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连接固定部件的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90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吸收性物品,它安装在内裤等的内侧,使用时在其末端部不容易产生歪扭和折皱。在吸收性物品1的没有吸收芯的纵方向两侧末端区域22、22上设置了连接固定部件5、5。该末端区域22、22容易追随内裤等外部穿着物30的变形,末端区域22、22可切实地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上。这样,在将外部穿着物30穿到身体上时,吸收性物品1不容易产生歪扭和折皱。(*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失禁患者或老人等使用的尿垫、失禁垫或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特别涉及重叠在内裤、尿布等外部穿着物内侧使用时、不起折皱并能稳定地穿着的吸收性物品。尿垫、失禁垫或生理用卫生巾等的吸收性物品,通常重叠在内裤、尿布等外部穿着物内侧进行使用。这种吸收性物品,其构造是在透液性面层和不透液性背层之间夹着吸收芯,另外,在横方向两侧部形成有配设着橡胶等弹性体的羊腿形褶裥或向着穿用者皮肤立起的立体褶裥。图4(A)是从面侧表示已往的重叠在外部穿着物上使用的吸收性物品展开状态的平面图。(B)是(A)的B-B线断面图。图5是表示已往的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外部穿用物即内裤内侧状态的侧面图。该吸收性物品1A,如附图说明图1(B)的断面图所示,由叠层体构成,该叠层体具有透液性面层2、背层3和吸收芯4。面层2朝着穿用者皮肤侧。背层3朝着内裤或尿布等外部穿着物。吸收芯4设在面层2与背层3之间。通常,此种吸收性物品1A中,在背层3的表面,在有吸收芯4的区域21的约中央部设有用于与外部穿着物连接固定的连接固定部件5。如图5所示,吸收性物品1A在使用时,用其连接固定部件5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的内侧。但是,在该吸收性物品1A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上的状态,使用者的腿从腰部开口31伸入腿部开口32,从腿部朝着腰部往上方拉地穿用该吸收性物品1A时,在外部穿着物30完全穿着到身体上之前,吸收性物品1A的边缘部9容易与腿部相撞或与体部相挂从而吸收性物品1A的边缘部9有时朝着箭头的方向起折皱。结果,在内裤内的吸收性物品1A会产生移位,或产生歪扭和大的折皱,从而不能接受尿等的排泄物。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该吸收性物品重叠在外部穿着物内侧进行使用时,不容易产生折皱,能切实地贴合在身体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由叠层体构成,该叠层体具有透液性面层、背层和设在该面层与背层之间的吸收芯,在使用状态,上述背层侧固定在使用者穿着的外部穿着物的内侧;其特征在于,以从使用者的下腹部向臀部延伸的方向为纵方向,与其直交的方向为横方向,在上述叠层体的背层侧,在上述纵方向的末端区域设有将上述叠层体固定在外部穿着物上的连接固定部件。该吸收性物品,像尿垫、失禁垫或卫生巾等那样,用连接固定部件固定在内裤或尿布等外部穿着物的内侧使用。由于该连接固定部件处在叠层体的末端,所以,在把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外部穿着物内侧的状态下使用者进行穿着时,吸收性物品的末端部与穿着者身体接触,即使有朝着身体插入方向的拉力,该吸收性物品的末端部也能固定在外部穿着物上,所以,吸收性物品不会起皱。因此,可切实将吸收性物品贴合在身体上。上述连接固定部件最好设在上述末端区域中的没有吸收芯的部分。另外,上述连接固定部件最好设在上述叠层体的纵方向两端。这样,在使用时可抑制吸收性物品起皱。最好在上述末端区域,沿上述横方向从中央部到两侧部设置连接固定部件。可更加抑制起皱。从防止起皱的角度出发,连接固定部件的边缘与上述叠层体的末端区域边缘部的间隔以0~5mm为宜,最好为0~3mm。设在吸收性物品上的连接固定部件可以是连接固定搭扣或粘接材。图1(A)是从面层侧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一例的、成人用尿垫展开状态的平面图。(B)是(A)中的B-B线断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外部穿着物即内裤内侧状态的侧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平面图。图4(A)是表示已往的吸收性物品展开状态的平面图。(B)是(A)中的B-B线断面图。图5是表示已往的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外部穿着物即内裤内侧状态的侧面图。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1(A)是从面层侧表示作为本专利技术吸收性物品一例的、成人用尿垫展开状态的平面图。(B)是(A)中的B-B线断面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吸收性物品固定在外部穿着物即内裤内侧状态的侧面图。图1(A)所示吸收性物品1,如图1(B)的断面图所示,由叠层体构成,该叠层体具有透液性面层2、背层3和吸收芯4。面层2朝向着穿用者皮肤。背层3朝向着内裤或尿布等外部穿用物。吸收芯4设在面层2与背层3之间。上述背层3是不透液层。但是,当外部穿着物是内裤型或开放型的尿布、吸收性物品1设置在该尿布内侧时,上述背层3的一部分区域或全部区域也可以是透液性的,未被吸收性物品1的吸收芯4吸收完的尿可传递到尿布的吸收体。不透液性背层3由烯(烃)类树脂片、无纺布、树脂片与无纺布叠合成的布等形成。面层2由对疏水性纤维进行亲水性处理后的材料或亲水性纤维等形成。例如,可采用点粘型、气流刺穿法(エア-スル-)、纺粘型、射流喷网型等无纺布。吸收芯4由粉碎纸浆或粉碎纸浆与高吸水性聚合物等的混合物形成,粉碎纸浆或粉碎纸浆与高吸水性聚合物的混合物用绵纸等吸收性薄层材料包住。该吸收性物品1,从使用者的下腹部到臀部的方向是纵方向(Y方向),与其直交的方向是横方向(X方向)。用标记21表示有吸收芯4的区域,该区域21以外的纵方向两端部分的未夹设吸收芯4的部分称为末端区域22、22。在吸收芯4被面层2和背层3挟着的状态,如图1(A)、(B)所示,面层2和背层3在吸收性物品1的纵方向两端的末端区域22、22和横方向两侧部6、6相互重叠,面层2和背层3间未夹设吸收芯4地用热熔型粘接剂等接合着。图1(A)所示吸收性物品1,其纵方向为长度方向,整体呈所谓的砂计时器形状,即,面层2、背层3、吸收芯4全体呈砂计时器形状。但是,不仅仅吸收芯4可以为长方形,而且吸收性物品1整体也可以呈长方形。在吸收性物品1的内面上,在横方向两侧部接合着沿纵方向延伸的疏水性层15、15的基端部,在其自由端部安装着伸长状态的沿纵方向延伸的弹性部件(例如松紧带)16、16。这样,如图2所示,在吸收性物品1的两侧形成着朝向使用者皮肤的立体褶裥。图2中标记30表示内裤(或内裤型尿布)即外部穿着物,借助设在吸收性物品1上的连接固定部件,将吸收性物品1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的内侧进行使用。如图1所示,上述末端区域22、22中,在背层3的表面安装着连接固定部件5、5。如图1所示,在上述末端区域22、22,连接固定部件5、5从横方向(X方向)的中央部到两侧方在整个区域内延伸。即,连接固定部件5、5的横方向长度尺寸与吸收性物品1的X方向宽度尺寸约一致。通过在整个宽度方向设置连接固定部件5,5,当腿等碰到吸收性物品1的边缘部9时,该边缘部9不容易从外部穿着物30上脱落。另外,连接固定部件5、5最好设在上述末端区域22、22即没有吸收芯4的区域。末端区域22、22内由于没有吸收芯4,所以其变形自由度高。因此,末端区域22、22容易自由地追随内裤等外部穿着物30的变形,从而连接固定部件5、5可切实地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的内侧,连接固定部件5、5的部分不容易脱落。但是,设在末端区域22、22的连接固定部件5、5的一部分也可以重叠在有吸收芯4的区域21上。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吸收性物品的展开图。该形态中,在上述末端区域22、22,连接固定部件5、5分别设在横方向(X方向)的两侧部。将连接固定部件5、5部分地设在末端区域22、22时,如图3所示,最好至少设在横方向的两侧部。通过设在两侧部,可将吸收性物品1的角部(i)固定在外部穿着物30的内侧,可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吸收性物品,由叠层体构成,该叠层体具有透液性面层、背层和设在该面层与背层之间的吸收芯,在使用状态下上述背层固定在使用者穿着的外部穿着物的内侧;其特征在于,以从使用者的下腹部朝向臀部延伸的方向为纵方向,与其直交的方向为横方向,在上述叠层体的背层侧,在上述纵方向的末端区域设有将上述叠层体固定在外部穿着物上的连接固定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冈义久小野芳夫水谷胜己
申请(专利权)人: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