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惠昌专利>正文

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90065 阅读:3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包括镜体、基座,镜体与基座通过一支撑杆连接,所述镜体包括壳体和镜片,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顶端嵌入所述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于铰链处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支撑杆一侧凸设有一限位凸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基座固定于自行车前部,使用时,将支撑杆绕铰链处旋转,使镜体升至合适位置,不用时则可将支撑杆绕铰链处转回,使镜体贴合于自行车上,以使后视镜在不用时不易摔坏,且可通过铰链处合理设置镜体后视角度,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安全配件
,特别涉及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技术背景为了行车安全,现在也有在自行车上加装后视镜,以便使用者方便地掌握身后的 行车环境。然而,现有的自行车后视镜大多固定安装在自行车的把上,自行车在停放时,自 行车容易因为停放的位置不平稳或者人为的碰撞而摔倒,因而固定在车把上的后视镜容易 被损坏。从而给自行车用户带来不便,增加了自行车用户的经济负担。另外,现有技术中的 自行车后视镜的连接杆与固定卡刚性连接,又因为连接杆为定长,不能因人而异地对后视 镜的视角、视线进行较大范围的调节,增大了自行车用户骑车时的视线盲区,给自行车用户 造成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使用方便,防摔坏,且后 视角度可任意调节的自行车用后视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它包括镜体、基座,镜体与基座通过一支撑杆连接,所述镜 体包括壳体和卡嵌于壳体正面的镜片,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顶端嵌 入所述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于铰链处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 在支撑杆一侧凸设有一限位凸起。所述壳体背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球形凹坑的凹槽。所述凹槽靠近所述球形凹坑的位置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支撑杆顶端成型有与球形凹坑相匹配的球体。所述基座与支撑杆铰接的铰链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支撑杆上部向自行车后方倾斜。支撑杆中部向自行车前方弯折。所述基座由两个半环组成,两个半环螺接成环圈状。所述镜片为平面镜。所述镜片为凸面镜。本技术有益效果为本技术包括镜体、基座,镜体与基座通过一支撑杆连 接,所述镜体包括壳体和卡嵌于壳体正面的镜片,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球形凹坑,所述支撑 杆顶端嵌入所述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于铰链处设有定位块,所 述定位块在支撑杆一侧凸设有一限位凸起;本技术通过所述基座固定于自行车前部, 使用时,将支撑杆绕铰链处旋转,使镜体升至合适位置,不用时则可将支撑杆绕铰链处转 回,使镜体贴合于自行车上,以使后视镜在不用时不易摔坏,且可通过铰链处合理设置镜体 后视角度,使用方便。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的背面视图;附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的基座结构示意图。图1、2、3、4 包括1——壳体 2——镜片3——球形凹坑4——凹槽 5——紧固螺栓6——支撑杆7——锁紧螺母 8——调节螺栓9——基座10——定位块 11——限位凸起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见图1 4,本技术包括镜体、 基座9,镜体与基座9通过一支撑杆6连接,所述镜体包括壳体1和卡嵌于壳体1前面的镜 片2,所述壳体1背面设有一球形凹坑3,所述支撑杆6顶端嵌入所述球形凹坑3,所述支撑 杆6下端与基座9铰接,所述基座9于铰链处设有定位块10,所述定位块10在支撑杆6 — 侧凸设有一限位凸起11。使用前,先将支撑杆6顶端的球体插入壳体1背面的球形凹坑3 中,将紧固螺栓5拧紧,使支撑杆6与壳体1铰接。然后拧开锁紧螺母7,将支撑杆6底端 固定在基座9 一侧的定位块10上。其次,将调节螺栓8松开,使基座9的两个半环打开,再 根据骑车者的需要,把两个半环套设在车把上最适宜的位置,将调节螺栓8拧紧,从而使基 座9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上,再将支撑杆6移至定位块10上的限位凸起11处,使支撑杆6倾 斜式固定在骑车者一侧。使用时,将支撑杆6绕铰链处旋转,使镜体升至合适位置,再根据 骑车者的需要,前、后、左、右整体调节镜体的角度,使镜片2反射出的景物视线达到最佳效 果。不用时,为了防止镜体因撞倒而摔坏,可将支撑杆6绕铰链处转回,使镜体贴合于自行 车上,避免摔坏,亦可将调节螺栓8拧开,使基座9脱离车把,把整个装置取下带走,待使用 时再装上。本实施例的支撑杆6顶端成型有与球形凹坑3相匹配的球体,拧紧紧固螺栓5,支 撑杆6与镜体形成稳固的连接,支撑杆6与镜体铰接,使镜体可以绕所述球体的球心自由转 动,便于骑车者调节最适宜的后视角度。本实施例的壳体1背面开设有连通所述球形凹坑3的凹槽4,所述凹槽4靠近所述 球形凹坑3的位置设置有紧固螺栓5。连接支撑杆6与壳体1时,将所述球体向球形凹坑3 内挤压,与球形凹坑3连通的凹槽4受挤压而张开,从而使所述球形凹坑3的开口变大,以 利于所述球体顺利地插入所述球形凹坑3中,待球体嵌入所述球形凹坑3后,拧紧紧固螺栓 5,则所述凹槽4无法变形,所述球体即被约束于所述球形凹坑3内,无法从球形凹坑3的开 口处脱出,使得支撑杆6与壳体1铰接,为自行车用户调节后视角度提供方便。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壳体1 一体成型,使得壳体1易于加工成型,壳体1由塑料制成,抗老化、抗摔性能好,有利于延长镜体的使用寿命。本实施例的基座9与支撑杆6铰接的铰链端部设置有锁紧螺母7,本技术所述基座9和支撑杆6对应的位置分别开设有连接孔,并通过连接杆穿过所述连接孔而使基座 9和支撑杆6铰接,所述锁紧螺母7螺接于所述连接杆端部;使用时,通过调节锁紧螺母7, 改变支撑杆6与基座9在铰链处的摩擦力,以便使用时镜体能在该摩擦力作用下固定于基 座9,而不使用时,可以克服该摩擦力顺利扳动支撑杆6。本实施例的支撑杆6 —体成型,支撑杆6上部向自行车后方倾斜,与壳体1呈一定 夹角相交,支撑杆6中部向自行车前方弯折。调节后视角度时,需要前后调整镜体,支撑杆 6上部向自行车后方倾斜,使得支撑杆6与壳体1呈一定夹角相交,这样避免了调节镜体后 视方向时,镜体下部受支撑杆6上部阻挡而无法向下调节的弊端,支撑杆6中部向自行车前 方倾斜,使镜体的重心与所述基座9在同一平面内,减小了镜体对支撑杆6的偏心负荷,有 利于延长支撑杆6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支撑杆6由硬质耐腐蚀材料制成,不容易锈蚀或老化,且强 度和刚度高,这样在需要更换镜片2等易损部件时,只需更换镜片2,而不需整体更换,为自 行车用户减少不必要的经济负担。本实施例的基座9由两个半环组成,两个半环通过 调节螺栓8螺接成环圈状。由两 个半环组成的基座9能够适用于不同直径的自行车车把,增大了本技术的适用范围, 同时利用调节螺栓8的拧紧和松开,方便装置固定在自行车车把上以及取下带走。本实施例的基座9 一侧设有定位块10,定位块10 —侧设有一限位凸起11。调节 后视角度时,将支撑杆6移至定位块10上的限位凸起11处,使支撑杆6倾斜式固定在骑车 者身体的一侧,避免挡住后视景物,停放自行车时,将支撑杆6移至定位块10的另一端,使 支撑杆6大体与自行车车把平行,起到避免摔坏装置的作用。本实施例的镜片2为平面镜,经过平面镜反射出来的景物真实感强,使得骑车者 可以直观地观察身后往来的车辆、行人和其他情况,另外由平面镜卡嵌于壳体1所形成的 镜体,还可以作为一般的镜子来使用。本实施例的镜片2为凸面镜,凸面镜后视角度大,使得骑车者可以观察更大范围 的行车环境,确保骑车安全。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 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自行车用后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用后视镜,它包括镜体、基座,镜体与基座通过一支撑杆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镜体包括壳体和卡嵌于壳体正面的镜片,所述壳体背面设有一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顶端嵌入所述球形凹坑,所述支撑杆下端与基座铰接,所述基座于铰链处设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在支撑杆一侧凸设有一限位凸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惠昌
申请(专利权)人:王惠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