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盖世专利>正文

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309840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两端限位于支撑柱所设的卡头。所述卡头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卡口向下张开。所述轮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于支撑柱的底脚。行走时,将轮轴放置水平位,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轮轴与支撑柱底脚所设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同定。备用时,通过其轮轴与支撑柱所设的钩、环连接。(*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具体涉及电动自行车、人力自行车在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
技术介绍
电动自行车、人力自行车在出行过程中,当车胎被道路上的尖锐物钉子、玻璃、利 器刺破后,或在炎热天因车胎充气太足而导致爆胎后,需要将其弄到修理部进行补胎,如果 继续推着行走去修理部,不仅非常费力(尤其是电动自行车),而且容易进一步损坏车胎, 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一般都会叫来车辆将其拖到修理部补胎,这同样给使用者带来 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 (同样适用于人力自行车),该装置平时备于车辆支撑上,当车胎损坏后,将其放下即可使 用,使电动自行车、人力自行车推着走较为省力。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 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两端限位于支撑柱所设的卡头。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卡头为备用限位的上卡头,和行走时限位的 下卡头。所述卡头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卡口向下张开。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所述轮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 支撑柱。本技术更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 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 动连接于支撑柱的底脚。行走时,将轮轴放置水平位,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轮轴与支撑柱底 脚所设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固定。备用时,通过轮轴与支撑柱所设的钩、环连接。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优点当出行时车胎损坏后,可将备用论调整到行走位置,可轻松推着行走,既不会造成 车胎的再一次损坏,又为使用者节约了拖车费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备用轮的轮轴限位于支撑柱所设的卡头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备用轮的轮轴与支撑柱底脚连接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1,所述后支撑1的两 支撑柱2之间设有备用轮3,所述备用轮3的轮轴4两端限位于支撑柱2所设的卡头。仍如 图1所示,所述卡头为备用限位的上卡头5,和行走时限位的下卡头5'。仍如图1所示,轮 轴4设有拉簧6,所述拉簧6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所述卡头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卡口 向下张开(未提供图示)。本技术备用时如图1所示,轮轴4的两端限位于支撑柱2所设的上卡头5。使 用时,将轮轴从上卡头内拉出,放置于下卡头5'内限位即可。实施例2如图2所示,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1,所述后支撑1的两 支撑柱2之间设有备用轮3,所述备用轮3的轮轴4 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7活动连接于支撑 柱2的底脚8,行走时,将轮轴4放置水平位,通过第二连接件9穿过轮轴4与支撑柱底脚8 所设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固定。备用轮3备用时,卸掉连接件9,向上转动轮轴4、并通过轮轴 4所设的钩10挂于支撑柱2所设的环10连接。权利要求1.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1),其特征在于后支撑(1)的两 支撑柱(2)之间设有备用轮(3),所述备用轮(3)的轮轴(4)两端限位于支撑柱(2)所设的 卡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为 备用限位的上卡头(5),和行走时限位的下卡头(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4) 设有拉簧(6 ),所述拉簧(6 )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头的 横断面为半圆形,卡口向下张开。5.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其特征在于后支撑(1)的两支撑 柱(2)之间设有备用轮(3),所述备用轮(3)的轮轴(4) 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7)活动连接 于支撑柱(2)的底脚(8),行走时,将轮轴(4)放置水平位,通过第二连接件(9)穿过轮轴(4) 与支撑柱底脚(8)所设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固定。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其特征在于备用轮(3)备 用时,通过轮轴(4 )与支撑柱(2 )所设的钩、环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两端限位于支撑柱所设的卡头。所述卡头的横断面为半圆形,卡口向下张开。所述轮轴设有拉簧,所述拉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支撑柱。本技术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特点是后支撑的两支撑柱之间设有备用轮,所述备用轮的轮轴一端通过第一连接件活动连接于支撑柱的底脚。行走时,将轮轴放置水平位,通过第二连接件穿过轮轴与支撑柱底脚所设的第二连接孔连接同定。备用时,通过其轮轴与支撑柱所设的钩、环连接。文档编号B60S11/00GK201833995SQ20102055927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蒋盖世 申请人:蒋盖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动自行车车胎损坏后的行走装置,包括后支撑(1),其特征在于:后支撑(1)的两支撑柱(2)之间设有备用轮(3),所述备用轮(3)的轮轴(4)两端限位于支撑柱(2)所设的卡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盖世
申请(专利权)人:蒋盖世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