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21622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口;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固定填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顶部设循环水管和进气管;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沉淀池末端上部设出水管。该装置可对分散污水进行快速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旅游景区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 污水深度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资源和能源的巨大需求,以及未经处理的污 水对环境压力日益巨大,严重的破坏了河流、湖泊水体的生态平衡,污染了大量耕地,同时, 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也为环境带来了具大压力,旅游业产生的污水一般都在偏远的山 区,这给集中处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现普遍应用的Α/Α/0和SBR等技术存在工艺复杂,能 耗高和产生的污泥量大等缺点,同时水量小不稳定,水质波动大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设 计合理、管理简单的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新型设施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如何对生化性好、水量小不稳定、水质波动大的废水进行无害化处理、资源 化利用,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的同时,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减轻后续污泥处 理压力,提供一种效果突出的反应装置,是该领域当前急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对可生化性污水进行处理效 果显著的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实施方式如下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 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 污口,初沉调节池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初沉调节池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初沉调节池末端 底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 ;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 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顶部设有 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 水管,导水管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填 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 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侧壁设排泥口,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 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循环水管和供气管,循环水管上安装循环水泵;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 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污泥回流板与沉淀池底形成污泥回流缝隙,沉淀池末端上部设 出水管;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反应装置适合各类可生化有机废水快速处理的新型 装置。该装置可对废水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同时减少能 源消耗和污泥的产生。通过对局部循环曝气区内的填料形式的改变,可以适应不同浓度的 废水处理要求。本技术具有建设投资少、能耗低、运行稳定,操作简便,污泥产生量小, 吨水处理成本低廉等特点,便于大范围推广应用;且特别适用于旅游景点、农家乐等排放分散、水量水质不稳的污水处理。总之,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应用广泛,效果非常显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图2是沿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初沉调节池,2水解酸化池,3局部循环曝气池,4沉淀池;1-1进污口,1-2人孔盖板1,1-3排泥口 1,1_4排气管;2-1导流口,2-2溢水挡板,2-3人孔盖板,2-4人孔盖板,2-5排泥口,2-6排气管;3-1导水管,3-2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3-3曝气盘,3-4填料,3-5环形溢流堰,3-6 环形导流板,3-7人孔盖板,3-8排泥口,3-9排气管,3-10循环水管,3-11供气管,3-12循环 水泵;4-1污泥回流板,4-2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 详述如下如图1、图2所示,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该装置由初沉调 节池1、折流式水解酸化池2、局部循环曝气池3和沉淀池4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 底部连接进污口 1-1,初沉调节池1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1-2,初沉调节池1顶部一侧设有 排气口 1-4,初沉调节池1末端底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 1-3 ;初沉调节池1与折流式水解酸 化池2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 2-1,折流式水解酸化池2中间设有溢水挡板2-2,折流式 水解酸化池2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 2-5,顶部设有人孔盖板2-3和2-4,顶部一侧设有 排气管2-6 ;折流式水解酸化池2与局部循环曝气池3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3-1,导水管 3-1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3-6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3-5、填 料3-4、曝气盘3-3,导水管3-1位于曝气盘3-3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3_2 —端固定在 环形导流板3-6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3池底,沉淀池4池底侧壁设排泥口 3-8, 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3-7,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3-9、循环水管3-10和进气口 3-11,在图1 中分别示出了循环水管3-10的进口和出口端,循环水管3-10上安装循环水泵3-12 ;污泥 回流板4-1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3和沉淀池4之间,污泥回流板4-1与沉淀池4池底形成 污泥回流缝隙,沉淀池4末端上部设出水管4-2。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整个装置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可 以采用全钢或其它材质的设计结构。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3内安装填料3-4,所述填料3-4为固定式填料或为悬浮式填 料;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3内安装固定式填料,环形导流板3-6内的水中溶解氧浓度控制在 3_4mg/L之间;所述局部循环曝气池3内安装悬浮式填料,环形导流板3-6底部与局部循环 曝气池池底部间隙距离为悬浮式填料直径的2-3倍,环形导流板3-6顶部距水面距离为悬 浮式填料直径的1. 5-2倍;环形导流板3-6内的水中溶解氧浓度为4-5mg/L。所述初沉调节池1、折流式水解酸化池2、局部循环曝气池3和沉淀池4有效容积比控制在2-4:8-10:2-4:1之间,沉淀池4池底为斜坡式,在污泥回流板4-1处局部循环曝 气池3底部直接与沉淀池4斜坡式池底相连接,污泥回流板4-1与斜坡形成导水缝隙,其缝 隙要小于局部循环曝气池3中的悬浮式填料的直径;若采用固定式填料方式,则以水量为 基准,污水流速不超过lm/h。该装置工作原理分散的生活污水经进水管与回流水相混合后进入环形导流板 内,利用机械供氧气体的原理,进水再次与局部循环曝气池内的污水进行混合后,一同经环 形导流板上部的溢流堰,进入局部循环曝气池生物膜段,各种微生物附着在填料表面,形成 生物膜,污水进行好氧/缺氧交替氧化,去除水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生成的污泥与 污水一同进入沉淀池,清水经出水口排走,污泥回流入局部循环曝气池,经排放口定期排 除,处理后的清水直接进入农田灌溉系统或景观河道,完成水处理工作。该反应装置采用一 体式构造,大大降低了建造成本;同时,一体式构造也解决了单体构造保温性能差的问题。该装置可对分散、不定期排放、水质变化异常的低浓度、生化性好的污水进行快速 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形成循环利用的再生水资源。上述参照实施例对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 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因此在不脱离本技术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口,初沉调节池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初沉调节池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初沉调节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顶部设有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管,导水管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填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侧壁设排泥口,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循环水管和供气管,循环水管上安装循环水泵;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之间,污泥回流板与沉淀池底形成污泥回流缝隙,沉淀池末端上部设出水管;该装置为一体式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或全钢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旅游景区分散污水深度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由初沉调节池、折 流式水解酸化池、局部循环曝气池和沉淀池连接构成;所述初沉调节池前端底部连接进污 口,初沉调节池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初沉调节池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初沉调节池末端底 部一侧壁设置排泥口 ;初沉调节池与折流式水解酸化池的隔墙中下部设置导流口,折流式 水解酸化池中间设有溢水挡板,折流式水解酸化池末端底部一侧壁设排泥口,顶部设有人 孔盖板,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折流式水解酸化池与局部循环曝气池的隔墙中下部设导水 管,导水管出水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侧壁上,环形导流板内自上而下依次设有溢流堰、填 料、曝气盘,导水管位于曝气盘下方,环形导流板底脚支架一端固定在环形导流板上,另一 端固定在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局部循环曝气池池底侧壁设排泥口,顶部中央设人孔盖板, 顶部一侧设有排气管、循环水管和供气管,循环水管上安装循环水泵;污泥回流板位于局部 循环曝气池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迪高贤彪李妍梁海恬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