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饮料包装瓶,包括瓶体,瓶体的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在瓶体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第一热压密封部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第一拉断槽与第一热压密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沿第一拉断槽将瓶盖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饮用瓶内的液体,饮用完毕后,可以将瓶盖盖回到瓶口,保持瓶内液体清洁,该包装瓶生产制作简单,灌装、封口方便,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饮料包装瓶。
技术介绍
现有的饮料瓶由瓶体和瓶盖构成,瓶体和瓶盖单独制作,然后将瓶盖安装在瓶体的瓶口,这种饮料瓶生产制作和灌装密封工作较为麻烦,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灌装、封口方便的建议饮料包装瓶。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简易饮料包装瓶,包括瓶体,所述瓶体的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在所述瓶体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所述第一拉断槽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沿所述第一拉断槽将所述瓶盖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所述瓶盖延伸形成出液管,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设置在所述出液管的末端,出液管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拉断槽。所述出液管上设置有第一压痕,所述出液管沿第一压痕部位自然折弯,使出液管的内部通道封闭。所述瓶盖设置有补气管,所述补气管的末端设置有第二热压密封部,所述补气管与所述第二热压密封部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拉断槽。所述补气管上设置有第二压痕,所述补气管沿压痕部位自然折弯,使补气管的内部通道封闭。所述瓶盖与所述瓶体之间设置有连接部。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简易饮料包装瓶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在瓶体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第一热压密封部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第一拉断槽与第一热压密封部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沿第一拉断槽将瓶盖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饮用瓶内的液体,饮用完毕后,可以将瓶盖盖回到瓶口,保持瓶内液体清洁,该包装瓶生产制作简单,灌装、封口方便,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饮料瓶瓶盖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不饮料瓶瓶盖盖回瓶口的结构不意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饮料瓶第一种打开方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4所示饮料瓶第二种打开方式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饮料瓶第一种打开方式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7所示饮料瓶第二种打开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1是图10所示饮料瓶打开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所示饮料瓶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I)、第一种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一种简易饮料包装瓶,包括瓶体1,所述瓶体I的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2a,在所述瓶体I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6a,所述第一拉断槽6a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7,沿所述第一拉断槽6a将所述瓶盖7拉断,拉断后的状态如图2所示,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就可以饮用瓶内的液体,饮用完毕后,可以将瓶盖盖回到瓶口,瓶盖盖回瓶口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就可以保持瓶内液体清洁,该包装瓶生产制作简单,灌装、封口方便,能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第二种实施方式参见图4至图6,这种结构是对第一种实施方式的改进,其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瓶盖7延伸形成出液管3,该出液管3的长度很短,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设置在所述出液管3的末端,出液管3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拉断槽6b,这种结构的瓶子有两个拉开部位,第一种拉开部位参见图5,沿第二拉断槽6b拉开后,出液管3敞开,形成较小的出液通道,第二个拉开部位如图6所示,沿第一拉断槽6a部位拉开,瓶口敞开,形成较大的出液通道。(3)第三种实施方式参见图7至图9,这种结构是在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延长了出液管3的长度,使其形成吸管功能,这种结构的瓶子也有两个拉开部位,第一种拉开部位参见图8,沿第二拉断槽6b拉开后,出液管3敞开,形成较小的出液通道,第二个拉开部位如图9所示,沿第一拉断槽6a部位拉开,瓶口敞开,形成较大的出液通道。(4)第四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0、图11,这种结构是在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基础上增加了补气管,并在补气管和出液管上设置了起密封作用的压痕。参见图10,所述出液管3上设置有第一压痕4a,所述出液管3沿第一压痕4a部位自然折弯,使出液管3的内部通道封闭,瓶内的液体不会倾洒。所述瓶盖7设置有补气管5,所述补气管5的末端设置有第二热压密封部2b,所述补气管5与所述第二热压密封部2b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三拉断槽6c。所述补气管5上设置有第二压痕4b,所述补气管5沿压痕4b部位自然折弯,使补气管5的内部通道封闭,瓶内的液体不会倾洒。这种结构的瓶子也有两个拉开部位,第一种拉开部位是沿第二拉断槽6b拉开后,出液管3敞开,形成较小的出液通道,同时沿第三拉断槽6c拉断,使补气管5敞开,形成补气通道,抬起出液管后,出液管内部形成通道,液体从吸管的通道流出,但瓶内的气压低于外界气压时,外界气压张开补气管,补充瓶内的气压平衡。第二个拉开部位是沿第一拉断槽6a部位拉开,瓶口敞开,形成较大的出液通道。(4)第五种实施方式参见图12、图13,这种结构的瓶子是在第一到第四种其中之一的实施方式基础上增加连接部,形成挂盖结构,即所述瓶盖7与所述瓶体I之间设置有连接部8,瓶盖打开后挂在瓶体上,饮用完毕后可以很方便将瓶盖盖回到瓶口,使瓶内的液体保持干净卫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饮料包装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2a),在所述瓶体(1)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6a),所述第一拉断槽(6a)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7),沿所述第一拉断槽(6a)将所述瓶盖(7)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饮料包装瓶,包括瓶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I)的瓶口设置有第一热压密封部(2a),在所述瓶体(I)内灌装饮料后,采用热压工艺将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热压粘结形成密封结构,所述瓶口的外侧壁设置有第一拉断槽(6a),所述第一拉断槽(6a)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之间的部分形成瓶盖(7),沿所述第一拉断槽^a)将所述瓶盖(7)拉断后,瓶口敞开形成出液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盖(7)延伸形成出液管(3),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设置在所述出液管(3)的末端,出液管(3)与所述第一热压密封部(2a)的连接部位设置有第二拉断槽(6b)。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红彪,
申请(专利权)人:李红彪,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