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码头浮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82943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码头浮桥,该浮桥的结构包括有主桥体、小车架、底盘,主桥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连接在浮桥上平台上,浮桥上平台通过马板焊接在机舱工艺孔内部船体结构上,主桥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连接有小车转盘,该小车转盘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上,底盘置于码头的地面上,底盘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小车架的轮子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的小车架和底盘通过铁链连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码头浮桥利用弓形梁将主桥体重量大大减轻,主桥体弓形梁强度足以吊运,不需另设吊马,可用塔吊小钩直接与弓形梁连接实现快速安装,且吊装难度减小,还能降低使用中的危险系数。(*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桥梁,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连接船舶与码头的码头浮桥,在船舶下 水停靠在舾装码头后,便于施工及相关人员进入机舱所用到的一种便捷的工装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大多数的码头施工区域处于大江或大河及入海口,这些地方相对风浪潮涌较 大造成船舶停靠码头时出现前后左右漂移现象。现有技术中连接码头和船体机舱工艺孔的码头浮桥一般长度为2細,特别是建造 过程的船舶下水以后进行机舱内调试舾装建设时,更是需要连接码头和船体的浮桥。由于所造船舶的载重吨数日趋增大,2 !的机舱工艺孔码头浮桥已不能满足新型 船舶的需求。同时如果按原来的结构形式不变仅仅增加长度将会使浮桥重量大大增大,给 吊装带来难度。同时原来设计的浮桥由于受到潮汐影响使桥体陡坡度最大接近30°,这给 施工人员上下船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结构形式的 码头浮桥。本技术码头浮桥将主桥体的重量大大减轻,且强度足以吊运,不需另设吊 马,可用塔吊小钩连接实现快速安装,且吊装难度减小,还能降低使用中的危险系数。为了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码头浮桥,该浮桥的结构包括有主桥体、弓形梁、小车架和底盘,所述弓形梁 的两端对应固定于所述主桥体的两端,所述主桥体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连接在浮桥上平 台上,该浮桥上平台跟船体上机舱工艺孔的内部结构用耳板连接,所述主桥体的另一端通 过第二连接销连接至小车转盘,该小车转盘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上;所述的底盘置于码头 上,在底盘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小车架的轮子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的小车架和 底盘通过两根铁链连接成一体。作为一种优化的设计方案,所述的小车架上还设置有一个扶梯,该扶梯的下端悬 空,该扶梯靠近底盘但不接触,扶梯的上端靠近主桥体的端口。作为一个优化的设计方案,所述主桥体的倾斜度小于等于15°,桥体的长度32m。 这样此浮桥适用于可距码头IOm以内停靠的船舶以及所处水域潮汐落位差16m以内的船舶。为了便于吊拉运输,可以直接将吊运小钩连接主桥体的弓形梁护栏,护栏的材料 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可以承受整个结构的重量,因此可以将塔吊直接与弓形梁连接,不需 要重新设置吊马,并且吊装的形式多样化,方便操作。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码头浮桥具有如下技术优点1.本技术码头浮桥的主桥体由于重量不超过32t,可以用舾装码头的塔吊连 接32t大钩吊装,达到快速安装的目的。尤其是在新船试航靠码头使试航人员在较短时间内上岸休息。2.在本技术码头浮桥的主桥体护栏弓形梁采用的圆管满足吊装的需求,因此 可以将小钩设置的浮桥弓形梁上的任意部位,可以满足不同的吊装方式。例如船舶作称重、 动车等不驶离码头试验时可以在靠近船舶的护栏圆管上吊起,缩短试验时间。船舶试航前 在靠近码头的护栏上用升钩将3 !码头浮桥桥体通过转盘式小车架的转动移置船舶上,减 小吊装难度。3.本技术中的主桥体、小车架、码头之间的连接采用转向插销式连接,使主桥 体的一端有万向头的作用,起到各自之间作用力的缓冲降低危险系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码头浮桥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 一底盘 2—铁链 3 —小车架4 一小车转盘 5—扶梯 6—第二连接销 7 —弓形梁 8—浮桥上平台 9一主船体 10—第一连接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码头浮桥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做 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以求更为透彻地理解本技术,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 护范围。先请看图1,图1是本技术一种码头浮桥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本实用新 型的码头浮桥上主要结构包括有主桥体9、弓形梁7、小车架3、底盘1。弓形梁7的两端固定于主桥体9的两端,二者之间设置有护栏。上述的主桥体9、 护栏以及弓形梁7都是采用圆管制成,圆管可以满足吊装的需求,因此可以将小钩设置的 浮桥弓形梁7上的任意部位,可以满足不同的吊装方式。上述的主桥体9 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0连接浮桥上平台8上,该浮桥上平台8固 定于机舱工艺孔的内部结构上,具体是在内部结构上焊接一个耳板,然后浮桥上平台8则 连接到耳板上,上述的机舱工艺孔是开在船体机舱位置处供施工人员进程的通道孔。主桥 体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6连接有小车转盘4,该小车转盘4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3 上。上述的底盘1置于码头上,在底盘1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上述的小车架3的 四个轮子均置于所述凹槽内。小车架3可以在底盘1上自由的前后小范围内移动,但因为 四个轮子均在凹槽内,所以不会发生偏移。上述的小车架3和底盘1通过两根铁链2连接 成一体,这样在吊装小车架3时,底盘1与小车架3可以一并吊离或安装。在上述的小车架3上还设置有一个扶梯5,该扶梯5下端悬空靠近底盘1但不接 触,上端靠近主桥体6的端口。扶梯5的作用是从主桥体6上下来后可以通过扶梯5下到 船体上,或者从船体上先通过扶梯5上到小车架3的顶部,然后再通过主桥体9后到达机舱 工艺孔的入口处。为了吊运上述浮桥,在主桥体9上部的护栏采用弓形梁,并用圆管连接,减轻了整 体结构的重量,圆管的选用满足吊装的需求,因此可以将小钩设置在浮桥弓形梁上的任意 部位,可以满足不同的吊装方式。所述的主桥体9的倾斜度小于等于15°,主桥体的长度为32m。这样此浮桥适用 于可距码头IOm以内停靠的船舶以及所处水域潮汐落位差16m以内的船舶。在上述的浮桥使用过程中,先将小车架底盘采用卸扣铁链与旋转移动式小车架连 接;再采用连接轴销将小车架与3 !主桥体连接;采用舾装码头上的门式塔吊将底盘、小车架、3 !主桥体一起吊运至码头处;在靠近小车架的两钩松钩,只使用靠近浮桥上平台的吊马进行与船舱工艺孔定位 连接后松钩;当船舶进行倾斜、动机等试验前,将3 !主桥体与浮桥上平台拆开,再将3 !浮桥 转向安放在码头上,后期不再使用。由以上可知,本技术合理的设计了码头浮桥,从根本上避免了船舶在码头时 施工人员从主甲板进入到机舱的麻烦,达到便捷到达机舱的优点,同时该浮桥整体吊装并 采用塔吊32t小钩进行吊装,方便搭卸。而且主桥体长度达到3 !船舶在潮汐影响下没有 造成坡度过陡,避免施工人员上下船吃力现象。同时船舶受潮汐的影响产生一点范围内的 漂移,主桥体32m的长度也避免了桥体滑落江内的现象发生。本技术的浮桥可采用门式塔吊32ton小钩吊装缩短吊装施工时间以及船舶 在靠近码头区域作一些试验时可单头吊起方便再次安装,船舶停靠码头缆绳绑带后在可漂 移范围内不应滑落于江中,在潮汐影响下陡坡度最大不得超过15°,方便施工人员手持重 物上下船,并且船员上下船相汇时可并肩通过。本技术的浮桥最大的特色是将整个桥体梁设计成拱形,由于船舶在码头停靠 时受潮汐风浪的影响会产生摇摆偏移,拱形设计会减轻来自各处的压力,不仅节省建筑材 料,减轻了整个桥体的重量,同时承重力强,造型美观,便于施工,也增加了安全系数,延长 桥的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码头浮桥,其特征在于,该浮桥的结构包括有主桥体(9)、弓形梁(7)、小车架 (3)和底盘(1),所述弓形梁(7)的两端对应固定于所述主桥体(9)的两端,所述主桥体(9) 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0)连接在浮桥上平台(8)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码头浮桥,其特征在于,该浮桥的结构包括有主桥体(9)、弓形梁(7)、小车架(3)和底盘(1),所述弓形梁(7)的两端对应固定于所述主桥体(9)的两端,所述主桥体(9)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销(10)连接在浮桥上平台(8)上,该浮桥上平台(8)跟船体上机舱工艺孔的内部结构用耳板连接,所述主桥体(9)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销(6)连接至小车转盘(4),该小车转盘(4)固定于所述的小车架(3)上;所述的底盘(1)置于码头上,在底盘(1)上设置有两道平行的凹槽,所述小车架(3)的轮子置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的小车架(3)和底盘(1)通过两根铁链(2)连接成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娟龙映玲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南长兴造船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