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1084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分别与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连通的暗室、设置于进风通道内的光源、设置在暗室内的光感应器和挡板、以及与光感应器电性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进风通道用于使风流入暗室并通过排风通道流出。挡板设置于所述暗室与进风通道连通的一侧,用于阻隔进风通道和暗室的连通,并能在流入暗室的风的作用力旋转一角度,以使进风通道和暗室之间形成一随着风力大小变化而变化的通道,并使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通道照射于光感应器上。光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产生一光强信号。数据处理单元根据所述光强信号、及预设光线强度与风速的关系计算出风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速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风速测量装置。技术背景目前的风速测量装置主要是通过风力带动叶轮转动获得基本测量信息,然后将 叶轮转动的角速度或叶轮的转速转化为电信号,进而以此测量出风速。然而,上述风速测量装置由于采用叶轮,体积较大。另外,叶轮需暴露于外面 不能进行封,容易受环境影响及磨损快。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小体积风速测量装置。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内空的暗室、设置于排风通道内 的光源、设置在暗室内的光感应器、挡板、与光感应器电性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 暗室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孔并通过所述开孔分别与进风通道、排风通道连通。所述 进风通道用于使风流入暗室并通过排风通道流出。所述挡板挡设于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 的开孔,所述挡板根据风的作用力的大小而相应地向暗室内枢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光源 的光线通过开孔的照射于所述光感应器上。所述光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产生一 光强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光强信号、及预设光线强度与风速的关系计算出风 速。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分别与所述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 连通的暗室、设置于进风通道内的光源、设置在暗室内的光感应器、挡板、以及与光感 应器电性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进风通道用于使风流入暗室并通过排风通道流出。所 述挡板设置于所述暗室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一侧,用于阻隔所述进风通道和暗室的连 通,并能在风的作用力下旋转一角度,以使进风通道和暗室之间形成一随着作用力大小 变化而变化的通道,并使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所述通道照射于所述光感应器上。所述光 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产生一光强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光强信号、及预 设光线强度与风速的关系计算出风速。上述风速测量装置内部由一些小体积电子器件构成,从而使风速测量装置整体 能够设置成较小体积。附图说明图1为一较佳实施方式之风速测量装置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之风速测量装置另一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看图1及图2,风速测量装置200包括进风通道10、光源20、若干挡光件80、挡板30、暗室40、光感应器50、数据处理单元60、输出单元70以及排风通道 90。其中,进风通道10和排风通道90分别与暗室40连通,从而风可通过进风通道10 流入暗室40,并从排风通道10排出。光源20设置在进风通道10内。挡板30和光感应 器50设置于暗室40内。数据处理单元60分别与光感应器50和输出单元70电性连接。暗室40为一内空的密封箱体,其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与进风通道10和排 风通道90连通的圆形开孔42。两个侧壁上的开孔42同轴设置。进风通道10和排风通道90分别通过开孔42与暗室40连通,而分别位于暗室40 相对的两侧。进风通道10和排风通道90结构基本相同。进风通道10包括顺次连通的第一管段11、第二管段13和第三管段15。第一管 段11、第二管段13和第三管段15的内径分别与开孔42的孔径相同。第三管段15通过 开孔42与暗室20垂直连接。第一管段11平形设置于第三管段15的上方。第二管段13 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段15连通,且第二管段13与第一管段11和第二管 段15之间呈45度夹角设置。排风通道90包括顺次连通的第四管段91、第五管段93和第六管段95。第四管 段91、第五管段93和第六管段95的内径分别与开孔42相同。第六管段95通过开孔42 与暗室40垂直连接,且与第三管段同轴设置。第四管段91平形设置于第六管段95之 下。第五管段93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管段91和第二管段95连通,且第六管段95与第 四管段93和第六管段95之间呈45度夹角设置。挡板30转动地设置于暗室40靠近进风通道10的一侧,以挡设于开孔42处以阻 隔进风通道10与暗室40连通,并可在外力作用下向暗室40内枢转,以解除进风通道10 与暗室40之间的阻隔。挡光件80分别铺设于第二管段13和第五管段93的内壁上,以防止光线从进风 通道10和排风通道90照射于暗室40中,以照射于光感应器5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 挡光件80可以为镀设于第二管段13和第五管段93的内壁上的光学薄膜,以吸收光线。 光源20设置于进风通道10内并靠近挡板30。当风从进风通道10进入,由于风力的作用可使挡板30旋转一定角度,以使暗室 40与进风通道10通过开孔42连通。同时,光源20通过开孔42照射进暗室40。由于 风速越快,风力越大,挡板30旋转的角度越大,暗室40与进风通道10之间的连通之通 道越大,进而进入暗室40的光线越强。反之,风速变小,暗室40与进风通道10之间的 连通之通道变小,进而进入暗室40的光线变弱。亦即光线强度与风速成正比。另外, 挡板30旋转需要的力的大小可根据需要测量的风速范围设置。例如,当测量低风速时, 挡板30设置为较小作用力作用下即可旋转。而测量高风速时,挡板30设置为需要较大 的力才可旋转。光感应器50可用于根据照射于其上的光线的强度产生一光强信号。数据处理单元60根据预设的光强信号和风速之间的变换关系计算出相应的风速 并通过输出单元70。输出单元70可以为一显示屏或者语音设备,可将结果显示或者发声 传播给使用者。其中,预设的光强信号和风速之间的变换关系可通过多次测量而得。例 如,可以在不同风速下测量光强度,从而确定风速和光强信号的关系。上述风速测量装置内部由一些小体积电子器件构成,从而使风速测量装置整体能够设置成较小体积。另外,上述风速测量装置仅通过进风通道和排风通道与外界联 通,内部部件不会直接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密封性较好,内部部件不易磨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其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内空的暗室、设置于排风通道内的光源、设置在暗室内的光感应器、挡板、与光感应器电性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暗室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孔并通过所述开孔分别与进风通道、排风通道连通;所述进风通道用于使风流入暗室并通过排风通道流出;所述挡板挡设于与所述进风通道连通的开孔,所述挡板根据风的作用力的大小而相应地向暗室内枢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光源的光线通过开孔的照射于所述光感应器上;所述光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产生一光强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光强信号、及预设光线强度与风速的关系计算出风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速测量装置,其包括进风通道、排风通道、内空的暗室、设置于排风通道 内的光源、设置在暗室内的光感应器、挡板、与光感应器电性连接的数据处理装置,所 述暗室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开孔并通过所述开孔分别与进风通道、排风通道连通;所 述进风通道用于使风流入暗室并通过排风通道流出;所述挡板挡设于与所述进风通道连 通的开孔,所述挡板根据风的作用力的大小而相应地向暗室内枢转一定角度以使所述光 源的光线通过开孔的照射于所述光感应器上;所述光感应器根据接收到的光线强度产生 一光强信号,所述数据处理单元根据光强信号、及预设光线强度与风速的关系计算出风 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 道内还设有挡光件,所述挡光件用于屏蔽外界照入所述进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内的光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通道包括顺次连通的 第一管段、第二管段以及第三管段,所述第三管段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暗室连通,所述 第一管段平行设置于所述第三管段之上,所述第二管段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和 第三管段相连,且第二管段分别与第一管段和第三管段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挡光件设 置在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壁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通道包括顺次连通的 第四管段、第五管段以及第六管段,所述第六管段通过所述开孔与所述暗室连通,所述 第四管段平行设置于所述第六管段之下,所述第五管段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四管段和 第六管段相连,且第五管段分别与第四管段和第六管段呈一定夹角设置,所述挡光件设 置在所述第五管段的内壁上。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风速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相对,且其上的 开孔同轴设置。6.—种风速测量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经智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