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98876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换热器,包括立式机架、上、下轴流风机、散热器,散热器形状为V型,散热器由偶数片散热片平行排列组成,每2片散热片为一个单元,该2片散热片的左右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内流道,每个单元的上下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外流道,室外流道和室内流道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立式机架的正面上部分设有室内出风口,正面下部分设有室内进风口,立式机架的背面上部分设有室外进风口,背面下部分设有室外出风口。该换热器采用内外风独立循环,有效防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对机房内空气的污染,完全符合《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内部温湿度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电信、移动或联通等通信运营商的通讯基站和机房内由于内部摆放很多仪器和设备,对 室内的通风和湿度有一定的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出台的《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 对通讯基站和机房内部温湿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根据室内外温差,利用室内外两 侧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原理设计,主要用于通讯基站、机房换热的空气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一种空气换热器,包括立式机架、上、下轴流风机、 散热器,散热器形状为V型,散热器由偶数片散热片平行排列组成,每2片散热片为一个单元 ,该2片散热片的左右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内流道,每个单元的上下两端之间相 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外流道,室外流道和室内流道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立式机架的正面上 部分设有室内出风口,正面下部分设有室内进风口,立式机架的背面上部分设有室外进风口 ,背面下部分设有室外出风口,立式机架内部被隔板分隔成相互封闭且独立的室内进风室、 室内出风室、室外进风室、室外出风室、换热室、风机室,上轴流风机设置在风机室内,下 轴流风机设置在室外出风室内,散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内,其中室内进风室和室内出风室分别 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相对应设置,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分别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外 出风口对应设置,风机室位于室内进出室正下方,换热室位于风机室正下方且对应室内进风 口正上方;散热器上的室内流道的下开口与室内进风室连通,散热器的室内流道的上开口与 上轴流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上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室连通;室外进风室与换热室内 的散热器上的室外流道的上开口连通,散热器上的室外流道的下开口与室外出风室连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室内进风室和室内出风室内都设置有温度模块,在换热室内 设置有温度采集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在散热器的室外流道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 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为在室内出风口和室内进风口处都设置有隔栅。 本技术根据室内外温差,利用室内外两侧气体流动进行热量交换的原理设计,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上轴流风机动作,带动室内空气顺着室内进风口进入室内进风室中, 接着通过散热器的室内流道,由于散热片上的温度比室内空气要低,室内空气就将热量留在 散热片上,自身温度则下降到合适值,再进入室内出风室,最后从室内出风口重新进入室内 ,从而实现室内降温;在上轴流风机动作的同时,下轴流风机也动作,带动室内空气顺着室 外进风口进入室外进风室中,接着通过散热器的室外流道,由于散热片上的温度比室外空气 要高,室内空气将散热片上的热量带走,散热片温度下降到合适值,室外空气再进入室外出 风室,最后从室内出风口重新排到室外。该换热器采用内外风独立循环,有效防止外部空气 中的灰尘进入对机房内空气的污染,完全符合《中国移动通信电源空调维护规程》内部温湿 度要求。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实施例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后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散热器的一部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所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是一种空气换热器,包括立式机架l、上、下 轴流风机(2、 3)、散热器4,散热器4形状为V型,散热器4由偶数片散热片平行排列组成, 每2片散热片为一个单元,该2片散热片的左右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内流道41,每 个单元的上下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外流道42,室外流道42和室内流道41的布置方 向相互垂直,在散热器4的室外流道41的上开口和下开口处设置有过滤网。立式机架l的正面 上部分设有室内出风口61,正面下部分设有室内进风口51,立式机架l的背面上部分设有室 外进风口71,背面下部分设有2个室外出风口81,立式机架l内部被隔板分隔成相互封闭且独 立的室内进风室5、室内出风室6、室外进风室7、室外出风室8、换热室9、风机室IO,上轴 流风机2设置在风机室10内,下轴流风机3设置在室外出风室8内,散热器4设置在换热室9内 ,其中室内进风室5和室内出风室6分别与室内进风口51和室内出风口61相对应设置,室外进 风口71和室外出风口81分别与室外进风口71和室外出风口81对应设置,在室内出风口61和室 内进风口51处都设置有隔栅11。风机室10位于室内出风室6正下方,换热室9位于风机室10正 下方且对应室内进风口5正上方;散热器4上的室内流道41的下开口与室内进风室5连通,散 热器4的室内流道41的上开口与上轴流风机2的进风口连通,上轴流风机2的出风口与室内出 风室6连通;室外进风室7与换热室9内的散热器4上的室外流道42的上开口连通,散热器4上4的室外流道42的下开口与室外出风室8连通。在室内进风室5和室内出风室6内都设置有温度 模块,在换热室9内设置有温度采集器。本技术换热原理当室内温度高于设定值时,上轴流风机2动作,带动室内空气顺 着室内进风口51进入室内进风室5中,接着通过散热器4的室内流道41,由于散热片4上的温 度比室内空气要低,室内空气就将热量留在散热片上,自身温度则下降到合适值,再进入室 内出风室6,最后从室内出风口61重新进入室内,从而实现室内降温;在上轴流风机2动作的 同时,下轴流风机3也动作,带动室内空气顺着室外进风口61进入室外进风室6中,接着通过 散热器4的室外流道42,由于散热片4上的温度比室外空气要高,室内空气就将散热片上的热 量带走,散热片温度下降到合适值,室外空气再进入室外出风室7,最后从室内出风口71重 新排到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空气换热器包括立式机架、上、下轴流风机、散热器,散热器形状为V型,散热器由偶数片散热片平行排列组成,每2片散热片为一个单元,该2片散热片的左右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内流道,每个单元的上下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外流道,室外流道和室内流道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立式机架的正面上部分设有室内出风口,正面下部分设有室内进风口,立式机架的背面上部分设有室外进风口,背面下部分设有室外出风口,立式机架内部被隔板分隔成相互封闭且独立的室内进风室、室内出风室、室外进风室、室外出风室、换热室、风机室,上轴流风机设置在风机室内,下轴流风机设置在室外出风室内,散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内,其中室内进风室和室内出风室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相对应设置,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分别与室外进风口和室外出风口对应设置,风机室位于室内出风室正下方,换热室位于风机室正下方且对应室内进风口正上方;散热器上的室内流道的下开口与室内进风室连通,散热器的室内流道的上开口与上轴流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上轴流风机的出风口与室内出风室连通;室外进风室与换热室内的散热器上的室外流道的上开口连通,散热器上的室外流道的下开口与室外出风室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空气换热器包括立式机架、上、下轴流风机、散热器,散热器形状为V型,散热器由偶数片散热片平行排列组成,每2片散热片为一个单元,该2片散热片的左右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内流道,每个单元的上下两端之间相互封闭,中间形成室外流道,室外流道和室内流道的布置方向相互垂直,立式机架的正面上部分设有室内出风口,正面下部分设有室内进风口,立式机架的背面上部分设有室外进风口,背面下部分设有室外出风口,立式机架内部被隔板分隔成相互封闭且独立的室内进风室、室内出风室、室外进风室、室外出风室、换热室、风机室,上轴流风机设置在风机室内,下轴流风机设置在室外出风室内,散热器设置在换热室内,其中室内进风室和室内出风室分别与室内进风口和室内出风口相对应设置,室外进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荔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创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