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179866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其中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对、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并且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上看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如此设置,便于降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以降低阻抗。(*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插座电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改进排布导电端子的插座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与本技术相关的现有技术请参阅2008年8月6日公告的中国技术专利第CN 201097428Y号,该专利公开了一种USB3. O连接器,其可兼容USB2. 0标准。该连接器包括 USB2.0导电端子及扩展端子,其中USB2.0导电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在靠近插接口的前排,所述 扩展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在远离插接口的后排。所述USB2. O导电端子及扩展端子的焊接脚均大 致呈等间距排列;如此设置,导电端子的焊接脚排列密集,没有合理的空间再组装其他元件 ;2009年1月14日英特尔公司公开了一种用以提高信号传输速度的解决方案(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 公开第CN101345358A号),其揭示了可以在连接器内部增设用以提高信号传输速度的光纤; 当然,为了提高USB3.0连接器的信号传输速度,可以想象将光纤集成在USB3.0连接器上。但 是,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如果仅仅是将USB2.0导电端子的焊接脚间距拉大,以收容光纤,其 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的阻抗必然变大,会影响连接器的特性。所以有必要设计出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插座电连接器,便于降低差分信号端子对之间 的阻抗。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 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 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 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及延伸入插接口内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对接部,每一个第 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暴露于插接口内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安装于 舌板的同一侧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排列为一排且均平 行于第一、第二对接部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焊接部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 ;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包括 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位于 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并且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从对接连接 器插入方向上看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将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对接连接器插 入方向排列,便于縮短这两个第一焊接部之间的距离,以降低差分信号端子对的阻抗。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安装于电路板上时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图4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第二绝缘本体及光纤相互位置的立体图。 图7是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的第一导电端子与光纤相互位置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插座电连接器100用以焊接于电路板6上,其包括第一 绝缘本体l、固持于第一绝缘本体1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包覆于第一绝缘本体l外围的金属遮 蔽壳体4及固定于第一绝缘本体1上的光纤5。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设有收容对接连接器(未 图示)的插接口7,所述插接口7设有供对接连接器穿过的插接面71。所述第一绝缘本体1包括基部10及自基部10上、下端一体向前突出的突出部ll及架高部 12。所述突出部11靠近其自由端110设有端子收容槽111及位于每一个端子收容槽111两侧的 凸台112。所述突出部11进一步凹设有与端子收容槽111连通且向后贯穿基部10的矩形收容空 间113。所述架高部12设有自其下表面121向下突出的一对第一安装柱122。所述基部10还设 有自其后端面凹设的若干收容道13,用以收容对应的导电端子2。请参照图4至图7所示,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20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30 。从功能上讲,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包括一个电源端子21、 一个连地端子22及一对差分信号 端子23、 2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包括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1、 32及位于两对差分信号端子 31、 32之间的接地端子33。为了便于以下描述,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0的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3 、24被称之为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3、 24;所述第二导电端子30的两对差分信号端子31、 32 分别被称之为第二对、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31、 32。所述连地端子22及接地端子33均是将导 电端子2接地,以达成接地(grounding)功效。从结构上看,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20包括第一对接部25、自第一对接部25向后水平延伸的第一定位部26、自第一定位部26弯折的第一延伸部27及位于第一延伸部27末端且呈收縮状 的第一焊接部28。所述第一对接部25为突起的圆弧以具备一定的弹性,当插座电连接器100 自上而下安装于电路板6上时,所述第一对接部25向下突伸至插接口7内。所述第一对接部 25沿A1-A1方向排列为一排。所述第一焊接部28沿C1-C1、 C2-C2方向排列为平行于第一对接 部25的两排。所述第一定位部26的主体部所在的平面垂直于第一延伸部27的主体部所在的平 面。为了拉开间距以腾出足够的空间用以安装光纤5,所述电源端子21及连地端子22对应的 第一延伸部271、 272分别自对应的第一定位部261、 262的相对的侧缘2611、 2621向下弯折, 便于拉大电源端子21及连地端子22对应的第一焊接部281、 282之间的距离。为了降低第一对 差分信号端子23、 24的阻抗,本技术采用尽量縮短其对应的第一焊接部283、 284之间的 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23、 24的第一延伸部273、 274分别自对应 的第一定位部263、 264的相邻的侧缘2631、 2641向下弯折,以縮短距离。同时,第一对差分 信号端子23、 24的第一焊接部283、 284与对接连接器的插入方向B-B对齐。所述插座电连接器100设有包覆成型于第二导电端子30外围的第二绝缘本体8,以将第二 导电端子30变成端子模组,以便于装配。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30包括平板状的第二对接部 35、自第二对接部35延伸的第二定位部36、第二定位部36的侧缘弯折的第二延伸部37及位于 第二延伸部37末端且呈收縮状的第二焊接部38。所述第二对接部35沿A2-A2方向排列为一排 ,第二焊接部38沿C3-C3方向上排列平行于第二对接部35的另一排。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 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31的第二焊接部381、 382之间的距离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32的第二焊 接部383、 384之间的距离同样縮得很短,以减小阻抗。另外,同样为了收容光纤5,位于最 两端的两个第二焊接部381、 384之间的距离也拉大了,所述接地端子33的第二焊接部385位 于中间并且使接地端子33的第二焊接部385与相邻的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31的第二焊接部382 及第四对差分信号端子32的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及延伸入插接口内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对接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暴露于插接口内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安装于舌板的同一侧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排列为一排且均平行于第一、第二对接部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焊接部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并且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上看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座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上的若干导电端子及用以收容对接连接器的插接口,其中,绝缘本体设有延伸入插接口内的舌板;所述导电端子包括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及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其中每一个第一导电端子设有第一焊接部及延伸入插接口内且具有弹性的第一对接部,每一个第二导电端子设有第二焊接部及暴露于插接口内第二对接部,所述第一、第二对接部均安装于舌板的同一侧且排列成相互平行的两排;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排列为一排且均平行于第一、第二对接部的排列方向,所述第二焊接部的排列方向垂直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所述若干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及接地端子,其中,接地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沿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排列,并且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从对接连接器插入方向上看位于第二对差分信号端子及第三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二焊接部之间。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电源端子及连地端子,其中电源端子及连地端子的第一焊接部位于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的两侧。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口设有插接面,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第二焊接部排列为最远离插接面的第一排;所述第一对差分信号端子当中的一个差分信号端子的第一焊接部排列为最靠近插接面的第二排;所述电源端子、连地端子及第一对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家勇郑启升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