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44220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法,有如下步骤:首先对通信端口进行枚举;进行系统通信端口设置;开始对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枚举;在操作界面上设置视频采集参数;对计算机上所有手持控制器端口进行扫描;选择控制方式;对控制界面进行初始化;弹出报错对话框;实时在计算机界面显示车载端信息并随时进行初始化更新;计算机通过外接天线向检测车发送控制指令;车载端接收并执行计算机发送的控制指令;计算机接对回传数据进行异常检测;开始数据解析过程;进行车载端回传数据显示;将所需要的检测数据进行存储;开始验证异常计数的次数;判断返回数据次数;结束命令退出程序。可精确快速测量照度、亮度、色度、眩光等多个检测指标,提高检测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遥控车载平台 的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居住区建设方兴未艾,城市照明得 到了长足进步,城市居民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居民晚间户外的活动内容增多、时间增 长。这对居住区及其中边的夜间光环境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良好的居住区夜间光 环境是居民生活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满足居民生活的切实需要;其次,良好的居住 区夜间光环境塑造高品质的城市夜间形象重要手段;最后,居住区照明在带给人们舒适、丰 富、安全的夜间生活的同时,如有不当的照明方式也会造成光污染等负面影响。居住区光环 境如何设计才能取得最好的效果,这一直是建筑光学领域内主要的研究内容。为了实现研 究目的必须对其进行量化,使居住区光环境的设计和评价有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国外有关居住区照明测量技术的研究多是在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上,极少涉及具 体测试技术,而且都是针对国外分散式小规模的居住区形式,不适合我国的集中式大规模 居住区使用。我国目前在居住区照明检测方法上,都是在测试区域内布置测量点,然后由人员 手持测量仪器徒步逐点逐项测量,再人工记录数据,最后录入电脑进行分析。在城市道路检 测方面有以汽车作为平台的检测研究,但这套系统不适合居住区的光环境测量。目前与本申请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如下1. “高精度自动量程照度计”(专利号92200050. 6),属于一种用于测量光照强度 的照度计。该照度计主要由电源开关、液晶显示器、机壳、光度头与电子线路连接的插座、屏 蔽电缆、光度头和照度测量电路构成。具有设计方法新颖、测量精度高、结构简单、功能齐 全、操作方便、外形美观等特点,适用于建筑照明测量,农业、林业、摄影、灯具检验等领域。该技术专利存在以下问题只能测量照度一项指标;而且必须由检测人员以 徒步手持形式进行逐点测量,为间断取样,无法实现数据的连续采集,测量位置、测量角度、 仪器稳定性等指标无法保持一致;测量所得数据需要人员手工记录,记录完毕后还要人工 进行计算机数据录入存储分析。2. “道路照明检测车”(专利号200620007874. 0),是一种用于对路灯照明系统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测评估的道路照明检测车,它由汽车、数字式照度计、数字式摄像机及其配 套的旋转云台、卫星定位仪、计算机及打印机组成。其中,数字式照度计和数字式摄像机及 其配套的旋转云台均安装在汽车的顶部。卫星定位仪和计算机及打印机均安置在汽车的内 部。检测时,该车以正常速度沿待测道路行驶,汽车内的计算机即可记录下沿途由数字照度 计数字摄像机所获得的所有照明信息进行处理、分析、显示,并可经打印机将数据结果打印 输出。同时,由卫星定位仪实时测出汽车的准确位置,引导驾驶人员接电子地图的标定路线 行驶、检测。该技术专利是针对路灯照明系统的工作质量进行检测,不适合在居住区使 用,原因如下首先,由于居住区内部人员多为徒步行走且流线复杂,机动车会对居民安全 造成威胁;其次,目前很多居住区都实行人车分流管理,人行道路该检测车无法进行测量; 第三,居住区内有些区域(如居民休闲广场、区内步行街、居民楼附近等)机动车无法驶入, 这些位置便不能进行检测;第四,该技术造价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普及应用;最后,汽车尾 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 “机场助航灯光检测车”(专利号200620150126. 8),是一种机场助航灯光检测 车。其包括作为测量平台的车辆、安装在车辆前端且其上设有多个传感器的传感带、设置在 车辆一侧中部下端的光源测距传感器和安装在车辆内部且与上述传感器通过总线相连的 计算机系统。本技术提供的机场助航灯光检测车使机场工作人员能够根据机场助航灯 光光强检测和在线测量的要求,一次完成助航灯光的照度、颜色及位置等信息的现场检测, 计算出机场助航灯光的光强,并且准确率高。因此能够大幅度减少灯光检测的占场时间和 机场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而且能够尽时发现助航灯的故障,从而减少由此而引起的飞机 起降安全事故。该技术专利是针对机场助航灯光进行检测,不适合在居住区使用,原因同3.4.赵建平林若慈.《体育照明标准及工程检测》.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7.该 文章中就体育场馆照明工程的检测进行看分析和研究,指出了检测的必要性、检测项目与 检测标准。该文章是针对体育场馆照明工程的检测,与本申请研究领域不同,而且文章中没 有涉及具体的检测方法。5.刘锡成《用数码相机测量道路照明失能眩光参数方法研究》.灯与照明.2007. 该文针对失能眩光参数浏量的特点,提出了通过在高亮度条件下标定数码相机来测量失能 眩光参数的便利性和方法,并且通过对相机感光材料曲线和“区域曝光理论”的研究,求出 了实验用数码相机的宽容度和最佳测量光圈快门组合,最后得到了拟合效果非常好的亮度 与数码照片灰度值关系公式。文章是针对道路照明的测量,而且只检测失能眩光这一项参数,且检测方法为人 员手持徒步测量。6.陈仲林翁季胡英奎《道路照明测量方法研究》灯与照明.2005.该文介绍了一种 用数码相机快速测量道路照明的亮度分布方法,该方法是一种简便迅速的亮度分布的新颖 测试方法。文章是针对道路照明的测量,而且只检测亮度分布这一项参数,检测方法为人员 手持徒步测量。由上所述可知目前在夜间居住区光环境检测领域存在如下问题1、由检测人员人工进行现场逐点测量,逐项测量,每人每次只能在某一个点进行 一项指标的测定,检测效率较低;2、只能间断地逐点测量,无法实现数据的连续采集;3、动用多名测量人员和记录人员,携带多种检测仪器,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4、由于人员在测量过程中为徒步手持仪器式检测,测量位置、测量角度、仪器稳定 性等指标无法保持一致,造成测量过程中出现误差,致使测量数据的不精确;5、记录人员在大量数据的记录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而且记录完毕后还要人工进 行计算机数据录入存储分析;6、夜间光线较暗,来往车辆对测试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精确快速测量照度、亮度、色度、眩 光等多个检测指标,提高检测效率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 法,有PC端控制初始化和指令控制两部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PC端控制初始化部分1)开始;2)首先对通信端口进行枚举,即对计算机上所有通信端口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 果存入存储器中,同时予以显示,若枚举正常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第9步骤;3)进行系统通信端口设置,即选择正确的端口 ;4)开始对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枚举,即对计算机上所有视频端口进行扫描,并将扫 描结果存入存储器中,同时予以显示,若枚举成功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第9步骤;5)在操作界面上设置视频采集参数,即选择正确的视频端口 ;6)对计算机上所有手持控制器端口进行扫描,扫描成功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 第9步骤;7)选择所需要的控制方式;8)当以上三项设置完成后,开始对控制界面进行初始化,即控制端与车载端完全 建立联系,通过计算机显示界面来操控检测车;9)弹出报错对话框,直接对系统界面显示进行初始化,然后系统重新开始运行;10)当车载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后,实时在计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遥控车载平台的居住区夜间光环境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有PC端控制初始化和指令控制两部分,具体包括如下步骤:PC端控制初始化部分:1)开始;2)首先对通信端口进行枚举,即对计算机上所有通信端口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存入存储器中,同时予以显示,若枚举正常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第9步骤;3)进行系统通信端口设置,即选择正确的端口;4)开始对视频采集设备进行枚举,即对计算机上所有视频端口进行扫描,并将扫描结果存入存储器中,同时予以显示,若枚举成功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第9步骤;5)在操作界面上设置视频采集参数,即选择正确的视频端口;6)对计算机上所有手持控制器端口进行扫描,扫描成功则进入下一步,否则,进入第9步骤;7)选择所需要的控制方式;8)当以上三项设置完成后,开始对控制界面进行初始化,即控制端与车载端完全建立联系,通过计算机显示界面来操控检测车;9)弹出报错对话框,直接对系统界面显示进行初始化,然后系统重新开始运行;10)当车载系统开始正常运行后,实时在计算机界面显示车载端信息并随时进行初始化更新,保证控制端显示内容为最新的车载端运行情况,以完成对车载系统运行的实时情况跟踪;指令控制部分:11)计算机通过外接天线向检测车发送控制指令;12)车载端接收并执行计算机发送的控制指令,并将车载端相关数据通过车载天线回传计算机;13)计算机接收到回传数据后,开始对回传数据进行异常检测,若计数正常则进入下一步骤,否则进入第17步骤;14)开始数据解析过程,即将返回数据转化为计算机能够进一步识别处理的文件;15)进行车载端回传数据显示;16)将所需要的检测数据进行存储,并返回第11步骤;17)开始验证异常计数的次数;18)若返回数据异常计数次数小于5次,则返回到第14步骤,进入正常数据解析过程,否则进入第19步骤;19)弹出报错对话框,自动进入第20步骤;20)停止控制命令;21)直接结束命令退出程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党睿王立雄沈天行张明宇郭兴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