;而一次性的帽子则能安装上贴合人们头部的松紧口。在最普遍用来为一次性衣着提供松紧口的先有技术中,就我们所知,典型的是那些有关一次性尿布的专利,特别是美国专利3860003〔布尔(Buell)〕、4050462〔伍恩(Woon)〕等人,已转让给本项申请的申请人了,以及4325372〔蒂德(Teed)〕。这些专利中述及的一次性尿布具有三层复合结构,它包括一层不透液的贴身衬里、一层不透液的外皮,以及夹在该衬里与外层间的吸附性毡子。为了给此类衣着提供松紧式的裤口,沿着此衣着界定出裤口的部分配有一条弹性材料带。此类弹性带是以连接到上述衣着之衬里或外皮之上的方式而配附于其上的,但它是以间断的形式将此弹性带的一面之几个部分结合到其中的一层或另一层上,并使此弹性带同此衣着边缘在裤口处分隔开。上述专利所公开的一次性衣着上形成松紧口的技术,对于按照其它先有技术构成的制品也是有代表性的。通过这些技术而制成的一次性尿布,存在着皱折或卷缩外观的松紧裤口。这种款式的松紧裤口虽可用到一次性尿布之上,但对于其它种类的一次性衣着,则可能不会为人们接受或令人厌恶;同时,要是使一次性尿布之松紧式裤口的外观不同于根据先有技术制得的尿布之外观时,也会是有好处的。为此,本专利技术中发展了此种弹性质贴身的松紧带,用来为一次性衣着提供具有缝纫形式外观,而不是先有结构中的那种皱折或卷曲的结构。这样就能生产出松紧口外观更具有魅力的一次性衣着。本专利技术提出的结构是可以用于尿布一类例子的,但也适用于其它类型的一次性衣着,例如儿童或妇女穿的紧身短衬裤、长睡衣、靴绊与护袜等等,使它们的外观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能扩大或提高一次性衣着的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弹性构件适用于在一次性衣着上形成一或多个松紧口,按照本专利技术(1)将一弹性件绕一次性衣着的一开口连接到它的内外层边缘部分;或者当一次性衣着只有单层时,则将此弹性件沿一开口接合到折摺到此弹性件的两相对面上的单层之上,(2)此弹性件的外侧大致同它连接到的衣着之各层外侧重合,(3)沿弹性件外层的部分以及弹性件所接触的这部分表面,是沿着多个分隔开的接合点区而连在一起的,这样,在收缩的条件下,此弹性件在上述接合点之间只引起衣着的外层产生微小的皱折。上述几个特征综合在一起,使得一次性衣着中之具有松紧口者,其外观极其类似于缝合的布料衣着外观,且兼具其它一些优点,这些将于下文详释。本专利技术将对照下述各图予以说明,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带松紧裤口与腰口的一次性紧身短衬裤的正面透视图;图2是图1所示一次性紧身短衬裤的侧透视图;图3是图1的那种紧身短衬裤的边缝结构的截面图;图4是图1所示紧身短衬裤的松紧腰带的截面图;图5是图1所示紧身短衬裤的松紧裤口带的截面图;图6是一种一次性衣着的另一型结构之松紧口的截面图;图7是图1所示一次性紧身短衬裤的侧面部分的透视图;图8是一个截面图,说明在制造此种一次性衣着过程中当该弹性件处于伸张条件下时,弹性件与该衣着的连接;图9是沿着如图8中所示同一平面的一截面图,用来说明此弹性件在制成的衣着中处于收缩下的情形;图10是图1所示一次性紧身短衬裤一部分外部的正透视图,描述了该弹性件处于其收缩情形下的松紧口;图11是实施本专利技术时适用于制造一次性衣着的某种材料的显微照片图,放大13.2倍,平面图;图12是图11中所示材料放大13.2倍的显微照片图,取横截面形式,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连接有处于伸张态下的连接件;图13是图12中所示结构的放大13.2倍的显微照片图,此时的弹性件处于收缩态;图14是图13中所示结构以横截面表示的放大13.2倍的显微照片图;图14a是表明图13与14所示结构的前示图,放大2倍时的显微照片;图15、15a、16、17、18、19、20、21与22是用于阐明本专利技术的机理,相对于下述部分(c)的那种一次性衣着之各个截面的示意图;图23是具有本专利技术之第二种形式的松紧口的一次性衣着的截面图;图24是具有本专利技术之第三种形式的松紧口的一次性衣着的截面图。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几个最佳例子如下(a)图1-10图1与2分别以正透视图和侧透视图说明,按照本专利技术所述构制成的带有松紧腰带11和松紧裤口12带之一次性紧身短衬裤10。此衬裤10的前片14和后片15沿两条边缝16连成一完整的衣着。短衬裤10例如可据一单片的坯料裁剪成合适的形状然后沿两裤口间裤档17摺合,或者由独立的前片与后片沿裤档处缝合。此短衬裤的前片14与后片15具有相同的结构,每一片包括(对照图4与5)一贴身的衬里20和一裤面21。在衬里20与裤面21之间设有一层吸水性毡子22,可以用下述已知工艺的任何适当手段如线或点粘合、压力敏感带、声波封合与热封合等,使之固定到衬里与裤面之任一或二者之上,或可将此毡子摊包在其中而不固定到衬里或裤面之上。如图3所示,边缝16是以本项工艺中任何熟知的手段如声波封合、热封合、粘合与粘接剂涂层带等,将裤面21的接触部分合缝在一起所成。此衬裤内所留下的飞边可使之窄到约1/16至1/2英寸,借以使衬裤内的接缝宽度减到最小。在配有本专利技术之弹性部的一次性衣着中,可以采用任何适当的边缝结构。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次性衣着中的松紧口结构的,例如在一次性紧身短衬裤10的腰口和裤口处的。图4的截面图阐明了衬裤10沿腰带11的结构,而图5的截面图阐明了沿裤口带12与13的结构。如这两个图所示,此种衬裤的裤面21是双层的片状材料件,外层23为纤维质的非织造材料而内层24属塑料;这是用于本专利技术一次性衣着中弹性构件之特别合适的材料,在威廉·M·海伦(Heran)之以“一次性衬裤”为题名的未决申请中作了较全面的描述,此类衬裤例如有婴儿的训练用衬裤等,该项申请与美国专利编号-同一日期提出,已转让给本项申请的申请人。如图4所示,弹性件25沿着它的第一面或外表面2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这样的一种一次性衣着中,其特征是:沿着它的一部分配置有外边缘部和内边缘部,用来与穿戴者的身体相配合并连接上为该衣着提供松紧口的弹性件,其中所作的改进包括:(1)此弹性件沿着上述的松紧口有一个与该外边缘部与内边缘部分别接合的外表面与内表 面;(2)此弹性件的外侧边、上述的外边缘部与内边缘部基本上是重合的;(3)外边缘部的材料选自(a)外层为非编织纤维料而内层为塑料的复合网状件,且此内层与弹性件的外表面接触;(b)合成或天然纤维的非编织网状件或(c)塑料膜。(1) 对于复合的网状件、非编织的网状件与塑料膜这三种情形,上述的外边缘部之厚度分别相应为0.0075-0.045英寸、0.005-0.03英寸与0.0003-0.006英寸。(Ⅱ)对于复合的网状件或非编织的网状件以及对于塑料膜这两种情形,此外 边缘部材料的挠性刚度分别相应为0.01-0.1厘米一克、0.002-0.08厘米一克。(4)此弹性件的外表面与该外边缘部沿着一界面接触,并沿着配置在整个界面上的一批接合点连在一起,这些结合点沿着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以及与此挠切的方向上间隔开 ,同时(a)当此外边缘部材料为复合网状件时,每个接合点之面积为0.05-3平方毫米,在弹性件接合到此外边缘部之前,上述接合点于该弹性件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点间距为0.5-4毫米,这些接合点的总面积占上述界面面积的5-40%,(b)当此外 边缘部材料为非编织网状件时,每个接合点之面积为0.05-3平方毫米,在弹性件接合到此外边缘部之前,上述接合点于该弹性件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点间距为0.25-4毫米,这些接合点的总面积占上述界面面积的5-50%。(c)当此外边缘部材料为塑料膜 时,每个接合点之面积为0.05-1.5平方毫米,在弹性件接合到此外边缘部之前,上述接合点于该弹性件延伸方向上的相邻点间距为0.05-2毫米,这些结合点的总面积占上述界面面积的20-80%。(5)当此弹性件是处于延伸状态下,它就沿着上述接 合点贴合,而当其处于收缩状态下,它就仅仅限于同这些接合点相接,借此在这些接合点之间的材料外边缘部分上给出具有微凸棱状特征的一种松紧口。...

【技术特征摘要】
US 1985-1-10 690,348书中所采用的,此“基本上重合”一词在涉及到一弹性件之外侧缘和与之连接的衣着之一层或两层时,规定为包括图4与5所示的结构,其中衣着上各层的侧缘是同弹性件严格重合的;同时也包括图6所示的结构,这时弹性件的外侧缘与它所连接的折摺层之间,相差不超过此弹性件所连接的层之厚度。当制造衣着之际,可通过前述的折摺方式或适当地使衣着的外面与衬里相对于弹性件作适当地对齐剪裁,而使上述这几个部分的外侧缘大体上重合。图6中所示的摺边结构适合于制作大褂、帽子和护袜之类,其中不需衬裤10中那种内外层的一次性衣着。图7-10阐明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基本特征。这几个图描述了环绕着图1所示之衣着上腰口的弹性件25,这里认为图5与6中的弹性件30与41之连接方式是相同的,因而相应的描述同样适合于这些图中。首先考虑图7,弹性件25所连接的衬裤10上裤面21的边缘包括有一批致密分隔开的接合点50,它们分布在此衬裤腰带11的整个周边上。以后会详加解释,这些接合点50可包括由制备裤面21之材料组成的许多熔合区或浮凸部;这些接合点一般是沿着构成裤面层的料片之整个表面分布,如图7中的一组接合点50a所表明时;但重要的是,这些接合点50至少是沿着弹性件25所连接到的那一层之边缘而形成的。如图8的截面图所示,此弹性件25是在衬裤10的制造过程中在舒伸或收缩条件下连接到后者之上的。从图8中可以看到,每一接合点50是与其相邻接合点顺弹性件的伸延方向隔离一间距ds。而相邻的接合点还在横切弹性件的伸延方向上相互分隔。弹性件25就连到这些接合点50之上;但在制造过程的某个阶段,首先,虽然在舒张条件下接合上时,则也可或不必连接着裤面21在这些接合点之间的材料。当衬裤10的制造完成后,则可允许弹性件25收缩,此种状况以图9中的截面表明。当弹性件25已经收缩时,它仍然继续同裤面的接合点50相连,然而却不是连到这些结合点之间的裤面中介部分。在弹性件25收缩但同时继续但同接合点相连的条件下,就使得这些接合点紧靠在一起,其间距dr如图9所示,而此距离dr小于ds。这就使得接合点之间发生有裤面21的微皱或微弯,此种状况在图9中以裤面在接合点之间的弯曲段或微凸形51表示出。图10表明着衬裤10沿着腰带区的外部情况,进一步阐明了当弹性件25处于收缩态时此外部的结构情况。图10中所给出的裤面21之极细小的微皱或微凸部51,是顺着横切弹性件25之方向而延伸的。(b)图11-14a图11至14a中的显微照片进一步阐明了本发明之弹性件与一次性衣着的连接情况。图11是裤面21一部分材料的13.2倍之放大图,此裤面如前所述为一双层结构,外层23属非织造的纤维质材料,内层24为挤塑到该纤维质外层23之上的塑料涂层。此非织造的纤维质外层23是借加热而粘合到一起的,这些纤维相互熔合而产生一串的接合点50。这些接合点50乃是外层23的平滑如玻璃的熔合区,而接合点之间的这一层的其余材料则相当粗糙或具纤维状的表面结构。此外,接合点50是硬性或刚性的,而接合点间的剩余材料则是柔软性的。当塑料质的内层24是挤涂到外层23之上时,此熔融形式的塑料将使这些接合点产生很高的粘合力,同时将接合点之间的纤维性材料粘连,只不过是后者的粘接强度较小一些,从而构成了一种浮凸的合成网带。此类结合点在图11中示出时呈矩形,但它们也可组成圆形、三角形、六角形等的其它构型。相邻接合点50在弹性件之伸延方向上,通常是沿着相对于松紧口的周边上,其间距由图11中的ds所表示。应该注意到,图11中的接合点50是按交错的行排列,然而同样可使此类接合点取其它的线状排置方式。图12中的显微照片图是图11中的材料的截面形式,此时的弹性件25是在舒张条件下连接的。另外,接合点50相邻点的间距以此显微照片图中的ds表明。这张显微照片表示的是制造诸如紧身短衬裤10之类的一次性衣着的一个中间过程,这时的弹性件是连接到裤面21与衬里20之上的,同时是处于舒张或延伸的条件下。就图12中所示的特定材料而论,弹性件25在以图示方式连接到裤面21与衬里20之上时,延展的伸长度为50%。图13中的显微照片图表明的是图12中的材料在弹性件25已进入回缩的情形,为一与图11类似的平面图。从该照片中可以清楚看到,由于弹性件25的回缩,这些接合点50已被回拉得较为靠近。图13中的显微照片图也是放大13.2倍,这和图11中者相同,从中可以看到,这些接合点在弹性件回缩后的间距dr小于它们当弹性件最初连接到裤面21与衬里20之上的间距ds。图14的显微照片图以截面的形式示明了图13中的材料。此外可以看到,这些接合点50在弹性件回缩后已互相靠近。但是,从这张照片图中看得最清楚的乃是裤面21由于该弹性件25的回缩而产生的微弯与微凸。这使得在裤面21中沿横切弹性件的收缩(与延伸)方向上产生了极细的条纹或棱纹51,图14a极清楚地显示了这一情况,这是图13与14中的材料一显微照片的前视图,放大2倍。在弹性件回缩到图13-14a所示的情况下时,由于这些结合点50形成了平滑如玻璃的刚性结构,使此弹性件继续与之接合,但此弹性件则同接合点间的裤面材料脱离,而这在图12所示的初始情形下则原是会接合的,其原因在于弹性件对平滑的刚性接合点的粘合力大大高于它对结合点之间粗糙软性材料之粘合力。(c)图15-22下面对本发明人认为是使一次性衣着产生前述细网带状弹性件之机理作一解释。如图15-22以二维形式所表示的这种机理,基本上是三个阶段,我们须知此种机理是通过弹性件与裤面间的接合深度而以相似的方式产生的。就图15所标出的各部分而论W=接合点50的宽度;ds=当弹性件25是在舒张态下接附上时,裤面21在接合点之间的长度;ls=舒伸开的弹性件长度;dr=弹性件收缩时的裤面长度;lr=弹性件在收缩时的长度;Ft=将弹性件保持在位置ls时所需的力;t=裤面的厚度。在阶段1,如图15所示,为接附阶段,弹性件经铺伸并接附到裤面材料上(这在实际上是处于未伸展状态下)。在阶段2,如图16所示,为微皱故障阶段,弹性件允许收缩而对裤面材料施加一压缩负荷,直至此裤面达到其承受负荷极限,然后因产生微皱而失败。在阶段3,如图17所示,为回缩阶段,弹性件在接合点之间的部分退回到它原始的未伸张长度,同时裤面材料则有效地保持其同一长度,但在接合点之间处于起皱状况。在图15的第一阶段,此弹性件在外力作用下延伸,在衣着的制造过程连接到衣着外面的接合点50之上。图15a是一自由体的草图,说明将力加到弹性件上使之伸展至长度“Ls”,并在此长度下该弹性件连到了接合点上。将弹性件保持到一伸展长度“Ls”所需的力,可以作为其伸展长度减去其回缩长度“Lr”的差之函数而测定。线性弹簧的关系式为虎克定律(方程1) F=K(L2-L1),而对于图15a(方程2) Ft=KE(Ls-Lr)式中的“KE”,乃是位移(Ls-Lr)与将弹性件从回缩长度“Lr”发展到伸展长度“Ls”所发展的力“ET”之间的直线之斜率。这里的弹性件未必具有线性弹簧的行为,但上述的力是可以根据经验作为位移的函数“KE”加以测定。“KE”将代表此弹性件的弹性常数,一般假定不随弹性件之增长而改变。对于弹性件的任一伸展长度“l”,此弹性件的力“FE”为(方程3) FE=KE(l-lr)方程3的关系式表明,较高的弹性常数和/或较高的伸长度将产生较大的力。图18是表示在任何阶段作用在此衣着的复合结构上之力的自由体草图。在图18中,“F”为施加到此弹性件的任一外力,“FE”为弹性件在任何长度时的力,而“Fm”为弹性件通过接合点作用到衣着外面的力。由于静平衡,这些力的和必须为零,因而有(方程4) F+Fm=FE这些力在三个阶段中的变化如下(1)在阶段1,F=FT,Fm=0而FE=ET(2)在阶段2,假设力FT不再作用到弹性件上,F=0而Fm=FE(3)在阶段3,F、Fm与FE实际全为零,不论这些部分中是否残存有微小的剩余力。为了达到阶段2,即开始微皱故障,力“FE”至少须大到足以产生等于衣着面料上临界负荷的力“Fm”;为了达到阶段3,力“FE”则必须大于此临界负荷。在阶段2,衣着的面料类似一受到偏心加荷的柱状体,有一压缩力Fm位于距该柱体中轴t/2处,其中的“t”如图18a所示为该面料的厚度。要是视此t/2为一很小的值,则可近似地认为主要是在中心轴线上受到荷载。对于在此发生皱凸的临界负荷之一般方程可参看《机械工程师标准手册》(Standard Handbook for Mecha-nical Engineers)》,第六版,5-54页,即(方程5)Pcr= (nπ2EI)/(l2) = (nπ2EA)/((l/r)2)式中Pcr=柱体皱凸(故障)时的负荷;n=取决于端部支承条件的系数;E=材料的弹性模量;I=材料横截面上的最小惯性矩;A=材料的横截面积;r=材料的最小回转半径;l=柱体在两个支承点之间的长度。考虑图19中所示的厚度为“t”,而单位深度为b的矩形截面材料,则可以有I=bt3/12,A=tb 而r2=I/A=t3/12(注意要在最小回转半径方向上产生皱凸,t要小于b)。将上述值代入方程5,使材料皱凸的临界弹性力为(方程6) Fm=(nπ2b/12)·(t3E/l2)在任何柱体中,不论是受到同心或偏心的加荷,当有皱凸故障时,就会使负荷达到此柱体故障最终不取决于负荷的偏心率的某个点。在这一点时,该临界值仍又只取决于“E”、“l”和“t”。参看《机械设计与系统手册(Mechanical Design and SystemsHandbook)》,1964,McGraw Hill公司出版,15-32至15-34页。将一些特定的值代入方程6,就可确定在一致的末端荷载配置下,使某种特定材料之柱体皱凸所需的最大力为(方程7) Fm=Q·Et3/d2S式中,Q为一常数,将端部支承条件的系数、材料的深度以及积分的数值常数都吸收在内。Q的值可以按照特例中已用过的经验方法予以测定,例如对于比值1/r在120至200之间时主结构件的戈登-兰肯斯公式中的情形(参看上面援引的《机械设计与系统手册》)。由方程7可知,对于任意给定的柱深b,此临界弹性力正比于材料之厚度t的立方与杨氏模量“E”之乘积,而反比于柱长“ds”的平方。在图17中,示明了未受约束的弹性件处于其回缩和未加荷的长度“lr”的情形。裤面21的长度为“dr”。此时,裤面21不支承弹形件的任何载荷而没有回缩。于是有(方程8) dr=ds=ls假定回缩的裤面层21取三角形,则可估算皱凸部分的高度。幅高“a”可以由毕达哥拉斯定理求得,这时利用一底边与斜边分别为lr/2与dr/2的直角三角形以及方程8中ls对dr的关系式,即得(方程9) (ls/2)2=(lr/2)2+a2(方程10)a = 1 / 2l2s- l2r]]>注意到上述幅高决不会大于伸展长度的1/2,不然则回缩长度不得不为零。弹性件的伸展长度可以视作为原始的未伸展之长度的一部分。这一部分乃是以伸展长度Ls和回缩长度Lr的通项所表示的伸长度“e”。(方程11) e=(Ls-Lr)/Lr或e%=〔(Ls-Lr)/Lr〕×100或(方程12) Ls=Lr(e+1)(方程13) Lr=Ls/(e+1)将方程13代入采用特定长度ls与lr的方程10,得到(方程14)a = ls1 - 1 / (e + 1 )2/ 2]]>这些值仅仅考虑了接合点之间的裤面与弹性件复合体的数量。为了确定此复合体的总体回缩量,则必须考虑已接合面积的数量。图21与22表明了包括接合长度在内的距离,此时的接合是在回缩状态中在张力作用下保持住的。以下各方程是根据图21与22以及方程13导出的。(方程15) Xs=ls+W=(Xs-W)+W(方程16) Xr=lr+W=〔(Xs-W)/(e+1)〕+W复合体的延伸度“S”此时乃是如下的Xs对Xs之比(方程17) S=(Xs-Xr)/Xr,此式可改写为(方程18) S=e(Xs-W)/(Xs+We)将“W”对总长“Xs”之比定义作接合面积对未结合面积之比“Y”,于是有(方程19) Y=W/Xs以此代回方程18,得到(方程20) S=e(1-Y)/1+Ye方程20表明,此复合体的延伸度只同弹性件的初始延伸度“e”与接合面积对未接合面积之比“Y”有关。应该注意到,弹性件与裤面间的接合应牢固到足以保持住阶段3中仍在接合点上的力。根据方程2与13,这个力为(方程21) F=KεWe/(e+1)(d)材料具有本发明的一个或多个弹性体松紧口的一次性衣着,可以采用各种通常适用于生产此种衣着的技术以及符合此种衣着之最终使用目的之材料来制造。一次性的大褂、护袜和帽子等衣着等可用单层材料(可以有两片或多片),而此处所描述的一次性紧身短衬裤10、婴儿尿布与成人之失禁衣着等则可以有好几层材料,而每一层的选择都根据其特定功能。例如,一次性紧身短衬裤10的贴身衬里20或内部的里子,可以采用任何种类的柔软多孔质膜片,可使液体通过它而为吸水性毡18所吸收;而另一些一次性衣着则可以包括作同一目的用的贴身衬里。衬里可以取聚丙烯或聚乙烯之类的烯烃纤维的非编织性网状件或膜状件;聚酯纤维的织造品;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等纤维纺合的织造品;人造丝织造品,以及合成或天然纤维的纺合织造品等等。衬里也可以是一种多孔性的塑料膜,以便获得一定程度的透水性,亦可利用泡沫塑料编织品或稀洋纱材料。此种衬里最好由对婴儿与成年人皮肤有柔软或舒适感的材料制成。当于一次性衣着中设置一吸水毡例如一次性紧身短衬裤10的那种吸水毡22时,此类吸水毡可采用任何可吸收与保持通过贴身衬里之废液的合适材料。这类吸水毡可以是气压成形的纸浆纤维毡之类的纤维质毡子(通常所谓的“毛绒”制品),其中可包含一种热熔性粘结剂;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之类的熔融喷纺纤维毡;合成或天然纤维材料的纺合织造品;聚丙烯、聚乙烯与聚酯一类熔融喷纺纤维混以纸浆纤维的复合品;或者毛绒类材料混以人造丝等短切纺织纤维的制品。此种毡子可以包括一层或多层上述材料或它们的组合件。此外,这种毡子还可包括为提高其吸水性而添加的化合物。复合式一次性衣着之外皮例如衬裤10的裤面21以及类似的结构,或者单层式的一次性衣着例如大褂、护袜与帽子等的材料,是可以有各种类型的,这类材料上包括许多至少沿着边缘致密而分隔开的接合点,用以接合前面述及的弹性件。下述各类材料适合这一目的(1)外层为非编织性纤维材料而内层为塑料的复合网状品。适用作外层的材料(例如衬裤10之裤面21的层23)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之类合成纤维的结合非编织网状品;纤维素质纤维;人造丝一类的纺织纤维以及棉纱等的非编织网状品;或是纤维素质纤维与纺织纤维的混纺品;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之类的合成纤维混以纤维素质的、纸浆的或纺织纤维;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它热塑材料之粗细一类纤维的熔融喷纺纤维,或此类热塑纤维与纤维素质的、纸浆的或纺织纤维的混合物。适用作内层(例如衬裤10的裤面21的内层24)的塑料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烯烃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甲酯或乙烯-丙烯酸乙酯;聚氯乙烯或尼龙。对于许多种一次性衣着来说,要求内层能作为水障或具有不透液性。塑料质的内层可以挤涂到外层材料之网状体上,或使此塑料质内层预成形为网状结构,再通过加热、加压、声波封合、粘接等方法,叠层到外层材料的网状体上,用一种适当的轧辊工具并通过加热与加压等适当的方法,或者借任何其它可以形成前叙之平滑熔接点的方法,可以在该复合的网状体上形成浮凸的接合点。这些接合点可以沿此网状体的内表面分布或在网状体的边厚范围内稍稍错开。(2)合成纤维和/或天然纤维的非编织性网状体。这方面的适当材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之类的合成纤维,混以纤维素质的、纸浆的或纺织的纤维而纺合成的非编织性网状体;纤维素质纤维、人造丝之类的纺织纤维、以及绵纱等的非编织性网状体,或是纤维素质纤维与纺织纤维的混合物之非编织性网状体;聚丙烯、聚乙烯或聚酯之类的合成纤维,混以纤维素质的、纸浆的或纺织的纤维而纺合成的非编织性网状体;或者是聚丙烯、聚乙烯、聚酯或其它热塑材料的熔融喷纺成的粗细热塑型纤维,或此类热塑纤维与纤维素质的、纸浆的或纺织的纤维之混合物。至于此类非编织性网状体上的接合点,可以采用复合网状体一节中所述的相同方法形成。(3)塑料膜,这可以是单层塑料膜;或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相似或不相似之塑料通过叠层、挤涂或共挤涂上适当的塑料而成的多层膜。适合于这方面用途的塑料包括聚乙烯或聚丙烯之类的烯烃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丙烯酸甲酯或乙烯-丙烯酸乙酯的烯烃类共聚物;聚氯乙烯;或尼龙。可以用具有适当表面图案的滚花辊,在加热与加压下于上述塑料膜中形成接合点,或将塑料膜在具有图案表面结构的激冷辊上形成接合点。此种接合点应从拟接合弹性件之薄膜的最内面稍稍突起。在实施本发明时,只要是它的按照上述方程11所定义的延伸度在5%至300%,最好是在25%至200%范围内之任何适当的弹性材料,都可以用作所需的弹性件。除此,此种弹性件材料所具有的弹性常数(在方程1中为K,在方程2中为KE),应在该弹性件延伸并接合到衣着上时,形成一个当弹性件处于回缩态条件下足以在接合点间的裤面材料上产生皱凸的力。不过,当此衣着为人穿戴时,由此弹性件在延伸时所形成的力,不应使人有不适感,或使人体与此衣着的这一有弹性部分相接触的体部受到不适当的限制。业已发现,弹性常数在10至30克/厘米最好是在15至22克/厘米范围的弹性件材料,适合用作按照本发明而构成的婴儿保育用之紧身短衬裤一类的一次性衣着。不过这一弹形常数可根据具体的一次性衣着而不同于上述限度。可以采用市售的各种材料,例如天然橡胶、异丁橡胶或其它合成橡胶,可从B.F.古德利奇(Goodrich)公司以商品名TUFTANE购得的尿脘人造橡胶材料,以及从H.B.富勒尔(Fuller)公司以商品名FULLASTIC购得的弹性材料。后一种材料(例如参看美国专利4418123)是以一种A-B-A型热塑弹性共聚物为基础,例如可自壳牌化学公司以商品名KRATON购得的那一类,它们具有丁二烯或异戊二烯之类的橡胶状中间嵌段与聚苯乙烯的终端嵌段,由于它们是一种自粘合的材料而特别有用,不需在弹性件与有关层之间添加粘接剂而能用于一次性衣着的外表层。此种弹性件可以借任何适当的手段贴敷到衣着上,包括粘接料接合、热封接或声波封合等,只要它们能适应此弹性件所选用的具体材料即成。(e)物理参量在实施本发明时,重要的是,与弹性件连接的一次性衣着之外层或外表皮应具有若干特征,以获得上述的微弯与微皱状态。如前所述,至少是外层的边缘部分在沿着同弹性件接合的内表面上,有许多密集但分隔开的接合点。沿着整个边缘部分要有接续点的取规则或不规则图案的连续阵列。除此,每个接合点都有特定的面积,而在弹性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的点间要有特定的距离。不过,接合点之面积与邻点间距将随外表面所用材料类型而变化。外表面材料的上述参量之数值范围如下(1)对于部分(d)中所规定的复合网状件,每个接合点之面积范围为0.05至3平方毫米,较理想是在0.09至0.56平方毫米,而最好是在0.15至0.30平方毫米。在弹性件被接合前,沿其延伸方向上的邻点间的距离应在0.5至4毫米,较好是在0.9至1.5毫米,而最佳为1.1至1.3毫米。(2)对于部分(d)中定义的非编织网状件,每个接合点的面积应在0.05至3平方毫米之间,较理想是从0.6至1.0平方毫米,而最好是从0.7至0.85平方毫米。在弹性件接合上之前,在其延伸方向接合点间的距离应从0.25至4毫米,较好是从0.25至3毫米,最好是从0.5至2毫米。(3)对于部分(d)中定义的塑料薄膜,每个接合点的面积应从0.05至1.5平方毫米,较好是从0.1至0.5平方毫米,最好是从0.15至0.35平方毫米。在弹性件接合上之前,沿其延伸方向上之接合点间的距离应从0.05至2毫米,较好从0.05至1毫米,最好是从0.1至0.3毫米。这些接合点也应在横切弹性件延向之方向上错开,但其间的距离对于实施本发明并非关键而能在宽范围内变化,可小于或大于接合点在弹性件延向上之上述距离。不过,这些接合点要配置在弹性件以及它拟连接的衣着之外面或外皮之整个界面接触区之上。例如参看图4与7,接合点50是沿着弹性件25的第一表面26相连之裤面21的边缘部分配置的。现在认定每个接合点之面积及接合点在弹性件延向上之间距是在上述的基本范围内,同时记住它们在弹性件延向的横切方向上是彼此错开的,这些接合点应复盖住弹性件所接附的外皮边缘部分之表面积的一定百分率;换言之,接合点的总面积应该占弹性件之外表面(第一表面26)的一定百分比。于是,接合点的总面积应该如下(1)对于部分(d)中规定的复合网状件,这些接合点应复盖弹性件及与之相连的裤面之边缘部分边界接触面积的5至40%,较好为5至30%,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M艾尔斯乔伊斯A达米科保罗T范冈普尔
申请(专利权)人:金伯利克拉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