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及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60528 阅读:8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及方法,池塘由地膜池塘、支柱、带孔PVC板、带孔PVC管道、筛绢网、蛋白分离器和臭氧发生器组成,地膜池底均匀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水管;池底以水泥混凝土作为支柱,在其上覆盖带孔的PVC筛板;PVC筛板上面覆盖60目筛绢网,再在筛绢网上均匀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气管;上覆盖沙层20-30cm;沙层表面铺设外包20目的筛绢网的带孔PVC进气管;池底部设置排污管;排出污水通过水泵进入蛋白分离器、臭氧发生器,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环使用。该方法由于采用沙层自净循环水养殖,可以减少养殖原水使用量的80%,减少养殖水体的交换,减少病原体的水平传播途径,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显著的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稳定性和产量,减少病害的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水产养殖业的支柱产业,2007年,全国养殖对虾产量达到 126. 79万吨.约占全球养殖对虾产量的31. 23%。我国的对虾池塘养殖虽然在规模和产量 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但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首先是养殖种类和养 殖技术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产业需求。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我国的对虾养殖种类 主要以中国对虾为主。80年代中后期以及90年代,随着斑节对虾工厂化育苗技术突破,斑 节对虾养殖在我国南方兴起,斑节对虾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我国南方的主要养殖品种。但 自2001年以后,凡纳滨对虾便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养殖面积以及养殖产量多年居主导 地位,全国M省市自治区均有养殖,成为主养品种,我国对虾养殖格局再一次发生了重大 变化。据统计,2007年,凡纳滨对虾仍为主要养殖品种,占总产量的71%,斑节对虾占总产 量的9%,日本对虾占总产量的7%,中国明对虾占总产量的7%,其它对虾类占总产量的 6%。日本对虾经济价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利润空间大,一般为斑节对虾的4倍,南美白 对虾的8倍,但由于其抗病性相对较弱,养殖技术要求高,以及对虾产业界普遍存在的对虾 种质退化等问题,其发展受到严重的制约。日本对虾为潜沙种类,喜沙泥底,白天潜伏沙内少活动,夜间频繁活动并进行索 饵,故沙底的污染程度极大的影响着日本对虾的生长。传统养殖模式下,底部的沙层处于 静止状态,污染物、细菌等沉积、繁殖严重。本专利技术在地膜覆沙池的基础上改进池塘结构,使 得池底的沙层由于沙层底部水流自下向上的冲力以及沙层底部的气流作用,达到自净的目 的。同时使用蛋白分离器与臭氧处理装置等组合成循环水系统,既减少养殖水体中的有机 质及悬浮物质,又可以减少养殖原水使用量的80%。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先建地膜池塘, 污水进入蛋白分离器、臭氧发生器,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环使用,采用沙层自净循环水养 殖,可以减少养殖原水使用量的80%,减少病害的发生,可以显著的提高日本对虾养殖的稳 定性和产量,减少病害的发生。水流从下向上的冲力以及沙层底部气流的作用,可使得沙层 蓬松,缝隙中的污物亦可随着水流与气流进入水层,达到沙层自净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地膜池塘由地膜池塘、水泥混凝土支柱、带孔PVC板、带孔PVC管道、筛绢 网、蛋白分离器和臭氧发生器组成,池塘由池壁与池底围成,池塘大小为666m2,正方形,池 深度2. 5m左右,池底铺设地膜,地膜厚度为0.8-1. 0cm,池壁坡度为1 1.5,采用地膜护 坡,地膜厚度为1. 0cm,或水泥混凝土护坡厚度为8-lOcm,在池底地膜上均勻铺设数条带孔 PVC进水管,进水管内径为2cm,孔径为0. 05cm ;池底以水泥混凝土作为支柱,支柱高20cm, 宽度20cm,长度和池塘宽度相当,支柱间距为0. 2m,水泥混凝土支柱上覆盖厚度为Icm的PVC筛板,其上钻直径为0. 05cm的小孔,孔间距为2cm ;PVC筛板上面覆盖一层60目筛绢网, 再在筛绢网上均勻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气管,进气管内径为2cm,孔径为0. 05cm,外包20目 的筛绢网;筛绢网上铺沙20-30cm,覆盖PVC进气管;沙层表面铺设带孔PVC进气管,进气管 内径为2cm,孔径为0. 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池底设置1个排污管,内径为10cm,排污 管管口略高于沙层表面;供水管穿过支柱,一端固定在池壁上,另一端与装在管子上的阀门 连接,阀门与臭氧处理装置、泡沫分离器、水泵连接,水泵与进气管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包括步骤水流从下向上的冲力以及沙层底部气流的作用,可使得 沙层蓬松,缝隙中的污物亦可随着水流与气流进入水层,池塘排出的污水经过自流进入泡 沫分离器进行分离,而后再进入臭氧处理装置,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环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减少病害的发生,提高养殖成功率,提高对虾养殖产量,投资少,操作 简便,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地膜池塘由池壁A与池底B围成,建设对虾养殖池,池塘大小为666m2,正 方形,池深度2. 5m左右,池底B铺设地膜,地膜厚度为0.8-1. 0cm,池壁A坡度为1 1.5, 采用地膜护坡,地膜厚度为1. Ocm,或水泥混凝土护坡厚度为8-lOcm,在池底B地膜上均勻 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水管E,管内径为2cm,孔径为0. 05cm ;池底B以水泥混凝土作为支柱 C,支柱C高20cm,宽度20cm,长度和池塘宽度相当,支柱C间距为0. 2m,水泥混凝土支柱C 上覆盖厚度为Icm的PVC筛板D,其上钻直径为0. 05cm的小孔,孔间距为2cm ;PVC筛板D上 面覆盖一层60目筛绢网H,再在筛绢网H上均勻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气管F,管内径为2cm, 孔径为0.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筛绢网上铺沙K 20-30cm,覆盖PVC进气管F,水流从下 向上的冲力以及沙层底部气流的作用,可使得沙层蓬松,缝隙中的污物亦可随着水流与气 流进入水层,达到沙层自净的目的;沙层表面铺设带孔PVC进气管G,管内径为2cm,孔径为 0. 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为养殖池底部增氧;池底B污物经底部增氧作用分布较均勻, 设置排污管L,排污管L管口略高于沙层表面,排出池底B污水。污水经过水泵M进入蛋白 分离器I进行分离,而后再进入臭氧处理装置J,经过臭氧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环使用。实施例1 建设地膜对虾养殖池,池塘大小为666m2,正方形,池深度2. 5m左右,池底B铺设地 膜,地膜厚度为0. 8-1. 0cm,池壁坡度为1 1. 5,采用地膜护坡,地膜厚度为1. 0cm,或水泥 混凝土护坡厚度为8-lOcm,在池底地膜上均勻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水管,管内径为2cm,孔 径为0. 05cm ;池底以水泥混凝土作为支柱,支柱高20cm,宽度20cm,长度和池塘宽度相当, 支柱间距为0. 2m,水泥混凝土支柱上覆盖厚度为Icm的PVC筛板,其上钻直径为0. 05cm的 小孔,孔间距为2cm ;PVC筛板上面覆盖一层60目筛绢网,再在筛绢网上均勻铺设数条带孔 PVC进气管,管内径为2cm,孔径为0.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筛绢网上铺沙20-30cm,覆 盖PVC进气管,水流从下向上的冲力以及沙层底部气流的作用,可使得沙层蓬松,缝隙中的 污物亦可随着水流与气流进入水层,达到沙层自净的目的;沙层表面铺设带孔PVC进气管,管内径为2cm,孔径为0. 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为养殖池底部增氧;池底污物经底部增 氧作用分布较均勻,设置排污管,排污管管口略高于沙层表面,排出池底污水,污水经过水 泵进入蛋白分离器进行分离,而后再进入臭氧处理装置,经过臭氧处理后再回流到池塘循 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由地膜池塘;罗茨鼓风机、水泥混凝土支 柱、带孔PVC板、PVC管道、筛绢网、蛋白分离器和臭氧发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池塘由池壁(A)与池底(B)围成,池塘大小为666m2,正方形,池深度2.5m左右,池底(B)铺设地膜,地 膜厚度为0.8-1. 0cm,池壁(A)坡度为1 1. 5,池壁(A)采用地膜护坡,地膜厚度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膜沙层自净养殖日本对虾的池塘,由地膜池塘;罗茨鼓风机、水泥混凝土支柱、带孔PVC板、PVC管道、筛绢网、蛋白分离器和臭氧发生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池塘由池壁(A)与池底(B)围成,池塘大小为666m↑[2],正方形,池深度2.5m左右,池底(B)铺设地膜,地膜厚度为0.8-1.0cm,池壁(A)坡度为1∶1.5,池壁(A)采用地膜护坡,地膜厚度为1.0cm,或水泥混凝土护坡厚度为8-10cm,主进水管(O),内径为20cm,在池底(B)地膜上均匀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水管(E)和主进水管(O)相连,进水管(E)内径为2cm,孔径为0.05cm;池底(B)以水泥混凝土作为支柱(C),支柱(C)高20cm,宽度20cm,长度和池塘宽度相当,支柱(C)间距为0.2m,支柱(C)上覆盖厚度为1cm的PVC筛板(D),其上钻直径为0.05cm的小孔,孔间距为2cm PVC筛板(D)上面覆盖一层60目筛绢网(H),再在筛绢网(H)上均匀铺设数条带孔PVC进气管(F),进气管(F)内径为2cm,孔径为0.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进气管(F)上铺沙(K)20-30cm,覆盖PVC进气管(F);沙层表面铺设带孔PVC进气管(G),进气管(G)内径为2cm,孔径为0.05cm,外包20目的筛绢网;池底设置1个排污管(L),排污管(L)管口略高于沙层表面,内径10cm;供水管(E)穿过支柱(C),一端固定在池壁(A)上,另一端与装在管子上的阀门(N)连接,阀门(N)与臭氧处理装置(J)、泡沫分离器(I)、水泵(M)连接,水泵(M)与排污管(L)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成波黄海立周银环李义军王平李婷张特李咏孙成志唐圣利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