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楚雄专利>正文

一种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35768 阅读:4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PET材料经吹拉铸制成的瓶子的叠放方法,特点是:瓶脖部连同瓶口经压铸;瓶身经吹拉,并在瓶身顶部形成斜面和水平面,两者间存在弯折,斜面预留有折痕;瓶底有凹部;由连接件将瓶固定,构成基本的堆放单元;将堆放单元置于另一堆放单元上,使上层堆放单元各瓶凹部能对应套入下层堆放单元各瓶的盖和脖部;下层堆放单元各瓶受压,使斜面在折痕处翻转内陷,另在弯折处弯折,使各瓶于弯折处外形成肩部,而由各肩部分别将上层堆放单元各瓶的底部托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解决了PET瓶子叠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降低了仓储或运输的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ET材料经吹拉铸制成的包装瓶子其叠放的方法,具体涉及这种 瓶子具有适应多层放置的结构,能够利用该结构对瓶子进行叠放,以利于生产和使用过程 中的仓储和运输。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采用PE材料压铸而成的包装瓶子,具有很好的抗压强度,可以作为 诸如食物油的包装容器,在仓储或运输中也能够适应于叠放,以降低仓储和运输的成本。但 这类瓶子用料量大,成本高,人们通常采用回收以便反复使用,由于需要对回收的瓶子进行 清洗,瓶子的清洗存在清洁的问题,难以将所有瓶子都清洗干净,使用中存在不卫生的隐患。近年来,由PET材料经吹拉铸制成的包装瓶子,由于用料少、重量轻,且成本也较 低,能够满足一次性使用的要求,而深受人们的欢迎。但是,这类瓶子的抗压强度低,嘴口下 方部分容易发生形变,不利于采用分层叠放,尤其是对于容量为18升的大包装瓶,形变程 度将变得更为严重。厂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将嘴口下部制成锥型以加强抗压强度,避免 采用平面由于形变而容易引起表面的内陷,但该类瓶子在仓储或运输的过程中存在占用空 间较大的不足。另外,目前PET包装瓶在仓储或运输中,也采取分层叠放,为了放置平稳以及为防 止瓶子嘴口下部不经压的问题,人们需要采用层板垫在下层瓶子的顶部上面,并以此作为 承载上层瓶子的托层,所存在的问题是,层板由于没有固定,在仓储或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瓶 子易发生滑动而移位,且由于嘴口下部容易形变,易导致层板不平稳而发生倾斜,产生倾倒 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瓶子系采用PET材料经吹拉铸工艺制成,仍保留着用料 少、重量轻以及成本低的优点。本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采用在瓶子底部形成凹部以容纳其他同类瓶子的脖 部和盖子,以满足叠放的要求,并起到防止在上、下瓶子之间可能出现滑动的作用。本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还采用连接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ET瓶子连接固定一 起,使它们放置时更加平稳,从而为各个瓶子的倾倒准备提供了一种抗扭力的作用,而具有 新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叠放方法,还提出了利用PET瓶子制作成平面的表面容易发生内陷形成 凹入的特点,而使PET瓶子于四周侧壁的上部形成突出的肩部,以此来作为承载上层的PET 瓶子,以增加其接触面积,而显现出它创新的特点。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它利用固定连接件 将PET瓶子固定起来,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PET瓶子连接一起,同时,利用上层瓶子底部处的凹部作用在下层瓶子的瓶盖上,并利用PET瓶子制作成平面的表面容易在受压时发生内 陷形成凹入的特点,使下层PET瓶子于四周侧壁的上部形成突出的肩部,以此来承载上层 的PET瓶子。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由下列方案实现。一种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采用PET材料经吹拉铸工艺加工形成具有突出脖部以及嘴口的瓶子,并均配置有 一个盖子,其中,所述瓶子的脖部连同瓶口经由压铸而成;所述瓶子的瓶身经吹拉工艺形成,并在瓶身的顶部形成斜面和水平面,斜面与脖 部下方连接着,呈由里向外向下倾斜的趋势,同时,在瓶身顶部位于斜面的部分上预留有一 条圆形的折痕,且在水平面与斜面的连接处也存在一条圆形的弯折; 所述瓶子于底部还形成有一个能够与其盖子和脖部吻合的凹部;固定连接件,由其自身形成的通孔可套于所述瓶子的脖部或盖子处,并于其自身 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处形成有接搭件;所述瓶子的脖部或盖子均套有所述固定连接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瓶子于相邻间由其固定连接件接搭在一起,构成一个基 本的堆放单元;将一个堆放单元置于另一个堆放单元之上,使上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凹部能 够分别对应地套入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盖子和脖部;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受压其脖部作用在斜面的端沿上,使斜面在折痕处发生 翻转而内陷,同时,在弯折处发生弯折,从而使各个瓶子于弯折处的外围形成环形的、突出 的肩部,转而由各肩部分别将上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底部托起。上述方案中,所述折痕可以通过将斜面其上部制作为厚度较厚的斜坡而其下部制 作为厚度较薄的斜坡,使两斜坡之间内侧的过渡处凹凸不平而形成,也可以通过在斜面内 侧形成一道圆形的凹槽,由凹槽作为所述折痕。这样,由于瓶子盛装内容物的重力,上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均有足够的作用力 分别压在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上,使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其脖部下方的斜面于折 痕处均发生凹陷,并在弯折处均发生反向弯折,于是,各个瓶子四周侧壁的上部,于弯折处 的外围水平面便成为突出的、环形的肩部,各肩部的环形部分承担起作为对应的上层堆放 单元的瓶子的承载部分。本专利技术方法由于系利用下层瓶子肩部的环形部分来承载上层瓶子,因而具有承载 面积大、压强小,且压力分布均勻的优点,有利于增大摩擦力防止上下层瓶子之间的滑动, 同时,利用下层瓶子脖部套于上层瓶子底部的凹部处,不仅可以起到管正上层瓶子位置的 作用,保证肩部能够按照预期产生,而且还能够起到阻止上层瓶子翻倒的可能,再者,由固 定连接件将下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瓶子固定在一起,有利于防止下层瓶子倾倒,也可以起 到进一步加强上层瓶子稳定的作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由于与瓶子脖部下方连接的部分为向下倾斜的斜面,整体构成为圆 台,可以起到向下传递压力的作用,且能以更合适的角度均勻地作用在折痕处,保证折痕处 能获得足够的受力,确保此处能向下翻转,同时,弯折处的配合使得折痕处下方的斜面能够反向倾斜,即折痕处下方的斜面变成向中心向下倾斜,可确保弯折处外围的水平面能够构 成突出的肩部。本专利技术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由于受压脖部会跟随着下降,且下层瓶子的脖 部被藏于上层瓶子底部的凹部处,因此,各层瓶子的有效高度也较低,实际占用的空间也较 小,这将有利于较大程度提高仓储或运输的利用率。由此获得的方法,特别适合于PET包装瓶在仓储或运输过程中采取分层叠放的方 式放置,有利于节约仓储和运输的成本,并解决了 PET包装瓶由于容易形变当上层瓶子在 层板上移动容易引起倾倒的问题,保证了使用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以适于三层或三层以上堆放单元的叠放。当需要搬运时,可以从最上层处将一个或两个包装瓶的固定连接件解开,使其脱 离与其他包装瓶的连接,从而可以搬动。使用起来也不太麻烦,且下层堆放单元连接在一 起,能够起到防止搬动包装瓶而可能影响到其他包装瓶稳定的作用。上述方案中,所述瓶子最好制作成呈柱状结构,所述瓶子瓶身顶部的水平面其外 轮廓最好制作成多边形,且多边形在分布上最好呈现为该多边形的角朝向柱状结构的角 落。这将有利于提高外轮廓的受压强度,从而使受压时能够进一步确保斜面在弯折处向下 发生弯折,并较大程度地提高水平面受力的强度,以满足叠放的要求。上述方案中,所述瓶子的侧壁与所述水平面之间最好制作成倾斜面过渡。这样,能 够进一步提高水平面受力的强度,以更好地满足叠放的要求。上述方案中,所述多边形其他的角最好朝向柱状结构顶面周围各边的中间,所述侧 壁上于上部与所述倾斜面的连接处最好制作成加强筋,且加强筋呈向上弯曲的弧形,弧形的 中点与所述顶面各边的中点对应。这样,可以为多边形边的其他角提供一个加强的支撑力。上述方案中,所述倾斜面最好形成于所述多边形的顶点、顶面各边的中点以及所 述柱状结构的角落点之间。这可将水平面所承受的压力引导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ET包装瓶子的叠放方法,其特征是,采用PET材料经吹拉铸工艺加工形成具有突出脖部以及嘴口的瓶子,并均配置有一个盖子,其中:所述瓶子的脖部连同瓶口经由压铸而成;所述瓶子的瓶身经吹拉工艺形成,并在瓶身的顶部形成斜面和水平面,斜面与脖部下方连接着,呈由里向外向下倾斜的趋势,同时,在瓶身顶部位于斜面的部分上预留有一条圆形的折痕,且在水平面与斜面的连接处也存在一条圆形的弯折;所述瓶子于底部还形成有一个能够与其盖子和脖部吻合的凹部;固定连接件,由其自身形成的通孔可套于所述瓶子的脖部或盖子处,并于其自身向外延伸的延伸部处形成有接搭件;所述瓶子的脖部或盖子均套有所述固定连接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所述瓶子于相邻间由其固定连接件接搭在一起,构成一个基本的堆放单元;将一个堆放单元置于另一个堆放单元之上,使上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凹部能够分别对应地套入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盖子和脖部;下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受压其脖部作用在斜面的端沿上,使斜面在折痕处发生翻转而内陷,同时,在弯折处发生弯折,从而使各个瓶子于弯折处的外围形成环形的、突出的肩部,并转而由各肩部分别将上层堆放单元的各个瓶子的底部托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楚雄
申请(专利权)人:徐楚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