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勇专利>正文

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8870 阅读:2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一种以较低的成本,由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组成,内玻璃管为一密闭玻璃管,其中填充有超导介质。内玻璃管部分和外玻璃管的一端熔封成一体,或者用弹性塞加以密闭,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之间为真空,其关键在于:在内玻璃管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的同一平面的两侧各熔封有三根玻璃棒,在内玻璃管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表面上以及熔封在两侧的玻璃板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具有普通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真空集热和保温功效,又具有金属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导热迅速,制热功效高,体积小,安全性能强的特性,因此其具有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同时又全部使用玻璃材质,安全,环保,造价成本显著降低。并且可兼容现行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开水器、蒸汽发生器、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太阳能热水器
,设计一种全玻璃板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 热管,它适用于开水器,蒸汽发生器,太阳能热水器等。可以在低温环境下也可以充分吸收 太阳能,以达到供暖加热的目的。
技术介绍
为了克服太阳能集热管所存在的吸收率低的问题,人们对其作了许多改进。例如 中国专利87210032公开了 “一种全玻璃真空太阳能集热管”,以及现有的一种金属导热介 质的太阳能超导热管,虽然他们也都具备一定的热稳定性,但由于太阳能集热管工作效率 相对较低,使用时对外界环境要求也比较高。太阳能超导热管制热效果有所提升但是造价 又相对较高,严重影响了它们更广泛的推广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具有较大 的集热面积,单位时间内升温迅速,低温环境下依然可以高效工作,制造成本也可以得到大 幅降低,从而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以较低的成本,由内玻璃管和外玻璃 管组成,内玻璃管为一密闭玻璃管,其中填充有超导介质。内玻璃管部分和外玻璃管的一端 熔封成一体,或者用弹性塞加以密闭,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 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之间为真空,其关键在于在内玻璃管的同一平面的两侧各熔接有三 根玻璃棒,在内玻璃管外表面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的表面上以及熔接在内玻璃管两侧的玻 璃棒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本技术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中该太阳能吸收层可以 为铝铜合金膜,或以铝膜为底层,以渐变铜-氮复合材料为吸收材料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 涂层,或者以铝膜为底层,以渐变铜-碳-氧复合材料为吸收材料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本技术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中该太阳能吸收层上最 好涂有减反射膜。该减反射膜可以为铜-氮-氟减反射膜,或者以铜-氧-氟为减反射膜。本技术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中该减反射膜的厚度最 好为 50X10、。本技术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中该内玻璃管和外玻璃 管之间增设金属材质的软性定位支架。附图说明图1是本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横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内玻璃管以及熔接在两侧的玻璃棒表面的太阳能吸收层的局部放大示意 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所示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其为本技术所诉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横截面示 意图。由同一中心的密闭圆形内玻璃管2和圆形外玻璃管1组成,在圆形内玻璃管2外表 面以及熔接在两侧的玻璃棒5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3。并且该密闭内玻璃管2的 太阳能吸收层3与圆形外玻璃管1之间抽成真空。结合图2,其为本技术所诉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纵剖面结 构示意图。密闭内玻璃管2部分和圆形外玻璃管1的一端熔封成一体,与图1所示的一样, 在密闭内玻璃管2与外玻璃管1密封的外表面以及熔接在两侧的玻璃棒上涂有太阳能吸收 减反射膜3,并且该密闭内玻璃管2的太阳能吸收层3与圆形外玻璃管1之间抽成真空。密 闭的内玻璃管2和圆形外玻璃管1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并且该密闭内玻璃管2 和圆形外玻璃管1的自由端之间增设有定位支架5。参照图3,密闭内玻璃管2与外玻璃管1密封的外表以及熔接在两侧的玻璃棒的外 表面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3,该太阳能吸收层3是以铝膜为底层,以渐变铜-氮复合材料为 吸收材料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在该太阳能吸收层3上还涂有 减反射膜6,该减反射膜6是一层铜-氮-氟减反射膜。由于太阳能吸收层3以及减反射膜 6的具体成型工艺在现有技术中有详细说明,所以在此不加叙述。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具有普通真空太阳 能集热管的真空集热和保温功效,又具有金属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导热迅速,体积小,安全 性能高的特性,因此其具有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同时又全 部使用玻璃材质,安全,环保,造价成本显著降低。由于本技术所诉的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采用了纳米技术加以溅涂,其厚度 能够控制在50X 10_9m,因此具有较佳的集热功率。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因此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缺陷,能 够在太阳能热水器,开水器以及蒸汽发生器等产品中广泛地推广利用。权利要求1.一种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由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组成,内玻璃管为 一密闭玻璃管,其中填充有超导介质,内玻璃管部分和外玻璃管的一端熔封成一体,或者用 弹性塞加以密闭,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内玻璃管和外玻璃 管之间为真空,其关键在于在内玻璃管的同一平面的两侧各熔接有三根玻璃棒,在内玻璃 管外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的表面上以及熔接在内玻璃管两侧的玻璃棒上涂有太阳能吸收 层减反射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 吸收层为铝铜合金膜,或以铝膜为底层,以渐变铜-氮复合材料为吸收材料的太阳能选择 性吸收涂层,或以铝膜为底层,以渐变铜-碳-氧复合材料为吸收材料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太 阳能吸收层上还涂有减反射膜。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 膜为铜-氮-氟减反射膜,或为铜-氧-氟减反射膜。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反射 膜的厚度为50X10—^1。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 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自由端之间增设有金属材质的软性定位支架。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一种以较低的成本,由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组成,内玻璃管为一密闭玻璃管,其中填充有超导介质。内玻璃管部分和外玻璃管的一端熔封成一体,或者用弹性塞加以密闭,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之间为真空,其关键在于在内玻璃管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的同一平面的两侧各熔封有三根玻璃棒,在内玻璃管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表面上以及熔封在两侧的玻璃板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本技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具有普通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的真空集热和保温功效,又具有金属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的导热迅速,制热功效高,体积小,安全性能强的特性,因此其具有在复杂气候条件下使用的能力,尤其是在低温环境下。同时又全部使用玻璃材质,安全,环保,造价成本显著降低。并且可兼容现行的连接设备。适用于开水器、蒸汽发生器、太阳能热水器等产品。文档编号F24J2/52GK201819443SQ201020535689公开日2011年5月4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孙湧庆, 陈勇 申请人:孙湧庆, 陈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玻璃棒式内芯超导太阳能集热管,由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组成,内玻璃管为一密闭玻璃管,其中填充有超导介质,内玻璃管部分和外玻璃管的一端熔封成一体,或者用弹性塞加以密闭,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的另一端分别封闭形成自由端,内玻璃管和外玻璃管之间为真空,其关键在于:在内玻璃管的同一平面的两侧各熔接有三根玻璃棒,在内玻璃管外与外玻璃管熔封部分的表面上以及熔接在内玻璃管两侧的玻璃棒上涂有太阳能吸收层减反射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孙湧庆
申请(专利权)人:陈勇孙湧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