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9896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公开了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所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1-3,其制剂的活性成分由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组成,制剂形式为乳油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对水稻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生产遍及除南极以外的各大洲,水稻不仅是我国的最 主要粮食作物,也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约1.45亿公顷。我国水 稻播种面积占全国粮食作物的1/4。无论种植面积或是产量,水稻在我国粮食作物中都居首 位。但是,我国所有稻作区的稻田,历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草害发生。其中,中等草害面积占 水稻总种植面积的46%以上,严重草害面积在11. 5%以上,这些杂草与水稻在各方面进行 竞争,对水稻造成危害,由此每年损失粮食200多亿公斤。因此,国内稻田广泛使用除草剂, 避免水稻因杂草而减产。氟噻草胺除草剂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除草剂品种,可以广泛防除一 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和一些小粒阔叶杂草;氰氟草酯除草剂是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中 唯一对水稻具有高度安全性的品种。氰氟草酯除草剂是内吸传导性除草剂,由植物体的叶 片和叶鞘吸收,韧皮部传导,积累于植物体的分生组织区,抵制乙酰辅酶A羧化酶,使脂肪 酸合成停止,细胞的生长分裂不能正常进行,膜系统等含脂结构破坏,最后导致植物死亡。 主要用于防除千金子、稗草、马唐、双穗雀稗、狗尾草、牛筋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但是, 氰氟草酯除草剂对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无效,同时对某些大龄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不 佳。因此,氰氟草酯除草剂经常与其他除草剂交替混合使用,但由此一来对水稻的安全性造 成了影响,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使得该除草组 合物及其制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阔叶杂草,同时对水稻具有良 好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包括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所述氰氟草酯和氟 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 1-3。氰氟草酯,化学名称为(R)-2--丙酸丁酯,分 子量为357. 3807,氰氟草酯除草剂属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对水稻具有优良的选择性,选 择性基于不同的代谢速度。在水稻体内,氰氟草酯可被迅速降解为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无 活性的二酸态,因而对水稻具有高度的安全性。此外,氰氟草酯在土壤中和典型的稻田水中 降解迅速,故对后茬作物也较安全。氟噻草胺,化学名称为4,-氟-N-异丙基-2- (5-三氟甲基-1,3,4-噻二唑_2_基 氧)乙酰苯胺,分子量为363. 36,氟噻草胺除草剂是由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除草 剂品种,该活性成分属芳氧乙酰胺类化合物,可以广泛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莎草和一些 小粒阔叶杂草。氟噻草胺具有很高的活性,适用于防除水稻、棉花及其他作物的主要杂草,主要用于土壤处理,芽前、芽后皆可使用。除草组合物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 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 联合作用有可能是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者拮抗作用。所谓增效作用就是不同物质间的相 互协作作用,其产生的效果大于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而相加作用就是其产生的效果等于 各个成分效果的总合;拮抗作用是指两种物质作用于生物机体时,一种物质干扰另一种物 质的效果,或彼此互相干扰对方的效果,使总体效果下降的现象。联合作用通常用共毒系数 来分析,当共毒系数小于80时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大于120为增效 作用。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经联合作用检测表明两种成分无拮抗作用,达到显著增效 效果;经安全性检测表明所述除草组合物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 1.5-2. 5,更优选地,所 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稻田除草剂,其活性成分由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组成。其中, 所述除草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除草剂的10-85%。作为优选,所述除草剂为乳油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既能防除禾本科杂草,又能防除莎草科杂草和阔 叶杂草,对水稻安全,且对后茬作物无影响,对环境友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 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 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除草组合物及其制剂已经通过 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 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依照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包括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所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 胺的质量比为1 1-3。其中,作为优选,所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 1.5-2. 5,更优选地,所 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 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稻田除草剂,其活性成分由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组成。其中, 所述除草组合物的质量百分含量为所述除草剂的10-85%。作为优选,所述除草剂为乳油剂、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或水分散粒剂。除草组合物各活性成分由于组成、结构、理化性质的差异,使得各活性成分之间的 联合作用有可能是增效作用、相加作用或者拮抗作用,这种联合作用决定了除草组合物是 否具有良好的除草效果和安全性,联合作用通常用共毒系数来分析,当共毒系数小于80时 为拮抗作用,介于80-120之间为相加作用;大于120为增效作用。本专利技术采用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的联合作用,结果显 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不同比例除草组合物的共毒系数均显著,其中氰氟草酯、氟噻草胺质量比为 1 1.5-2. 5的共毒系数最显著,氰氟草酯、氟噻草胺质量比为1 2的共毒系数最高。表 明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对一年生单双子叶杂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对水稻的安全性测定试验表明,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茎叶处理,抑制水稻 生长10%的EDltl = 776. 3575,抑制杂草生长90%的ED9tl = 254. 0701,选择性系数为 776. 3575/254. 0701 = 3. 06 > 2,表明该组合物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对水稻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剂通过2年的田间药效试验显示,在水稻3-5叶期,杂草1-5叶不 等期,水稻从施药到成熟期未见药害症状,对水稻安全。杂草的防效10天达到80%以上,30 天达到90%以上,随着用药量的增大,防效明显增强,一次施药即能控制作物整个生长期内 的杂草,不仅除草效果显著,而且对环境友好,对下茬作物无影响。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 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除草效果及联合作用测定在温室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方法,检测本专利技术所述除草组合物的除草效果,并用 孙云沛的共毒系数法评价二者不同比例混用后的联合作用类型。1、供试材料及培养方法供试水稻为丰两优1号;供试杂草品种为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 L.), 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 (L.) Nees),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Philcox),丁香蓼(Ludwigiaprostrata Roxb.)、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 L·),供试 杂草均为上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稻田除草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所述氰氟草酯和氟噻草胺的质量比为1∶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斌陈克付徐松林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