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岩专利>正文

一种脊椎前路生物诱导成骨型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5909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脊椎前路生物诱导成骨型内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还设置有供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或其他人工骨的突出于固定板的至少一个预置骨槽;固定板周边均布有四个或四个以上的固定孔;固定孔为倾斜孔或正向螺纹孔或倾斜螺纹孔或T形孔或倒梯形孔,固定板具有与脊椎的生理弯曲角度相近似的纵向弧度,在手术时,可预先将自体骨或异体骨或其他人工骨置于该预置骨槽内,利用固定板的界面诱导或骨引导再生效应,使拟固定的相邻椎体或两个以上椎体间在椎体前部或外侧形成骨性联接,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以达到更好的椎体间融合。(*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脊柱前路的椎间固定板及其相关专用器械,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已广泛应用,其中椎间融合技术因内固定器械的进步取得较好效果,但内固定器械仍存在一些缺陷,导致椎间融合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例如目前颈椎椎间融合的成功率在单节段最高为95%,在多节段只能达到75%。现有的椎间融合方法是借助前路固定板和/或椎间融合器和/或钛笼的方式,使椎体间形成骨性连接,但由于骨融合的特有规律尚且不能为人们全部掌握,仍不能实现百分之百的融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椎间融合率不能进一步提高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最新的“表面诱导效应理论”为基础,依靠植入物本身的诱导成骨作用而实现椎间融合的脊椎前路椎间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脊椎前路生物诱导成骨型内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定孔;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诱导成骨的或引导骨再生供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或其他人工骨的至少一个固定板预置骨槽。所述人工骨可以为纳米骨,可以为羟基磷灰石材料制成的人工骨,还可以是有活性的细胞工程骨。前述的固定板预置骨槽突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脊椎前路生物诱导成骨型内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固定板、设置在固定板上的固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还设置有诱导成骨或引导骨再生的供植入自体或异体骨或其他人工骨的至少一个固定板预置骨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岩白一冰
申请(专利权)人:王岩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