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283091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蓄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用于出现突发情况下保证冷源持续供应的环境,所述供冷系统的供冷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供冷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二次侧及用户端;所述供冷系统的散热环路包括有串联设置的散热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一次侧及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蓄水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增加冷冻水总量来做到冷源的备用,只需在冷冻水环路上串联体积较大的蓄水罐,该供冷系统简单,投入小,且效果明显、可靠。同时充分利用了主机的冷量,免去备用主机的投入。(*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力蓄能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
技术介绍
在一些特殊的供冷项目中,比如银行、保险、IT业的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等,由于其 采用大量的数据服务器而需要持续的主动散热,否则服务器可能因为热量无法得到迅速散 放而迅速积累造成服务器烧损。在上述的供冷项目中常见以下两种供冷系统常规供冷系统,其冷源仅仅依靠制冷主机(包括常规冷水机组、热泵、VRV等),一旦 制冷主机不工作就无法继续提供冷量,可能会导致巨大损失;即使备用主机也无法解决根 本问题,一旦电力出现故障,大功率的主机同样无法运行蓄冷系统,其具有备用冷源的优势,但普通的水蓄冷、冰蓄冷系统比较适合白天和 夜间负荷差异较大的项目,即在每天夜间利用闲置的制冷主机对蓄冷装置进行充冷,白天 主机和蓄冷设备同时放冷满足末端负荷,因此并不适合此类M小时运行,末端负荷又非常 稳定的项目。除非专门一套蓄冷系统(主机及蓄冷装置),这样非常不经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蓄冷功能的供冷系 统,该供冷系统通过在冷冻水环路上串联体积较大的蓄水罐,以增加冷冻水总量方式来做 到冷源的备用,克服了上述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用于出现突发情况下保证冷源持续供应的环境, 所述供冷系统的供冷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供冷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二次侧及用户端; 所述供冷系统的散热环路包括有串联设置的散热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一次侧及冷却塔,其 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蓄水罐。所述蓄水罐并联有一旁通管路。所述蓄水罐内设有布水器。所述蓄水罐内设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平行、交错设置并将所述蓄水罐内分割成 一迂回水路。 所述蓄水罐外覆盖有保温层。所述供冷循环水泵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一补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连通有补 水管路,及采用补水泵驱动通过稳压罐、真空脱气机向所述供冷环路补充水量。所述供冷循环水泵与补水系统串联连接有高流速螺旋除污器。所述散热环路中串联设置有高流速螺旋除污器。所述散热环路中设有与所述冷却塔并联的冷却水加药装置。所述用户端为银行、保险及信息技术行业的数据中心和/或研发中心。本技术的优点是通过增加冷冻水总量来做到冷源的备用,只需在冷冻水环路上串联体积较大的蓄水罐,平时运行中已经充好冷量,充完后备用在系统中(保持恒温并 不供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只需启动冷冻水泵即可供冷,保证了数据中心的安全性。该系 统简单且经济实用,投入小且效果明显、可靠。同时充分利用了主机的冷量,免去备用主机 的投入。附图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常规供冷系统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的供冷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 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如图1-2所示,图中标记1-16分别为供冷循环水泵1、冷水机组2、用户端3、散 热循环水泵4、冷却塔5、蓄水罐6、隔板7、保温层8、补水系统9、补水管路10、补水泵11、稳 压罐12、真空脱气机13、高流速螺旋除污器14、冷却水加药装置15、冷冻水加药装置16。参见图1,这是一个常规的供冷系统结构,主要包括供冷环路,由依次串联设置 的供冷循环水泵1、冷水机组2 二次侧、用户端3、补水系统9、冷冻水加药装置16及高流速 螺旋除污器14组成;散热环路,由串联设置的散热循环水泵4、冷水机组2 —次侧、高流速 螺旋除污器14、冷却水加药装置15及冷却塔5组成。其中,补水系统9用于向供冷环路补充损失的水量。其连通有补水管路10,通过补 水泵11驱动从补水管路10取水,经过稳压罐12、真空脱气机13处理向供冷环路输水,此为 业界习见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同时补水泵11、稳压罐12及真空脱气机13在图中未标示。高流速螺旋除污器14用于去除管路中循环水内的污物,尤其是供冷环路中补水 系统9所补充的新水,以避免两个循环水路中淤积污垢造成管路堵塞或腐化。冷却水加药 装置15、冷冻水加药装置16则分别向两个循环回路中补充损失的药物组分。参见图2,本技术中技术方案和上述常规供冷系统区别如下冷水机组2与用户端3之间串联连接有两个蓄水罐6,并在两个蓄水罐6的两端并 联一旁通管路。其中任一蓄水罐6外部包覆有保温层8,以起到保温隔热降低能量损耗的功 效。蓄水罐6内部平行、交错设置有若干隔板7以在蓄水罐6内形成一个迂回的水路,水流 在蓄水罐6内沿隔板7分隔的水路行进,一边进来的冷水(热水)把热水(冷水)压出去,出 水和进水不会混水,保证供水的稳定。以上详细描述了上述的供冷系统的结构,以下结合上述结构详细描述本技术 中所描述供冷系统的工作原理初次运行时冷水机组2将末端高温的回水降温后通过供冷循环水泵1送入蓄水罐 6,蓄水罐6中的水逐渐被压出,直到蓄水罐6中的水全部变为冷水。此时系统可旁通蓄水 罐6运行,充满冷水的蓄水罐6存储在一边作为备用冷源;也可继续通过蓄水罐6运行,低 温冷冻水只流过蓄水罐6后送入末端。当系统冷源或常规电力出故障时,应急电源投入工 作,保证耗电量较小的供冷循环水泵1持续运行,此时蓄水罐6中巨大体量的冷水发挥备用 冷源作用,保证在数小时内保持对末端进行供冷。4 虽然以上已经参照附图对按照本技术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 对本技术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如蓄水罐采用隔板方式来保证水流均勻、冷热分层不 混水,在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类似的等同结构进行替代,譬如蓄水罐内设有布水器等。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用于出现突发情况下保证冷源持续供应的环境,所 述供冷系统的供冷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供冷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二次侧及用户端;所 述供冷系统的散热环路包括有串联设置的散热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一次侧及冷却塔,其特 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蓄水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并联 有一旁通管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内设 有布水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内设 有若干隔板,所述隔板平行、交错设置并将所述蓄水罐内分割成一迂回水路。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外覆盖有保温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循环水 泵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一补水系统,所述补水系统连通有补水管路,及采用补水泵驱 动通过稳压罐、真空脱气机向所述供冷环路补充水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冷循环水 泵与补水系统串联连接有高流速螺旋除污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路中 串联设置有高流速螺旋除污器。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路中 设有与所述冷却塔并联的冷却水加药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蓄冷功能的供冷系统,用于出现突发情况下保证冷源持续供应的环境,所述供冷系统的供冷环路包括依次串联设置的供冷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二次侧及用户端;所述供冷系统的散热环路包括有串联设置的散热循环水泵、冷水机组一次侧及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水机组与用户端之间串联连接有至少一蓄水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自挺韩云海张力峰奚玉娟盛青青于基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电源牌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