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金志专利>正文

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7858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此装置包括一对目镜,一对视差变动图片,一对或几对可变换的立体背景图片。两目镜间距和焦距可调节,目镜框上的按摩头随目镜框的移动可变换位置,因而按摩头能更准确地按摩眼部穴位。视差变动图片在视差连杆的带动下可变动视差,加上立体背景图片的衬托,使视觉效果在三维的空间更加逼真,由于视差的变动,三维的图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来回变化,双眼也就调节睫状肌一起反复运动而得到锻炼,因而达到提高视力和眼保健的作用。(*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眼睛保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对于眼保装置,在国内外都已出现,但就本专利技术的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目前在国内外还未发现。现用于眼保健装置的有中国专利技术专利92101546-1(英国专利技术专利2265833),这一专利技术虽然也能对眼睛起到保健作用,但其效果还不尽理想,这主要表现在其结构原理是靠观看图片的前后远近位移,使图片由清晰变为不清晰,当图片由清晰移位到不清晰时眼睛就要进行调节,使睫状肌运动来达到改善视力的作用。我们知道,被看图片能否看清楚是有条件的,当看清楚时,图片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看不清楚时又分两种情况,即图像聚焦在视网膜前或聚焦在视网膜后。由于聚焦的位置不同,其睫状肌调节的方向就不同。由此可知,上述专利技术容易导致睫状肌调节方向的误判,以致影响保健效果。再则,上述装置不能使睫状肌较大范围的调节。由于是一个视窗,所看图片效果必然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效果形象。一个视窗,两眼要分别使用,因而效率较低。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利用视差的变动,使被视图像在视觉中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在立体空间中变换,使眼睛的睫状肌随着图像远近的变换进行反复的运动,从面达到提高视力和眼保健的作用。这种装置在使用中图像始终清晰,被视图像远近调节范围较大,因面对提高视力和眼保健更有效。本专利技术的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主要包括一对目镜,一对视差变动图片,一对或几对可变换的立体背景图片。所述的一对目镜即两片凸透镜或光学组合透镜,它设置在目镜框上,两目镜框的其中一面设置有数个按摩头,另一面设置有磁块。目镜框靠磁力吸附在目镜板上,并可上下左右旋转移动以调节适宜的位置。所述的视差变动图片,是指一对视差图片固定在视差图片板上,视差图片板设置在视差图片板槽的槽中,并可沿槽来回移动。视差连杆的一端在弹簧弹力作用下紧靠慢速小电机转轴上固定的偏心轮上,当电机转动时,视差连杆在偏心轮转动的过程中能绕视差连杆上的小轴转动一定的角度,视差连杆的另一边连接视差变动图片板,由于杠杆的作用,使视差连杆转动支点的两边分别连动两视差变动图片相向或反相运动,由于视差的变动两眼在观看时,视差图片上的图像在立体背景图片的环境中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运动,眼睛睫状肌随远近的变化而调节眼睛的屈光系统。本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由于采用了一对视差图片,当两眼同时观看视差变动的图片时,是三维的立体效果,并随着视差的变动,视觉效果即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地在三维的空间中变化,睫状肌能更准确地进行调节,因而对提高视力和眼保健更有效。本专利技术采用了目镜焦距可调装置,因此对于不同视力的人只要调节成像焦距,在使用中都能始终看到清晰的效果,因而双眼能更准确地判断视差,区别远近达到有效地提高视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目镜框设有小磁块,可以附在薄铁目镜板上,由于吸附连接不是很紧,因而目镜框既可以相对固定在一定的位置,又可以随意调整位置,这样适宜不同眼间距的人使用,目镜框上的按摩头可根据不同的人更准确地调整按摩穴位的位置,使按摩更有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视差变动架的透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片轮透视图;图4为左视差图片板主视图;图5为右视图片板主视图;图6为视差变动图片与视差连杆连接部件的主视图;图7为视差变动图片与视差连杆连接部件的A-A剖面图;图8为插片式图片板主视图9为双轴卷片式立体背景图片的主视图;图10为双轴卷片式立体背景图片的俯视图。图1所视的为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结构图。两目镜固定在目镜框2、5上,两目镜框其中一面设置有按摩头3,目镜框2、5的另一面设置有数个小磁块,目镜框2、5由于磁力作用与薄铁目镜板4吸附连接,由于吸附力不是很大因而两目镜框2、5能沿目镜板4上下左右甚至旋转随意调整。目镜板4上端设置有振动电机6,其下端与两个导向连杆7、8固定连接,两导向连杆7、8分别穿过与底座相连的右侧孔板9、10和左侧另外两个孔。导向连杆7后端为螺杆、与此螺杆连接的螺母与调焦旋钮11连为一体,调焦旋钮11受外壳的限制不能前后移动,因而当转动调焦旋钮11时,导向连杆7带动整个目镜部分前后移动,从而可以准确地调节图像的焦距。结合图1、图2可以看出一对视差图片12、13靠近立体背景图片转轮14的前部,视差变动图片架15的两脚16、17设有小轴18、19与外壳上的孔座连接,并可绕小孔转动,视差变动图片架15设置有向立体图片方向的拉力小弹簧20,由于视差变动架与立体背景图片靠得较近,当立体图片轮14转动时,立体图片轮14是多边形棱柱,每转动一面棱边21就推动视差变动图片架15绕轴18、19转动一小角度,以使立体图片轮14既能顺利地转动,又能使视差图片架15恢复到靠近立体图片的位置,视着图片架15设有两槽22、23,左视差图片板24和右视差板25并排放入两槽22、23内并可使两视着图片板12、13在槽内左右滑动。图4、图5、图6、图7为视差变动图片和视差移动连杆的视图,结合图1可以看出视差移动连杆26的转轴通过轴27与视差变动图片架上的小孔28间隙配合,并可绕轴27转动,视差移动连杆26上的视差移动上轴29,穿过右视差图片板25弧形孔30和左视差图片板24小孔31,视差移动连杆26下轴32穿过右视图片板25小孔33和左视着图片板24的弧形孔34,视差图片偏心轮35圆轮边与视差移动连杆26在弹簧38的作用下始终紧挨偏心轮35,因而当偏心轮35转动时,视差移动连杆26也就左右摆动,由于视差移动连杆转轴27是绕支点孔28转动的,因而视差图片移动连杆上轴29带动左视差图片板24左右移动,视差图片移动连杆下轴32带动右视差图片板25左右移动,两视差图片板24、25同时相向或反向移动,因为两视差图片12、13是固定在视差图片板24、25上的,因而视差图像12、13也随之相向或反向运动,当通过两目镜观看此图片时,视差图片12、13的视差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由于视差图片12、13的视差位置在变化,所以双眼的视觉效果是立体的物像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的反复变化,由此睫状肌也随之调节屈光系统,使睫状肌在反复的运动中得到锻炼逐渐恢复而提出高视力。图3为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的立体背景图片轮示意图,结合图1可以看出立体图片转轮14为多面体棱柱,棱柱的每个面设置成对的立体图片39、40、41、42……此图片为全透或半透光的正像,在背光的照射下,两眼通过目镜可以看到完全真实的立体环境,由于视差图片12、13是全透的正像并与立体图片39、40靠得很近,因此视差图片板的图像12、13在视差变动的过程中给人的感觉是在完全真实的立体环境中变动。为了变换视觉环境,立体图片轮14可以转动,每转动一定角度,相邻的另一面立体图片便转到目镜前的可视位置,此转动是靠螺轮拔杆44、前齿轮45、后齿轮46完成的。螺轮47固定在电机轴37上,拔动杆44的转轴48固定在连接外壳的拔动杆轴支架上,前后齿轮45、46固定在立体图片轮的轴49上,立体图片轮14固定在轴49上,轴49的两端分别固定在外壳的两个轴孔内,并可绕轴孔转动。当螺轮47按逆时针转动时,在弹簧50的作用下,拔杆44的下端紧挨螺轮47的螺轮的轮边51,螺轮47转动带动拔杆44上端52向右运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视差变动立体眼保装置,包括目镜和背景图像,其特征还包括一对视差变动图片(12、13),所述的视差变动图片(12、13)在视差连杆(26)的带动下两图片相向或反向移动,所述的目镜包括一对目镜(1),所述的背景图片是一对或几对可变换的立体背景图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志
申请(专利权)人:王金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