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驱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625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盘驱动器,其包括有一基座和一机芯板,所述基座上设有一加载马达及一由所述加载马达带动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上形成有两Z形槽,所述机芯板设有一主轴马达、一进给马达及一由所述进给马达带动的读写头,所述机芯板的前端面处向前凸出而形成有两个与所述Z形槽匹配的导柱,两导柱分别插设于两Z形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记录载体的写入/读出装置,尤其是指一种光盘驱动器
技术介绍
常见的光盘驱动器如图1所示,其包括有一基座11、一机芯板13及一传动板15, 其中,基座11上形成有用于安装机芯板13的安装位111,在安装位111的前方处设置有一 传动齿条17,该传动齿条17由设置于基座11上的加载马达19带动,而在安装位111的后 端形成有两个后安装柱113 ;传动板15的前端面处形成有两间隔一定距离的导柱151,两导 柱151分别插设于传动齿条17的Z形槽171中,其后端面处形成有两个前安装柱153 ;机 芯板13安装有一主轴马达21、一进给马达23及一读写头25等功能部件,在其四个角落处 各形成有一安装孔131,使用四个套设有弹性垫圈27的螺丝29分别穿过机芯板13上的四 个安装孔131而分别螺接于前安装柱153、后安装柱113上,从而实现机芯板13与基座11 的组装。从上述的光盘驱动器的结构可以看出,需在机芯板13和传动齿条17之间设置一 传动板15以起传动之用,并需使用螺丝29和弹性垫圈27以实现机芯板13与传动板15的 连接,如此,则使得光盘驱动器的结构较为复杂,且造成其组装工序较多、不够简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光盘驱动器所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组装方便的光盘驱动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有一基座 和一机芯板,所述基座上设有一加载马达及一由所述加载马达带动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 齿条上形成有两z形槽,所述机芯板设有一主轴马达、一进给马达及一由所述进给马达带 动的读写头,所述机芯板的前端面处向前凸出而形成有两个与所述Z形槽匹配的导柱,两 导柱分别插设于两Z形槽中。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基座在其两侧梁的后部处各形成有一具有导入口的轴 孔,所述机芯板在其两侧端面的后部处向外凸出而各形成有一转轴,两转轴分别置入于两 轴孔中。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导柱之间的距离等于所述Z形槽之间的距离。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导柱的前端部收缩而形成锥台端。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轴孔的上方处形成有一限位块。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限位块自其上端面向侧端面倾斜而形成有一上斜面。 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限位块自其侧端面向下端面倾斜而形成有一下斜面。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转轴自其上部向端部倾斜而形成有一外斜面。上述光盘驱动器中,所述转轴自其端部向下部倾斜而形成有一内斜面。相比于现有光盘驱动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机芯板的前端面处形成有匹配于传动齿条上Z形槽的导柱,将导柱直接插设于Z形槽中而由传动齿条的左右移动而 驱使机芯板的升降,通过将机芯板直接连接于传动齿条,无需设置常见光盘驱动器所具有 的传动板,进而无需设置螺丝和弹性垫圈以固定机芯板和传动板,有利于简化光盘驱动器 的结构,使其组装较为简便。附图说明图1是常见的光盘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光盘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光盘驱动器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图6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7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 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阐述。参考图2至图7所示,本技术所公开的光盘驱动器包括有一基座10及一机芯 板20,所述机芯板20以可升降的方式而安装于所述基座10之上。其中,基座10包括有一 前梁100、一后梁102及两侧梁104,四者首尾相连而围成一个整体,并在其上形成一可用于 安装机芯板12的容置空间106。前梁100上设置有一加载马达108及一由该加载马达108 带动的传动齿轮组110,并在该前梁100上对应于该容置空间106的前方处设置有一与该传 动齿轮组110相啮合的传动齿条112。该传动齿条112上形成有两彼此平行的Z形槽114, 每一 Z形槽114包括有一上水平部1140、一连通于该上水平部1140的倾斜部1142及一连 通于该倾斜部1142的下水平部1144。两侧梁104分别在其后部处形成有一具有导入口 116 的轴孔118,两轴孔118位置彼此相对。机芯板20上设置有一主轴马达200、一进给马达202及一读写头204,其中,主轴 马达200用于加载光盘并带动其旋转,进给马达202通过一齿轮组而可驱动该读写头204, 使其相对于光盘径向移动而可对光盘进行读写。在机芯板20的前端面处向前凸出而形成 有两个与Z形槽114匹配的导柱206,两导柱206之间的距离相等于所述传动齿条112上两 Z形槽114之间的距离,且分别插设于Z形槽114中。优选地,导柱206的前端部收缩而形 成有锥台端2060,以便于导柱206插设于Z形槽114中。在机芯板20两侧端面的后部处分 别向外凸出而形成有一转轴208,两转轴208分别置入于该基座10的两侧梁104上的轴孔 118中。通过将导柱206分别插设于Z形槽114中,并将转轴208分别置入于轴孔118中, 而实现机芯板20与基座10的组装,且使机芯板20可以以转轴208为轴芯进行旋转。优选 地,每一轴孔118的上方处形成有一自侧梁104延伸出的限位块120,这样,当转轴208置入 轴孔118中时,该限位块120可起到限制转轴208的作用,避免转轴208自该轴孔118中脱 出o光盘驱动器加载光盘时,加载马达108启动而驱动传动齿轮组110运转,进而带动与该传动齿轮组110相啮合的传动齿条112左向移动,由于传动齿条112的左向移动,插设 于该传动齿条112的导柱206从Z形槽114的下水平部1140处滑动至Z形槽114的上水 平部1142,从而抬升机芯板20,使其上的主轴马达200穿过盘托(图中没有示出)而对置 于盘托上的光盘进行加载。随后,主轴马达200带动光盘旋转,而进给马达202则驱动读写 头204相对于光盘径向移动,而对光盘进行读/写操作。光盘驱动器卸载光盘的步骤则为 上述加载步骤的逆过程。本技术所公开的光盘驱动器的结构中,在机芯板20的前端面处形成有匹配 于传动齿条112上Z形槽114的导柱206,将导柱206直接插设于Z形槽114中而由传动 齿条112的左右移动而驱使机芯板20的升降,通过将机芯板20直接连接于传动齿条112, 无需设置传统光盘驱动器所具有的传动板,进而无需设置螺丝和弹性垫圈以固定机芯板和 传动板,有利于简化光盘驱动器的结构,使其组装较为简便。进一步地,基座10在其两侧 梁104的后部处分别形成有轴孔118,而机芯板20在其两侧端面的后部处分别形成有转轴 208,将转轴208置入于轴孔118而实现机芯板20与基座10的组装,相比于传统的采用螺 丝和弹性垫圈的螺接方式,使得光盘驱动器的结构较为简单、组装更为便捷。结合图6所示,转轴208自其上部向端部倾斜而形成有一外斜面2080,而自其端部 向下部倾斜而形成有一内斜面2082。该内斜面2082的设置,有助于将转轴208置入设有限 位块120的轴孔118中的操作,而该外斜面2080的设置,则有助于将转轴208自设有限位 块120的轴孔118中取出的操作。结合图5和图7所示,限位块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盘驱动器,包括有一基座和一机芯板,所述基座上设有一加载马达及一由所述加载马达带动的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上形成有两Z形槽,所述机芯板设有一主轴马达、一进给马达及一由所述进给马达带动的读写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芯板的前端面处向前凸出而形成有两个与所述Z形槽匹配的导柱,两导柱分别插设于两Z形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晙圣金光旭谢耀宗谢春华王飞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