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40807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发射管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所发射光线的吸光室,且在所述发射管与吸光室之间发射管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和光栅,所述接收管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所述发射管和吸光室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的延长线相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探测精度高,且能够消除传统烟雾探测室中有较多杂散光被接收管接收的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探测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
技术介绍
目前,传统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是在其内部设置有一光源和传感器,二者成90 度角放置。在正常情况下,光源发出的光会从发射管中直接射出,而不经过传感器;但是,当 有烟雾进入腔体时,烟雾微粒会使光线散开,一部分光会射到传感器上,这时,传感器会触 发相应的报警电路给出报警信号。采用这种结构的探测室在使用中存在以下缺点由于光 源发出的光线含有杂散光斑,其直接进入接收管会影响烟雾探测的准确度和灵敏度,导致 探测精度不准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 室,其结构简单,探测精度高,并能够消除传统烟雾探测室中有较多杂散光被接收管接收的 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 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所发射 光线的吸光室,且在所述发射管与吸光室之间发射管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和光栅,所述接 收管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所述发射管和吸光室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的延长线相交。所述发射管和接收管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所述吸光室的形状为黑色亚光带锯齿。所述接收管的形状为喇叭型。所述聚光杯表面由外至内依次涂有均勻分布的铜层、镍层和铬层。所述发射管采用的光源为激光光源。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且设计合理,将烟雾探测室采用暗室设计方式,在发射管与吸光室之 间发射管的前端依次设置有聚光透镜和过滤光栅,且发射管和接收管采用120 150度夹 角布置方式,使得光源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解决了传统烟雾探测室中有 较多杂散光被接收管接收的问题。2、探测精度高,通过在接收管的后端设置聚光杯,其可对烟雾粒子发射过来的光 线进行充分汇聚和反射,从而极大提高了接收管对光线的吸收率,进而大大提高了探测灵 敏度。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发射管;2-接收管;3-吸光室;4-透镜;5-光栅;6-聚光杯。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包括发射管1和接收管2,所述发射 管1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1所发射光线的吸光室3,且在所述发射管1与吸 光室3之间发射管1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4和光栅5,所述接收管2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 6 ;所述发射管1和吸光室3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2的延长线相交。在本实施例中,烟雾探测室采用暗室设计方式,探测室整体采用吸光材料,使得光 线在探测室内壁上具有极低的发射率。发射管1和接收管2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 且接收管2的形状为喇叭型,这样发射管1发射的激光不直接进入接收管2,而是进入对面 的吸光室3,当火灾发生有烟雾进入探测室时,激光就会在烟雾粒子上向各个方向进行散 射,从而有部分光线进入接收管2,利用分析判断电路就可对火灾情况进行判断。发射管1 的光源采用稳定性及一致性都很好的激光光源,在光源的对面设置有专门的吸光室3,且吸 光室3的形状为黑色亚光带锯齿,可对发射过来的光线进行充分的吸收,保证没有干扰光 线进入接收管2,解决了传统设计中有较多杂散光被接收管2的问题,降低了采样的成本, 提高了探测灵敏度。同时,在该探测室的接收反射光部分,还设置了一聚光杯6,该聚光杯 6为喇叭型且表面由外至内依次涂有均勻分布的铜基层、镍层和铬层,其中,铬层最小厚度 ^ 0. 25微米,镍层厚度> 5微米,铜基层厚度> 7微米,通过这三个层可对烟雾粒子发射过 来的光线进行充分汇聚和反射后射向接收管2,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光线吸收率,使探测灵敏 度大大提高。在实际使用中,发射管1发射的激光经透镜4和光栅5后射入吸光室3,当有烟雾 进入探测室时,烟雾粒子会反射激光并经聚光杯6充分汇聚后进入接收管2,接收管2将该 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分析电路分析判断后即可确定烟雾浓度大小。综上,本技术通过在探测室中设置过滤光栅5和聚光透镜4,使发散的光线变 成了准确的平行光,并对影响探测灵敏度的杂散光进行充分过滤,使主光斑的光线透过光 栅,进而使光源稳定性和一致性得到了很大提高。该烟雾探测灵敏度达到0. 001%obs/m, 具有国内以及国际领先水平,且利用光电探测原理对烟雾进行探测的火灾探测领域都可利 用此探测室。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包括发射管(1)和接收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1)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1)所发射光线的吸光室(3),且在所述发射管(1)与吸光室(3)之间发射管(1)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4)和光栅(5),所述接收管(2)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6);所述发射管(1)和吸光室(3)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2)的延长线相交。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1)和接收 管⑵之间的夹角为120° 150°。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室(3)的形状 为黑色亚光带锯齿。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管(2)的 形状为喇叭型。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光杯(6)表面由 外至内依次涂有均勻分布的铜层、镍层和铬层。6.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1)采 用的光源为激光光源。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包括发射管和接收管,所述发射管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所发射光线的吸光室,且在所述发射管与吸光室之间发射管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和光栅,所述接收管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所述发射管和吸光室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的延长线相交。本技术结构简单,探测精度高,且能够消除传统烟雾探测室中有较多杂散光被接收管接收的问题。文档编号G08B17/107GK201600326SQ20092024494公开日2010年10月6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7日专利技术者肯尼思·芬尼 申请人: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激光采样烟雾探测室,包括发射管(1)和接收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管(1)同轴线方向上设置有用以吸收发射管(1)所发射光线的吸光室(3),且在所述发射管(1)与吸光室(3)之间发射管(1)的前端依次设置有透镜(4)和光栅(5),所述接收管(2)的后端设置有聚光杯(6);所述发射管(1)和吸光室(3)之间的连接线与接收管(2)的延长线相交。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肯尼思芬尼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盛赛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