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3756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阶梯阻抗谐振器加载的阶梯阻抗超宽带滤波器,其由微带基片11、正面部分、反面部分和输入\输出端口组成;正面部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均匀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匀传输线单元(7)、第一平行耦合馈线(3)、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阶梯阻抗谐振器(4)和加载阶梯阻抗枝节(5);反面部分包括:第一缺陷地单元(8)、第二缺陷地单元(9)和接地金属单元(12);第一缺陷地单元(8)位于第一平行耦合馈线(3)下方,第二缺陷地单元(9)位于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下方;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0)还与接地金属单元(12)相连接。该滤波器结构紧凑、带内带外性能更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信
的微带滤波器,具体是一种具有无线局域网(WLAN) 干扰信号抑制功能的紧凑型平面超宽带滤波器。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信息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目前主要使用的无 线接入技术有蓝牙,红外和超宽带等。蓝牙和红外接入技术由于受到传输速率低、带宽小等 缺点的约束,其应用受到限制。超宽带(UWB)技术以其系统简单,成本低,功耗小,数据传输 速度快,安全性高等优点成为目前通信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为这个系统的一个重要器 件,高性能的超宽带带通滤波器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无线局域网(WLAN)的 标准将IEEE802. Ila将5. 15-5. 35GHz和5. 725-5. 825GHz这两个频段都作为其工作频段之 一,在两种系统都存在的情况下,可能会对超宽带系统形成干扰,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 抑制WLAN信号干扰的超宽带滤波器。目前实现超宽带滤波器的常用方法就是在原有滤波器的基础上嵌入带阻单元。内 嵌带阻单元的实现方式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增加开槽传输线单元;二、内嵌开路 枝节;三、引入带阻单元与滤波器之间耦合实现阻带。上述实现方法的主要问题首先表现在 带阻特性的带宽控制上,不能简便控制陷波频率和带宽,其次加工较为复杂,并且不便于扩 展以实现双陷波特性。因此需要一种陷波结构能够实现简便控制带阻特性并实现所陷波特 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提出一种能够抑制WLAN 信号干扰的小型超宽带滤波器,使其设计简单,结构紧凑,加工成本低,特性好,适用于超宽 带无线通信的需要。其次本专利技术不仅可以用于传统单陷波特性设计,还可以扩展到双陷波 特性乃至于多陷波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实现工作范围在3. 1-10. 6GHz这样一个比较宽的 频带,并能在5. 2GHz及5. 8GHz处产生阻带,抑制WLAN的IEEE802. Ia标准频段的信号对 IEEE802. 15. 3a标准的频段干扰。该滤波器阻带频率和带宽均可以独立控制。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其特 征是,由微带基片(12)、正面部分、反面部分和输入\输出端口组成,所述正面部分和反面 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微带基片的两个面上,反面部分作为所述滤波器的金属接地板;所述的正面部分包括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第一 平行耦合馈线(5)、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 阻单元(7)、第四带阻单元(8)和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所述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 (2)、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分别位于正面的左右两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 输入\输出端口(1)和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2)相连接,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1)和第二 均勻传输线单元(10)相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和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分别呈“”形并以开口端相向排列;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和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的 开口端通过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相连接;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非开口端和第一 均勻传输线单元(2)相连接,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非开口端和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 相连接;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由超宽带中心频率6. 85GHz的半波长谐振器加载一 段阶梯阻抗枝节组成;第一带阻单元(3)和第二带阻单元(4)以缝隙耦合的方式与第一平 行耦合馈线(5)相连接,第三带阻单元(7)和第四带阻单元(8)以缝隙耦合的方式与第二 平行耦合馈线(6)相连接;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四 带阻单元(8)分为左右两对,分别分布在第一、第二平行耦合馈线上下两侧;第一带阻单元 (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四带阻单元(8)的谐振频率为所需设计阻带 的中心频率,通过平行耦合馈线以缝隙耦合方式在所需频率处产生阻带;所述的反面部分包括第一缺陷地单元(13)、第二缺陷地单元(14)和接地金属单 元(15);第一缺陷地单元(13)、第二缺陷地单元(14)均是在金属地板上刻蚀去除相应的结 构形状,从而形成的空气单元;第一缺陷地单元(13)位于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下方,第二 缺陷地单元(14)位于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下方;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第二输入\输 出端口(11)还与接地金属单元(15)相连接。为了更好地实现本专利技术,所述微带基片(11)相对介电常数为1 100,厚度为 0. Imm 5mmο所述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均为50欧姆微带线。所述反面部分的第一缺陷地单元(13)、第二缺陷地单元(14)均为矩形,且两个矩 形分别位于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下方和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下方。所述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中加载的一端阶梯阻抗枝节由两段阻抗和电 长度不同的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级联构成;其中,第一微带线垂直连接半波长谐振器, 第二微带线与半波长谐振器平行。所述第一微带线和第二微带线共轴分布。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的优点和效果是1、使用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不仅能在3. 1-10. 6GHz内产生三个均勻分布的 谐振模式,而且能在通带两侧阻带各产生一个传输零点,使得所设计的超宽带滤波器具有 高选择性。2、本设计可以将滤波器设计与带阻特性设计分开,带阻单元的引入不需要对原来 滤波器结构参数做任何改变,而且基本不影响原来滤波器的性能。3、带阻单元的结构设计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实现单陷波特性也可以实现双陷波功 能。而且阻带的带宽可以通过带阻单元与平行耦合线之间的耦合间隙来控制。4、该电路为平面结构,容易加工,结构紧凑,易于与其他电路集成。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超宽带滤波器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超宽带滤波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超宽带滤波器的反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具有陷波特性超宽带滤波器频率响应的电磁仿真及测试曲线。图5是陷波处频率响应的细部曲线。其中1、11为输入\输出端口 ;2、10为50欧姆均勻传输线;3、4、7、8为实现陷波 的四个带阻单元;5、6为平行耦合馈线;9为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13、14为缺陷地单 元;12为微带基片;15为接地金属单元。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 于此。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滤波器由微带基片12、正面部分、反面部分和输入\输出端 口组成,所述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微带基片的两个面上,反面部分作为所述 滤波器的金属接地板;输入\输出端口有两个,分别为输入\输出端口 1和输入\输出端口 11。如图2所示,正面部分包括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第一 平行耦合馈线5、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 四带阻单元8和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 ;第一均勻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 10分别位于正面的左右两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输入\输出端口 1和第一均勻传输 线单元2相连接,第二输入\输出端口 11和第二均勻传输线单元10相连接;第一平行耦合 馈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滤波器,其特征是,由微带基片(12)、正面部分、反面部分和输入\输出端口组成,所述正面部分和反面部分分别位于所述微带基片的两个面上,反面部分作为所述滤波器的金属接地板;所述的正面部分包括:第一均匀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匀传输线单元(10)、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四带阻单元(8)和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所述第一均匀传输线单元(2)、第二均匀传输线单元(10)分别位于正面的左右两端且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所述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和第一均匀传输线单元(2)相连接,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1)和第二均匀传输线单元(10)相连接;所述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和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分别呈“[”形和“]”形并以开口端相向排列;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和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的开口端通过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相连接;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非开口端和第一均匀传输线单元(2)相连接,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非开口端和第二均匀传输线单元(10)相连接;阶梯阻抗枝节加载谐振器(9)由超宽带中心频率6.85GHz的半波长谐振器加载一端阶梯阻抗枝节组成;第一带阻单元(3)和第二带阻单元(4)以缝隙耦合的方式与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相连接,第三带阻单元(7)和第四带阻单元(8)以缝隙耦合的方式与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相连接;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四带阻单元(8)分为左右两对,分别分布在第一、第二平行耦合馈线上下两侧;第一带阻单元(3)、第二带阻单元(4)、第三带阻单元(7)、第四带阻单元(8)的谐振频率为所需设计阻带的中心频率,通过平行耦合馈线以缝隙耦合方式在所需频率处产生阻带;所述的反面部分包括:第一缺陷地单元(13)、第二缺陷地单元(14)和接地金属单元(15);第一缺陷地单元(13)、第二缺陷地单元(14)均是在金属地板上刻蚀去除相应的结构形状,从而形成的空气单元;第一缺陷地单元(13)位于第一平行耦合馈线(5)下方,第二缺陷地单元(14)位于第二平行耦合馈线(6)下方;第一输入\输出端口(1)、第二输入\输出端口(11)还与接地金属单元(1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庆昕田旭坤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