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扬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凳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88962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凳子,在凳面下方设置至少三个支撑杆,相邻的支撑杆上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所述凳面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的拉索上方,相邻的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另一支撑杆的下端之间通过拉索相连,相邻的支撑杆下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传统受压的凳子的区别在于采用了全受拉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方便力的传导,从而使整个结构处于受力均匀的拉力状态,以便充分发挥凳子的承重性能。因此,在支撑杆方面,较传统的支撑杆而言可以做得更纤细些,这样就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轻了重量,使整个结构显得更为轻巧,方便搬移及携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凳子的结构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传统受压的凳子的支撑方式采用了受压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力 的传导无法始终沿杆件轴心方向传递,传力过程会使支撑杆产生弯矩,从而使整个结构的 受力不稳,只有做的够粗壮结实才不会发生变形,材料的承重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而支撑 杆做的粗大之后,这样就浪费了材料,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增加了重量,使整个结构显得 更为笨重,移动或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美观、轻巧、成本低廉的凳子。 本技术包括凳面,在凳面下方设置至少三个支撑杆,相邻的支撑杆上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所述凳面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的拉索上方,相邻的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另一支撑杆的下端之间通过拉索相连,相邻的支撑杆下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 本技术与传统受压的凳子的区别在于采用了受拉结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方便力的传导,从而使整个结构处于受力均匀的状态,以便充分发挥材料的承重性能。因此,在支撑杆方面,较传统的支撑杆而言可以做得更纤细些,这样就减少了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减轻了重量,使整个结构显得更为轻巧,方便搬移及携带。 为了生产不同高度的凳子、提高凳子的稳定性,本技术所述支撑杆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为40度至80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例设有三个支撑杆2,相邻的支撑杆2上端21之间通过三根拉索3 分别连接,相邻的一支撑杆2的上端21与另一支撑杆2的下端22之间通过拉索3相连,相 邻的支撑杆3的下端22之间分别通过三根拉索3连接。凳面1连接在各支撑杆2的上端 21的拉索3上方。 以上各支撑杆2与水平面形成的角度可以为40 80。。 支撑杆2与拉索3之间可以采用插销或卡扣或挂钩或螺栓连接。 各支撑杆2可以由两个或以上节杆组成,相邻的节杆之间通过螺纹连接或卡扣连接或插销连接。3 如图2所示,支撑杆2设有四个,其它类同与上例。 如图3所示,支撑杆2设有五个,其它类同与上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凳子,包括凳面,其特征在于在凳面下方设置至少三个支撑杆,相邻的支撑杆上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所述凳面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的拉索上方,相邻的一支撑杆的上端与另一支撑杆的下端之间通过拉索相连,相邻的支撑杆下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凳子,包括凳面,其特征在于在凳面下方设置至少三个支撑杆,相邻的支撑杆上端之间分别通过拉索连接,所述凳面连接在所述支撑杆的上端的拉索上方,相邻的一支撑杆的上端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燕鞠培泉林炜淇庄天时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