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性物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19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使用了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在所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有塑料薄膜层的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中,减少所述正面薄片的开孔壁部中的毛细管现象及表面张力引起的体液滞留,使其迅速地移动到下层的亲水性第二薄片、吸收体侧,从而保持表面的干燥感、干松感,并且可防止长时间使用后的回流,其中,正面薄片3的构造是: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3A构成,且所述无纺布3A的反面侧层压有塑料薄膜层3B,并且肌肤接触面侧通过压花7,7……而具有多个凸部及凹部,且形成多个开孔8,8……,所述开孔8以各开孔面积0.35~0.60mm↑[2]、开孔率10~19%的比例形成,且开孔的形状为不具有拐角部的孔状,例如为椭圆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到一种生理用卫生巾、白带片、失禁衬垫、医疗用衬垫、化妆用品等所使用的吸收性物品,具体而言涉及到一种可迅速吸收体液、使正面薄片持续保持干燥感、干松感且可降低长时间使用后的回流的吸收性物品。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作为卫生护垫、生理用卫生巾、失禁衬垫等吸收性物品为人所知的包括以下物品在聚乙烯薄片或聚乙烯薄片层压无纺布等不透液性背面薄片、及无纺布或透液性塑料薄片等透液性正面薄片之间,具有由棉状纸浆等构成的吸收体。在上述吸收性物品中,提出有如下的结构为了满足对肌肤的干燥触感并提高体液的吸收速度,作为上述透液性正面薄片,使用热熔敷性的疏水性多孔塑料薄片(所谓网状薄片),在上述透液性正面薄片和吸收体之间具有称为第二薄片的亲水性薄片,通过预定的压花图案使上述网状薄片和第二薄片不连续地粘合。采用上述构造的吸收性物品例如包括下述专利文献1~3所述的物品。但是,当薄片材料为塑料薄片时,表面具有薄膜光泽,会给肌肤膜状感。并且,完全附着到肌肤上会产生粘着感,同时会妨碍肌肤和正面薄片之间的通气性及皮肤呼吸,鉴于这一问题,在下述专利文献4中,如图11所示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卫生物品用正面薄片薄片基材50由含有热可塑性薄膜层50B及熔融接合到该薄膜层的表面的热可塑性纤维50A的纤维层构成,在上述薄片基材中,开孔以预定的间隔排列,并且与该开孔的周边连续地形成毛细管51,该毛细管51从该薄片基材的下表面向下方延伸,上述纤维层位于内周面。并且,在下述专利文献5中,如图12所示提出了如下所述的吸收性物品的表面材料具有由凸状曲面构成的顶部52、由凹状曲面构成的底部53、连接该顶部52及底部53的曲面状的壁部54,并具有由该顶部52、该壁部54及底部53形成的无数个孔部55,且上述壁部54及底部53形成为纤维密度高、基本没有透液性的薄膜状构造。专利文献1特开平7-328060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8-117277号公报专利文献3特开平10-272152号公报专利文献4特开平2-193663号公报专利文献5特开平5-228173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专利文献4涉及的卫生物品用正面薄片中,薄片材料使用由热可塑性薄膜层和纤维层构成的多层构造的薄片材料,从而可解决将塑料薄膜作为正面材料使用时的缺点,但存在毛细管壁部的纤维密度增大、体液滞留到毛细管壁部难于移动到下层的第二薄片及吸收体的问题,还存在能感受到粘着感、且受到压力时上述滞留的体液易于回流等问题。上述专利文献5中的正面材料也一样,由于底部是纤维密度较大的薄膜状构造,因此存在表面张力导致体液滞留到孔部的孔壁的情况,存在能感受到粘着感、且受到压力时上述滞留的体液易于回流等情况。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在使用了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在上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塑料薄膜层的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中,减少上述正面薄片的开孔壁部中的毛细管现象及表面张力引起的体液滞留,使体液迅速地移动到下层的亲水性第二薄片、吸收体一侧,从而保持表面的干燥感、干松感,并且可防止长时间使用后的回流。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技术方案1涉及的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反面薄片、及介于两个薄片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上述正面薄片具有以下构造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在上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塑料薄膜层,并且在肌肤接触面侧上形成多个凸部及凹部,且形成多个开孔,上述开孔以一个开孔的开孔面积0.35~0.60mm2、开孔率10~19%的比例形成,且开孔形状为不具有拐角部的孔状。在上述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中,作为正面薄片使用如下薄片材料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上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有塑料薄膜层,因此不会使肌肤产生粘着感及湿润感,并减少回流。并且,由于具有在肌肤接触面侧形成多个凸部及凹部的凹凸表面性状,因此可减少与肌肤的接触面积,使肌肤产生干燥感、干松感。上述正面薄片上形成的开孔以一个开孔的开孔面积0.35~0.60mm2、开孔率10~19%的比例形成,且开孔形状为不具有拐角部的孔状。即,和现有的物品相比,降低了开孔率,提高了开孔面积,并且形状为易于防止毛细管现象、表面张力的不具有拐角部的孔状,从而可降低在开孔壁面滞留的体液。因此,体液不会滞留到开孔壁部,可迅速地移动到下层的亲水性第二薄片及吸收体一侧,可保持正面的干燥感、干松感,并且可防止长时间使用时的回流。技术方案2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的形状为椭圆形。形成在表面薄片上的开孔的形状,优选使用易于防止毛细管现象和表面张力的椭圆形状。技术方案3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技术方案1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开孔形状为椭圆形,且其短径为0.7~1.3mm、长径/短径的比率为1.1~1.9。上述椭圆开孔形状的短径为0.7~1.3mm、长径/短径的比率为1.1~1.9,从而可防止毛细管现象、表面张力,且体液易于通过。技术方案4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配置为上述开孔周期性地位于上述正面薄片的凸部顶部或其附近的孔配置图案。在上述技术方案4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配置为上述开孔周期性地位于上述正面薄片的凸部顶部或其附近的孔配置图案。因此,可去除正面薄片的顶部上残留的体液,并提高干燥感、干松感。技术方案5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在上述正面薄片和吸收体之间具有亲水性的第二薄片,并且在上述第二薄片上形成开孔。在上述技术方案5所述的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正面薄片和吸收体之间具有亲水性的第二薄片,并且在上述第二薄片上形成开孔。第二薄片为了提高吸收速度,具有扩散体液并使其吸收至吸收体的功能,但当吸收了大量体液时,第二薄片上滞留的体液会导致回流,因此通过一边控制吸收速度一边经由第二薄片的开孔直接由吸收体吸收体液,可提高体液的吸收能力,并可有效地防止回流。技术方案6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5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设定为使上述第二薄片上形成的开孔及上述正面薄片上形成的开孔周期性地一致的孔配置图案。通过构成使上述第二薄片上形成的开孔及上述正面薄片上形成的开孔周期性地一致的孔配置图案,可以以预定比例减少第二薄片上滞留的体液的量。技术方案7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5、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薄片和第二薄片通过热熔敷接合方式一体化。上述正面薄片和第二薄片通过热熔敷接合方式一体化,从而使正面的凹凸变得明显,并且可具有松软感。技术方案8涉及的专利技术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吸收性物品,其中,上述正面薄片为无纺布/塑料薄膜/无纺布的三层构造。专利技术效果根据如上详细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了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在上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有塑料薄膜层的正面薄片的吸收性物品中,减少上述正面薄片的开孔壁部中的毛细管现象及表面张力引起的体液滞留,使体液迅速地移动到下层的亲水性第二薄片、吸收体侧,从而保持表面的干燥感、干松感,并且可防止长时间使用后的回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生理用卫生巾1的局部剖透视图。图2是表示透液性正面薄片3的材料截面构造的图。图3是表示压花及开孔图案的主要部位的俯视图。图4是表示不具有拐角部的开孔8的形状的图。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收性物品,具有透液性的正面薄片、反面薄片、及介于两个薄片间的吸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正面薄片具有以下构造:肌肤接触面侧由无纺布构成,且在所述无纺布的反面侧层压塑料薄膜层,并且在肌肤接触面侧上形成多个凸部及凹部,且形成多个开孔,所述开孔以一个开孔的开孔面积0.35~0.60mm↑[2]、开孔率10~19%的比例形成,且开孔形状为不具有拐角部的孔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原健治井户康夫
申请(专利权)人: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