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河海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171684 阅读:2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包括钢垫板、所述钢垫板设置在风机支座上,液压千斤顶一端位于钢垫板上,另一端顶住隧道顶部,液压千斤顶与电动油泵连接,在电动油泵的加压测力孔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在风机支座和隧道顶部之间还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该检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和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软件同步记录数据,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可靠,保证了试验的安全性。(*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程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抗拔力)检测系 统。
技术介绍
风机支座在施工完成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不能直观的看出其工作和受力状态, 抗拔力作为风机支座施工质量好坏的重要评价指标,有必要对其进行检测评价。而现场风 机支座检测试验(验收试验)作为抗拔力检测最直接有效的方法,不仅有利于确保施工质 量安全可靠,可以对整个风机支座的施工安全及处治效果做出判定。同时,对评价预测风机 支座长期的稳定性等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对风机悬挂工 程安全性评价的可靠度。目前,现有的常规检测方法和仪器存在诸多问题,如油压读数不稳定,导致压力 控制不精确,而单纯的承载力检测,缺少位移的测量,无法时时观测风机支座的位移变化, 进而无法预测支座是否达到破坏状态,致使试验过程的安全性较低,且试验的理论性无法 得到保证。最关键的是压力、位移控制效率低下,常常导致数据失真和不连续等问题,拉拔 试验结果可靠性低。本系统针对传统风机承载力检测系统的缺陷与不足,借助压力传感器、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盒等电子元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改进,建立了一套基于数据自动 采集的新风机承载力检测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 统,解决了现有检测装置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包括钢垫板、液压千斤顶、电动油泵、 压力传感器、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数据处理系统;在风机支座下上设有钢垫板,液压 千斤顶一端位于钢垫板上,另一端顶住隧道顶部,液压千斤顶与电动油泵连接,在电动油泵 的加压测力孔与压力传感器连接,压力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系统连接;在风 机支座和隧道顶部之间还设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处理系统连 接。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的滑动伸长端与风机支座的侧架连接,位移传感器的滑动 盒固定于隧道顶部。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与传统的风机承载力检测试 验压力量测装置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检测系统通过压力传感器采集数据,软件同步记 录数据,数据采集实时、准确、可靠;( 检测系统通过位移传感器采集数据,可实时观测到 位移的变化,一旦位移突变可即使停止试验,从而保证风机支座不被破坏,同时保证了试验 的安全性;(3)检测系统依据软件记录数据,载荷选取及施加工作稳定,提高了试验的安全 性;(4)检测系统为实时记录,数据集连续,能得出数据过程曲线,为试验结果分析提供有效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采用本技术对编号127+550-1处风机支座进行检测,测得的位移与时 间关系曲线图。图3为采用本技术对编号127+550-1处风机支座进行检测,测得的载荷与位 移关系曲线图。图4为采用本技术对编号127+550-1处风机支座进行检测,测得的载荷与时 间关系曲线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包括钢垫板1,所述钢垫板1 设置在风机支座8上,并用作液压千斤顶2的工作平台。所述液压千斤顶2选取QSF140/200 型液压千斤顶,量程为100T,可提供最大1000KN的载荷;液压千斤顶2的一端位于钢垫板1 上,液压千斤顶2的另一端顶住隧道顶部9。液压千斤顶2与电动油泵3连接,所述电动油 泵3选取观4-500型电动油泵,额定压力50MPa,适用范围可与额定压力在50MPa以下的各 种千斤顶配套;在电动油泵3的加压测力孔与压力传感器4连接。所述压力传感器4选取 QY-100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量程为60MPa,精度士0. 25% FS ;压力量测仪器4通过数据 采集器6与数据处理系统7连接。所述数据采集器6选取TWJ-I数据采集盒;数据处理系 统7选取智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土工试验微机数据采集处理系统为基础系统,在系统的 特殊试验模块进行开发。在风机支座8和隧道顶部9之间还设有位移传感器5,所述位移传 感器5选取WDL-100型直滑式塑料电位器,量程为106mm,精度为0. Olmm ;位移传感器5的 滑动盒固定于隧道顶部9,移传感器5通过数据采集器6与数据处理系统7连接。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对广东某高速公路127+550-1处风机支座 进行抗拔力检测,检测包含前期仪器安装调试、进行拉拔试验和数据结果处理三部分待风机支座施工完成后,首先进行风机支座承载力试验的前期仪器安装调试工 作。包括位移传感器5的安装、压力传感器4的安装和数据处理装置安装。为准确测得试 验过程中风机支座的位移量,安装时应确保位移传感器5的伸长端与测试风机支座协调变 形。由于风机支座8的伸长变化可似视认为与其侧板的伸长变化相近,隧道顶部9是固定 不动的。所以本系统中将位移传感器的滑动伸长端与风机支座8的侧架连接,而将传感器 的滑动盒固定于隧道顶部9上。为了解风机支座8的受力情况,测量与控制液压装置所施 加的载荷值,将压力传感器4与电动油泵3的加压测力孔连接。数据处理装置是将测试原 件测得的电流信号转换数字信号的装置。按要求将位移传感器5的连接线、压力传感器4 的连接线与数据采集器6相连接,数据采集器6再与数据处理系统7连接。为确保测试过 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该处理装置应具备足够的灵敏度、去噪、抗干扰能力。对风机支座进行现场拉拔试验,具体操作过程和步骤如下(1)试验采用分级加载,初始载荷取试验所要求的最大荷载设计值的0. 1倍;中间 分级载荷取试验所要求的最大荷载设计值的0. 2,0. 5,0. 7和1. 0倍,最大荷载设一般为风 机和支座自重荷载总和的13倍。(2)由低到高施加分级载荷;记录位移增量,若位移增量与拉拔载荷呈线性变化, 再施加下一级载荷;若位移增量与拉拔载荷呈非线性变化,则停止增加载荷并记录;最后 一级试验载荷应维持10-15分钟,再记录位移增量,待位移稳定后再卸载。待完成现场拉拔试验后,对所取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依据试验评定标准对该 风机支座的工作状态进行评估。试验过程中,施加荷载达到试验所要求的最大荷载设计值 后,风机支座伸长量没有明显变化,说明该风机支座施工质量合格。在试验过程中,施加荷 载未达到试验所要求的最大荷载设计值时,风机支座伸长量即出现明显变化,位移量和拉 拔力之间的关系曲线呈非线性,即说明该风机支座施工质量未达到试验要求,应进行加固 处理。本次试验历时45分钟,其位移-时间关系、荷载-位移关系、荷载-时间关系如图 2、3、4所示,试验终止载荷13. 215吨,由试验曲线可知每加一级荷载后的位移与荷载基本 上呈线性关系,说明风机支座的承载力是满足试验要求的。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垫板(1)、液压千斤顶(2)、电动油泵(3)、压力传感器(4)、位移传感器(5)、数据采集器(6)和数据处理系统(7);在风机支座(8)上设有钢垫板(1),液压千斤顶(2)一端位于钢垫板(1)上,另一端顶住隧道顶部(9),液压千斤顶(2)与电动油泵(3)连接,电动油泵(3)的加压测力孔与压力传感器(4)连接,压力传感器(4)通过数据采集器(6)与数据处理系统(7)连接;在风机支座(8)和隧道顶部(9)之间还设有位移传感器(5),位移传感器(5)通过数据采集器(6)与数据处理系统(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机支座承载力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垫板(1)、液压千斤顶O)、电动 油泵(3)、压力传感器G)、位移传感器(5)、数据采集器(6)和数据处理系统(7);在风机 支座(8)上设有钢垫板(1),液压千斤顶(2) —端位于钢垫板(1)上,另一端顶住隧道顶部 (9),液压千斤顶(2)与电动油泵(3)连接,电动油泵(3)的加压测力孔与压力传感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庆军洪宝宁查文华刘鑫朱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河海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