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动物耳施用可注射抗生物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21063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向有此需要的动物施用抗生素的方法,包括在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注射抗生素的步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专利
本专利技术总地涉及向动物如牛、猪、绵羊和山羊给药的方法,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向动物皮下注射抗生素的方法。相关技术简述许多抗生素的注射会产生刺激,并可能在产肉动物(food-producing animal)的注射部位导致不合规定的药物残留。目前对牛的实践朝向于从肌内注射药物和疫苗向皮下注射改变,其中所述肌内注射在可食用肉中造成刺激并可能留下药物残留,而所述皮下注射将那些不想要的情况置于牛畜体表面。由于牛皮在屠宰时被去除,因而注射部位是可能看见的并将从畜体中修剪除去。即使不这样做,可食用的肉也未被破坏,因为注射不进入肌肉内。然而,即使是对于皮下给药,注射部位刺激和可能违反规定的药物残留仍然留在畜体的可食用部分上,即畜体本身的表面上。此外,目前的美国农业部(USDA)检查员不能监测在注射部位的任何违反规定的药物残留,其要求残留物监测的“靶组织”均匀地含有药物残留并且对于外行总是可以容易识别的。这些靶组织现在被定义为肾、肝、肌肉和脂肪;而在任何可食用组织中的注射部位,不管是肌内注射还是皮下注射,都不能满足靶组织的标准,因为注射部位并不总是可容易识别的、有界限的或对于药物残留而言是均匀的。对于具有作为靶组织不可接受的注射部位残留的抗生素的唯一选择是使用监测残余物耗损的替代靶组织。在这种情况下,替代靶组织不是可能不安全的残余物存在于其中的组织,而是有界限和/或均匀的组织(相对于承受的药物残留而言),对所述组织可监测残余物,直到给药后组织中的所有其它药物残留降到安全水平。由于它是替代靶组织,残余物必须降到比由毒理学研究和食物消费值确定为对该组织安全的浓度要低得多的浓度,本质上penalizing该组织的安全浓度,因为其被用作注射部位的替代物。头孢噻呋结晶游离酸无菌油悬液(CCFA-SS)是一种持续释放的头孢噻呋产品,其从注射部位延长吸收,由此提供对动物的细菌性疾病的单一注射治疗。药物从注射部位的延长吸收使得注射部位含有最高浓度的药物残留时间最长(数周),其间所有其它组织中的浓度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这使得对于此抗生素使用替代靶组织成为不可能。这不是头孢噻呋结晶游离酸所特有的,而是所有持续释放的可注射化合物所普遍共有的。因此,一个常用的选择是采用上述的替代组织方法,作为注射部位残余物留在产肉动物的可食用畜体的结果。近来的选择是在动物的耳后皮下注射抗生素,根据普通转让的Brown的美国专利No.6,074,657(2001年6月13日)的教导。国际专利公开No.WO 94/20505(1994年9月15日)公开了CCFA、其制备和给药方法。该公开出版物中的实施例描述了通过在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之中或之上肌内(IM)或皮下(SC)注射而对牛施用CCFA。在该公开出版物的第10页提到了在美国专利No.5,079,007(1992年1月7日)中公开的抗生素植入物和在美国专利No.4,902,683(1990年2月20日)中例示的多种药物剂型。在畜体的可食用组织部分的颈、胁腹、耳后或其它皮下部位皮下注射抗微生物药制剂(例如头孢噻呋结晶游离酸无菌悬液)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如牛呼吸系统疾病(BRD)和猪呼吸系统疾病(SRD)是已知的。皮下耳部给予作为固体剂量植入物的激素是已知的。抗生素植入物是已知的,但通常在产肉动物的可食用组织中肌内给予。已成功地在狗和猪的耳部皮内给予小体积的疫苗。此外在猪中,已在耳的背部或后侧皮下给予小体积的诊断性过敏原和疫苗。已公开了在耳后皮下注射头孢噻呋结晶游离酸无菌悬液。专利技术概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一种或多种上述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是向有此需要的动物施用抗生素的方法,包括在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注射抗生素的步骤。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面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阅读以下详细说明并结合所附权利要求书将变得显而易见。尽管本专利技术可以多种形式实施,下文描述的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应理解所述公开内容是例示说明性的,而并非旨在将本专利技术限定到在此描述的具体实施方案。附图简述附图说明图1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施用抗生素的方法,显示针头插入动物的左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的背尾侧部分。图2是对根据本专利技术施用抗生素的方法的另一说明,显示针头插入动物的左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的背尾侧部分,基准线显示根据优选实施方案的注射角度。专利技术详述本专利技术涉及向有此需要的动物施用抗生素的方法,包括在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注射抗生素。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选择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来通过皮下注射施用抗生素。特别地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在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注射一种抗微生物药无菌悬液。在本文所公开的方法中,在屠宰场将足量(从残余物角度而言)的注射部位与耳一起除去。此外,根据本文所公开的方法,特别地在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给药提供了附加的益处易于给药,特别是能向动物给予抗生素而不使用束缚性的机械装置如头闸门(head gate)或挤压斜槽(squeezechute)(例如当在牧场上用绳子捆住并摔倒时)。在此所用的“动物”包括但不限于牛、猪、绵羊和山羊。根据在此公开的方法,在沿着耳廓(例如耳软骨)与颅的连接处的任何一点注射抗生素,优选在该连接处的背尾侧一半之中。图1和2提供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给药方法的直观图示,其中连接位于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的背尾侧部分。优选地,用于注射的针头将从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的尾侧象限朝向嘴(即朝向鼻,参见图2,“A-B”方向线)。当动物选自牛时,优选注射在颈耳(浅、中和深)肌肉的尾侧并在位于外耳道腹侧的腮腺的背尾侧。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方法中,当动物选自牛时,注射是在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给予的,采用连到诸如注射器、重复注射器、多剂量注射器等的装置的无菌针头(例如16号规格(G),1.5-2.0cm)(3/4英寸)。针头定向耳软骨的耳甲隆起的尾侧,在靠近前耳舟表面的基部的耳软骨的近端,并从耳的尾侧朝向嘴侧。优选地,注射在颈耳肌肉的尾侧,并在腮腺的背尾侧。这些解剖学说明适用于除牛以外的其它物种,尽管物种之间可能存在轻微差异。一旦针头完全插入,可以回抽注射器活塞以确保针头不在血管之中。一旦进入皮下组织,则将适宜体积的可注射抗生素推出针头,随后撤针。优选地,向针头插入点施加直接压力,以使得注射物质的回流降到最低限度。尽管针头无需与皮肤平行插入(例如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针头垂直插入皮肤),由于针头长度短和注射部位的位置,所述方法仍被认为是皮下注射。在给药之前,可以采用束缚装置如在挤压斜槽上的腮托/头固定器、头闸门或笼头来稳固(即束缚)动物的头。有利的是,在此公开的抗生素注射允许不采用这种器械来进行给药。因此,例如可在牧场上用绳子捆住食用牛并将其摔倒,用非持针手抓住靶注射部位的耳以稳固动物的头,并用持针手在耳廓与颅的连接处进行针头注射和抗生素递送(例如释放)。针头注射是优选的递送方法,尽管也可以类似的方式使用注射器、自动注射器、重复剂量注射器和注射枪。一种适用于在此公开的方法的抗生素是头孢噻呋结晶游离酸(CCFA),其具有下式I 并且是通常称为头孢噻呋的化合物的结晶形式,所述化合物更适当的命名是7-乙酰氨基]-3--3-头孢烯-4-甲酸(也可命名为7--3--8-氧代-5-硫杂-1-氮杂二环辛-2-烯-1-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有此需要的动物中施用治疗或预防细菌性感染有效量的抗生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动物的耳廓与颅的连接处皮下注射抗生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A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法玛西雅厄普约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