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22180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由太阳能光伏板、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DSP核心控制电路、投切控制电路、过载检测电路、光伏充电电路、蓄电池组、逆变电路、市电检测及充电电路、市电输入、键控与显示组件、以太网控制电路、远程控制网络、负载组成。用于控制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备,并将储备电能根据需要转换成电网兼容的可调(输出电压和频率可调)交流电输出。同时,在以太阳能光伏供电优先的基础上,可实现市电与太阳能光伏供电自动和手动切换,网络功能接口使得单台仪器可进行网络管理、参数设置与控制;多台可组成分布式拓扑结构,便于进行区域化的供电网络信息管理。(*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新能源
,特别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最好的可再生能源之一,作为最具可持续发展理想特征的太阳能光伏发 电,将进入人类能源结构,并成为基础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太阳能光伏发电具有安全可 靠、无噪音、无污染、能量随处可得、不受地域限制、无需消耗燃料、无需架设输电线路、可以 方便地与建筑物相结合等优点。利用太阳光发电有两大类途径,一类是利用建筑物屋顶和墙面。另一类就是建设 集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但建设集中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电站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建设 投资成本巨大,受地域限制,其全面应用与普及,特别是在国内尚需很长一段时间;但对于 小规模的,利用布置在建筑物屋顶和墙面的太阳能光板吸收太阳能并转换成电能储备并发 电供给住宅使用的形式,是解决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快速普及,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其有投 资成本相对较低,见效快等特点,成为国际国内新能源发电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小规模利用太阳能进行光伏发电及控制的仪器通常由太阳能光伏板、蓄电 池组、光伏充电模块、逆变及逆变控制单元、市电输入、市电检测及充电电路、投切控制电路 和负载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充电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太阳能光伏板(1)、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2)、DSP核心控制电路(3)、投切控制电路(4)、过载检测电路(5)、光伏充电电路(6)、蓄电池组(7)、逆变电路(8)、市电检测及充电电路(9)、市电输入(10)、键控与显示组件(11)、以太网控制电路(12)、远程控制网络(13)、负载(14)所组成,并且:  太阳能光伏板(1)的一个输出端b↓[1]-1连接到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a↓[2]-1,太阳能光伏板(1)的另一个输出端b↓[1]-2连接到光伏充电电路(6)的一个输入端a↓[6]-1,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2)的输出端b↓[2]连接到光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控制器,其特征在于由太阳能光伏板(1)、单片机充电控制电 路(2)、DSP核心控制电路(3)、投切控制电路G)、过载检测电路(5)、光伏充电电路(6)、蓄 电池组(7)、逆变电路⑶、市电检测及充电电路(9)、市电输入(10)、键控与显示组件(11)、 以太网控制电路(12)、远程控制网络(13)、负载(14)所组成,并且太阳能光伏板(1)的一个输出端bfl连接到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O)的一个输入端 a2_l,太阳能光伏板⑴的另一个输出端1^-2连接到光伏充电电路(6)的一个输入端%_1, 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⑵的输出端1 连接到光伏充电电路(6)的另一个输入端%_2,光伏 充电电路(6)的输出端、连接到蓄电池组(7)的一个输入端a7_l,蓄电池组(7)的一个输 出端b7-l连接到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2)的一个输入端%_2,其另一个输出端137-2连接到 逆变电路(8)的一个输入端;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2)的一个双向输入/输出端c2_2 连接到DSP核心控制电路(3)的一个双向输入/输出端c3_l,DSP核心控制电路(3)的一 个输出端133-2连接到逆变电路(8)的另一个输入端%_2,逆变电路(8)的输出端、连接到 投切控制电路⑷的一个输入端 _2,DSP核心控制电路(3)的另一个输出端133-1连接到 投切控制电路⑷的一个输入端&-1,投切控制电路⑷的输出端比连接到过载检测电路 (5)的输入端a5,过载检测电路(5)的一个输出端b5-l连接到DSP核心控制电路(3)的输 入端 ,其另一个输出端b5-2连接到负载(14)的输入端a14 ;市电输入(10)的一个输出端b1(l-l连接到市电检测及充电电路(9)的输入端%,市电 输入(10)的另一个输出端b1(l-2连接到投切控制电路(4)的一个输入端 _3,市电检测及 充电电路(9)的双向输入/输出接口 C9连接到单片机充电控制电路⑵的一个双向输入 输出接口 c2_l,其一个输出端1 连接到蓄电池组(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桥郝跃周立青操勇杨光义谢银波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大学武汉未来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